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同一类大脑 不同的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同一类大脑 不同的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欧洲人来自金星,美国人来自火星。那么中国人显然也和他们来自不同的星球,这个差异缘于我们大脑的运做方式不同,但这种不同又是从哪里来的?

香蕉、熊猫和猴子,它们中哪两个可以分在一组?香蕉和猴子,因为猴子吃香蕉――如果你是这样选择的,那么从统计学上来说你很中国,大部分同胞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而如果把熊猫和猴子分在一组的话,那就和善于归类的美国人一样了,美国人在招研究生时就喜欢考类似这样的问题。

中国人更看重关系

这个规律是心理学家们在2004 年发现的。中国人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更注重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猴子与香蕉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美国人则更注意事物本身。对联系的关注也体现在人们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态度。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家朱滢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张力等人在2006 年做了一个实验,分别让中国和美国的受试者在心里想着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是他们自己,也可以是他们认识的人,然后看屏幕上显示出的形容词(比如“勇敢的”、“孩子气的”)是否符合那个人的特征,而后受试者会得到一个形容词的词汇表,他们必须说出其中哪些词汇刚刚出现过。在整个过程中,受试者的大脑都被磁共振扫描。结果发现,受试者心里想着自己的时候和想着别人的时候大脑活跃的部位不同,这在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很相似。但不同的是,当中国人心里想着自己的母亲的时候,大脑的活跃区域和想着自己的时候是一样的;而美国人想着母亲的时候就和想着别人一样。这个结果反映出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有不同的认识。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还体现在心算上。在《越狱》第2 季第6 集里,几个FBI 特工要计算一个直径是128 米的圆的半径,于是便规规矩矩地拿出草稿纸演算了一番128÷2,让许多中国观众看着着急,并且对稿纸上那个除号颇有微辞,因为在中国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已经习惯用分数线,而不用除号了。这只能说明两国在基础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同时也是剧情中要突出这个运算推理的过程,不过科学家却找出了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心算时不同的用脑方式。

中国人在心算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大脑皮层的“运动前区”,这是引导人体运动的区域,而美国人除使用该区域外还更多地用到掌管语言功能的区域,这可能是因为中文里关于数字的词汇都是单音节的,所用到的语言处理功能比说英语的美国人少得多。

越老越有文化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观察图片时,美国人更关注图片中的物体,不怎么在意背景,而中国人对 .者的关注度并没有这么大的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用脑方式的差异会越来越大。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在2007 年做了一个实验,让中国人和美国人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美国人的注意力明显下降,他们大脑视觉皮层的活动减弱程度超过新加坡人,而这种差异在越年长的被试者中越明显。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因为年长的人受到的文化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在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更大。

在2008 年8 月的《自然• 神经科学评论》(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上,北京大学的心理学家韩世辉对包括上述研究在内的跨文化认知心理研究做了综述。他认为社会文化因素造成了大脑活动方式上的差异,而对这些差异的理解有助于研究一些精神疾病的症状,比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都具有各个文化特有的症状。在一些文化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觉得自己脑中被植入了信号接受器,所以自己被别人控制了,或者是一些病人产生幻觉看到基督。这些研究的另一个意义是弄清楚大脑的神经回路是在什么年龄,以及怎样受文化影响的。文化因素对大脑的影响在移民中尤其突出,移民的第二代一般都更容易接受当地的文化,思维方式也和第一代不同。在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很强的年龄,比如孩童时期和青春期移民到另一个国家,比成年之后移民也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

那么文化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我们的神经回路,从而对我们大脑的活动方式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呢?因为我们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能被不同的环境“塑造”,而大脑的这种改变可能和基因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有关。

环境与大脑的对话

“一般人只用了大脑智力潜能的10%”是20 世纪的一句名言。通常认为这句话出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但他的原话是:“我们只用了全部心智和身体潜能中的一小部分。”让这句话流传这么广的原因可能是缘于对癫痫病人的观察。治疗癫痫病的一个办法是切去病人的一部分脑组织,这不可避免地会让病人失去那部分脑组织的功能。但手术后经过一定的培训,病人成功地恢复了丧失的功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些恢复过来的功能是被病人大脑中其他部位接管了。

于是,大脑的这种“潜能”让许多人浮想联翩。但现在科学家们却习惯把大脑的这种能力叫做“可塑性”,而不是“潜能”。区别在于:可塑性指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让大脑的某些部位学会执行原本不具备的功能,包括接管那些被损伤或者切除的脑组织的功能,而不是说大脑有许多闲置着的资源等待开发。可塑性是由大脑中神经回路的改变来实现的,大脑神经细胞间可以形成新的连接,消除原有的连接,或者加强、减弱原有的连接。而所有这些改变都遵循“用进废退”的“神经达尔文主义”。

这种可塑性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环境(包括文化、社会环境)能影响我们大脑的活动方式。在发育、成长的早期,生活经历就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

佛洛伊德曾经醉心于研究早期童年经历对人的成长的影响。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过去的经历会在潜意识中留下挥之不去的痕迹。把潜意识中的这些痕迹发掘出来,是理解并治疗那些反常行为的钥匙。在佛洛伊德理论中,这些痕迹就是记忆,只不过它们是潜意识的。他的这个早期潜意识记忆的理论是饱受争议的。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佛洛伊德是对的,虽然是歪打正着。早期经历的确深刻地塑造着大脑,不过不是塑造脑中的记忆,它真正塑造的是基因的工作方式。基因是编码蛋白质分子的DNA 片段,或者说它就是一套指令。指令只有在能执行(且正确地执行)的时候才有意义。所以细胞中有一套系统可以阅读基因指令,并能控制和调节阅读方式,以及把阅读的结果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则在体内执行各种功能,包括改变神经细胞间的连接。而这种不改变基因本身的成分,却改变基因的工作方式的现象被叫做表现遗传性(Epigenetic),它会在基因上留下痕迹,称为“刻痕”(imprint)。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表现遗传性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可塑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习和记忆的形成的意义。但依照目前这些证据,离解释文化对大脑活动方式的影响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除了表现遗传性的因素外,遗传因素对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的影响又有多大?这些都是将来要解决的问题。

Tips

刘扬,1976 年生于北京。13 岁随家人迁居德国。17 岁时被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设计系录取,师从于霍尔格•马帝斯,获硕士及大师班学位。毕业后曾先后在伦敦、柏林、纽约工作及生活。2004 年在柏林开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曾任教于荷兰设计中心,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并在国际设计研讨会及博览会讲座。作品曾多次在国际设计大赛中获重要奖项,被国际多家博物馆展览并收藏。插图出自她的设计作品《东西相遇》。www.省略

大脑功能地图

1、当我们在推理的时候,用到的是前额叶皮层。

2、我们在说话时用到的是前额下回的布罗卡区(Broca's Area) ,这是用19世纪的法国医生保罗• 布罗卡的名字命名的。

3、第一运动区是控制肢体运动的部位。

4、位于颞叶前侧的梨状皮层可以辨别不同的气味。

5、颞叶上回的韦尼克区(Wernike's Area)是我们用来理解自己听到的

6、颞叶中的一些部位,比如海马体(hippocampus)还参与了记忆的形成过程。

7、位于枕叶的视觉皮层可以处理我们看到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