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钳工一体化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钳工一体化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本文探讨推行钳工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钳工一体化教学 教学方法 探索

一、何为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一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二是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三是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为何要实施一体化教学

1.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开展一体化教学

目前技校学生普遍素质低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在学校获取知识的能力可分为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快,普遍成绩较好,他们的目标是上高中考大学,而来到技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2.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技工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有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教师分别进行,这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操课程,不知实操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操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操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受技工学校生源质量的影响和学生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的限制,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也就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2)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技工学校的学生学习动力最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简单重复练习,单调枯燥,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精神,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

(3)不能满足现代生产企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现代生产活动要求技术人才不仅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理论基础。脱离理论的实践,把学生变成只会重复操作的“机器”,使学生不能有效改进生产工艺和适应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能力,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能力。

(4)一体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点。一体化教学可以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践时间;可以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求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可以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拓宽知识结构。

一体化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的内容重复,培养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短缺的矛盾,又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较之其他工种复杂,各种操作技法包括:“锉、锯、錾、刮、钻、划、攻、套、铰、研”。现代化企业需要的人才是“技术全面,操作熟练”的技术工人,为此,在课程安排上,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1.课堂示范法

教师要把理论讲授与实际示范操作搬到实习课上一起讲,这样学生注意力集中,效果好。为此,我们把工具教具准备充足,把挫、锯、刮研、铰孔、攻丝、套扣等课题,边讲理论,边示范操作,用规范的动作,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直观感受,提高兴趣。

2.增强记忆法

教师可以把一些基本操作技能要点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实习中记忆。如锉削是钳工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操作者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锉削的操作姿势又很难掌握,于是我们采用口诀法教学:

两手握锉放件上,左臂小弯横向平;

右臂纵向保平行,左手压来右手推;

上身倾斜紧跟随,右腿伸直向前倾;

重心在左膝弯曲,锉行四三体前停;

两臂继续送到头,动作协调节奏准;

左腿伸直借反力,体心后移复原位;

顺势收锉体前倾,接着再作下一回。

简短的口诀,把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以及操作用力几方面动作要领进行了形象的概括。学生记熟了口诀,明确了教师的要求,可按照口诀和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一但学生出现错误动作,教师可针对错误现象有的放矢,用口诀进行及时纠正,使得学生易记易改。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1.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一体化教学有效地避免了工艺课和实习课的脱节,使钳工工艺课更有针对性、直观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工艺、实习课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例如在钳工生产实习中,当我们锉削有形位公差要求的凸件时,向学生讲解形位公差代号:对称度、平面度、垂直度和表面粗糙度代号的含义,如果单纯地把理论或实习教学分开,就很难让学生明白其真正含义。我们的“双师型”教师,能够把理论性的知识带到实习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单纯在理论课堂上讲解高得多,并且教师能够真正地把理论应用到实际,这恰恰符合职业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2.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

钳工“一体化”教学成功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围绕如何向学生“灌输”知识,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如何“教会”学生知识的转变;从严格以大纲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以鉴定规范为标准,以实现手与脑的有机配合为目标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习车间、场所能讲解结合的“一体化”教室为中心转变。

3.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化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探索,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化。我们让一体化教室具有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氛围,就能很好地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例如,在彩电故障检修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先设置故障,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故障形成的原因,利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努力找出故障点,让学生体会成功的自豪感。故障排除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写出故障分析和检修过程,从实际操作上升到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本工作原理的理解。这样经过反复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采用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质疑为切入点,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4.推动教材的改革

目前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结束语

一体化教学主要应用于专业课和技能课的教学,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能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一些对学生技能形成相关性不大的专业理论要大胆舍弃,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基础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尽力体现直观性原则、够用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的前提下,切实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育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毕业生是不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那些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研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将成为用人单位选拔的标准。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增明. 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机械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东山推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