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破解朋友圈食品安全谣言之新瓶装旧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破解朋友圈食品安全谣言之新瓶装旧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授级高工,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

不久前,朋友圈有一则消息疯传:“昨天凌晨2点21分,一孕妇感染SB 250病毒死亡,年仅31岁,双胞胎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有121个鱼塘已感染……”最后呼吁大家“暂时别吃水煮鱼、酸菜鱼”。这则消息给公众造成了不小的恐慌。

实际上,这条信息堪称是近年来各种疫情谣言的模板,“SB 250病毒,孕妇31岁,双胞胎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等内容,曾出现在“吃泡椒凤爪感染禽流感”等多个网络谣言中。此类谣言编写者抓住公众对孕妇和双胞胎的同情心理和对酸菜鱼、泡椒凤爪大众菜肴怀疑心理,以及对未知病毒的恐慌心理。因而此类谣言一经炮制出炉,马上有天真善良的“好心人”为之义务转发,唯恐好朋友们不知,从而糊里糊涂地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破解

这是典型的“新瓶装旧酒”的食品安全谣言模式,也就是说,内容是老的,用新的标题包装一下,或把其中一些地名、人物改一下,成为夺人眼球的消息。此模式造谣者花的时间成本低、绩效高,所以屡见不鲜。类似的谣言如“有药大闸蟹”、“打针西瓜”、“转基因食品”、“微波炉致癌”等。

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SB 250病毒”,在网上简单搜索一下病毒的名称,谣言马上不攻自破。

近年来拿酸菜鱼说事儿的谣传特多,网上搜索一下“酸菜鱼”,“酸菜鱼放倒一家人”、“当心!酸菜鱼可能导致中毒”、“酸菜鱼100%致癌!南京确诊4例爱好酸菜鱼的年轻胃癌患者”等标题满屏。 酸菜鱼为何屡屡中招

首先,酸菜鱼是大众餐饮中最常见的一道菜肴,造谣者拿大众化的菜肴说事,点击率肯定高。

其次,利用大众担心酸菜的亚硝酸盐致癌的心理有关。 酸菜中是否含有亚硝酸盐

与腌制其他蔬菜类食品一样,酸菜在腌制过程中确实会产生亚硝酸盐。酸菜一般在腌制后的一周左右,亚硝酸盐含量会达到一个峰值,约为30毫克/千克,随着时间延长,含量会逐渐下降,一个月左右亚硝酸盐含量会降到较低的水平,约为3毫克/千克。从中毒剂量看,人体一次性摄入300~500毫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那么一次吃10千克亚硝酸盐含量在峰值期的酸菜,或者吃100千克腌透的酸菜才会达到中毒的量。

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规定腌菜的最高限量是20毫克/千克。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亚硝酸盐每日膳食允许摄入量(ADI)为0~0.07毫克/千克体重,即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摄入4.2毫克以下亚硝酸盐都是较安全的,也就是说,成人每天要吃至少1.4千克以上的腌透酸菜才会有安全问题。实际上,近年来上海地区未接报过因食用酸菜类菜肴而发生中毒的案例。

我们要科学对待腌制食品,不要被谣言吓得不敢碰酸菜,但要注意酸菜一定要腌透。从健康角度考虑,每人每次吃腌透的酸菜约300克是没问题的,一般一个月吃一次腌制食品即可,食品安全之道在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