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张艺谋电影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张艺谋电影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影视给现代人类呈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在影视中得以运用以后,这一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丰富了影视艺术的表达形式,在视听上进一步满足了大众的需求。本文将以张艺谋导演的部分影片为例分析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运用。

[关键词] 民族音乐;电影;元素

民族风音乐很久以来都是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整个音乐文化中的一个分支――电影音乐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一批又一批创新风格、创新体裁的电影音乐纷纷出现,中国电影人将本国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代出现的乐器相应运用到电影创作中,这其中包括二胡、鼓、唢呐、琵琶、古筝,等等。在中国电影作品的配乐中,很多都包含了具有典型古典情韵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这为电影中刻画人物形象和营造场景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功。

纵观世界电影,从无声到有声再从黑白到彩色,或是从胶片到模拟,多年来,电影创作者们都在尽可能地发挥电影的综合传播优势,他们将用庞大的中华文化作为依托,这种艺术风格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音乐元索在电影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听觉传播作用,这一点,在近几十年来的电影作品中十分突出,华语电影中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传统音乐之风。

善于将民族音乐应用于电影中的作曲家赵季平曾说过,并不是在电影中用上一、二件民族乐器就能算是民族风格了,民族风格的最根本是民族素材的整体应用,用来表现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在华语电影创作中,越来越多的导演将作品与传统化、中国化、民族化相关联。民族音乐在电影创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位也随之上升。正如电影音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所说,音乐在银幕里的运用,挖掘并强化了角色的内在性格。它将整个画面场景都笼罩上了一层特定的气氛,可以是恐怖、壮丽,还可以是欢乐、悲惨。电影中平平淡淡的一次对话经过音乐的衬托会产生诗意效果。由此可以看出,电影音乐是联系银幕和观众的一条纽带,它将所有的电影效果统一成一种奇特又完美的体验过程。

著名导演张艺谋先生的部分影视作品里就运用了很多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元素,成绩不菲,这也正彰显出中国民族特色音乐在影视音乐世界中将要掀起新一轮的高潮。

一、《十面埋伏》中的琵琶曲的独特

《十面埋伏》是我国著名的琵琶曲之一。张艺谋导演直接取用曲名作了电影名字。电影中琵琶的运用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在垓下战斗,刘邦曾运用“十面埋伏”阵法将西楚霸王项羽打败。过去的终将成为历史,而根据流传下来的曲谱,人们将整曲一共分成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政,乌江自杀,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13个部分。此曲作者运用了大量演凑技法描绘出了刘邦在大败项羽后军队凯旋的威武雄姿。

《十面埋伏》里的主要乐器――琵琶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自唐代以后,不论是琵琶的样式还是演奏技法都取得了空前的进展。经归纳,琵琶光指法就有五六十种之多:“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1)轮指系统;(2)弹挑系统。左手指法也分两个系统:(1)按指系统;(2)推拉系统。”琵琶曲又分为武曲和文曲:所谓武曲,往往是在弹凑时运用右手的技法较多。而文曲,则是运用左手的技法较多。《十面埋伏》中,丰富的琵琶演奏技法对战争场面的烘托起到了高度的艺术感染作用,随着悠扬的琵琶声响起,我们既可以听到细腻而温婉的文曲,也可以听到肃杀力极强的武曲。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二胡与琵琶协奏而成的汉朝《佳人曲》也被应用于剧中舞蹈作配乐。此曲被用来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配曲里的佳人形象与电影中小妹的形象相互衬托,南方佳人往往形象艳丽妩媚,北方女性多晶莹剔透。北方的佳人众多而小妹是在万千佳人中独立的,拥有绝世的容貌。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庸女为伍,却无法在世间寻找到一位真正的知已。片中她独依栏杆时,眼神中的哀愁表现的不仅仅是她的超世脱俗,更使小妹的楚楚可怜,深深地打动人心。音乐所表达的佳丽美人形象与导演所要塑造的小妹形象相互呼应,她高傲纯洁,为情感愿意抛弃生死。影片在此时以委婉的琵琶曲表现出小妹的细腻温柔又略显一丝哀愁,暗含了无穷的韵味,小妹这一人物形象被塑造得如在眼前一般。高尔基曾经说过,不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任何艺术都用来启发人们的某种感情,培养人们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态度,音乐也是如此。乐器琵琶演奏出的音乐细腻、委婉、动人,这一点在《十面埋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使音乐与影片中神秘的气氛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琵琶曲同样恰当地渲染了情境,起到了重要的叙事作用。电影着重于“埋伏”这两个字。当年楚汉两阵在垓下大战时,汉军运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大败楚军。音乐中琵琶曲铿锵有力,对杀机四起的场景进行烘托,两三声弦语的开场烘托出一番山雨欲来之势。乐曲逐渐由高潮转至低谷,急转后,影片中的伏兵出现,观众眼前便出现两阵人马焦灼的对弈状态,紧接着急促的琴弦声将楚霸王败相展现得淋漓尽致。琵琶曲渲染战场的氛围是十分恰当的。电影中,张艺谋曾邀请有十多年电影配乐经验的人士加盟,很多音乐人将东方文化殊的音乐元素运用到作品中,此时高水准的琵琶演凑奇崛却不生涩,震撼却不突兀。

电影《十面埋伏》中,民族音乐元素自身给观众展现了一幅亮丽的新画面。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音乐拍摄过程中的应用推动着影视的发展。

二、从《三枪拍案惊奇》到《山楂树之恋》

在《三枪拍案惊奇》中,主题曲选择秦腔片段,展现陕西最经典最上口的旋律。张艺谋导演在影片主题歌《我只是个传说》当中的亲自献唱几乎倾倒了所有观众。张艺谋曾在访谈中透露,在与作曲人商量音乐创作的时候特别强调了电影将要呈现的视觉形象是“红男绿女”,希望音乐可以将这一形象画面展示得更出彩。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配曲《我只是个传说》所体现的多样化风格中感受到。《我只是个传说》曲调上特有的西北地域的苍凉豪迈风格,给人的感觉如同西北人民的淳朴、阳刚。导演还专门为磅礴大气又轻灵古朴的歌词添加了时尚元素――演唱者特有的地方语言,将平民幽默微微带出。曲作者赵麟创造性地运用RAP的感觉,但风风火火的乐曲还是迎合了大多数观众的听觉需求,张艺谋用陕西大俗话对“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的演绎将民族地域风情推到了极致。

2010年,最受大众瞩目的电影莫过于《山楂树之恋》了。影片中只用了一首插曲,出现在全片结尾处。这首歌根据前苏联老歌《山楂树》改编而成,很多人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整首曲子在美好的回忆中透着淡淡的哀伤。《山楂树之恋》的音乐持续35分钟,音乐线条简单,旋律纯情又略带忧伤。在电影音乐中大量运用了民族乐器――古筝,从开始单纯优美的古曲开场直到最后的忧郁和沉重感,令观众情绪与剧情同步。影片中最感人的部分由熟悉的旋律悠然带出,让人顿时心生感慨。从开场,古筝独奏的弹拨方式就避免了过于缠绵悲伤的情绪,呈现的却是阳光与青涩的质感,只是到后来慢慢加入了弦乐,才对悲伤的男女主角感情部分稍事渲染,但是又没有过分夸张,点到为止。这首老歌用古筝的独特性生动地配合着《山楂树之恋》的情绪。

三、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英雄》

张艺谋曾这样说:“我想要的风格是扎根在我们中国老百姓骨子里的东西,那些东西都‘俗’,可民俗的才是最雅的。”他的其他作品如《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英雄》等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民族音乐元素。《大红灯笼高高挂》由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家庭生活中人生景象,《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基础音乐内容是由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子加工而成的,在音乐的应用上带有许多戏剧性特征,非常规的构思。剧中运用了多次京剧紧锣密鼓的打击乐,没完没了的西皮流水,加上步调紧逼的女声合唱,压抑又具恐惧感的音乐诠释着电影中封建社会下特殊家庭人性的扭曲。“音乐在影片中不完全是托举和陪衬,还承载着一定的表意功能,它们伴随着颂莲命运的变化适时出现,没完没了,仿佛是人生悲剧的循环往复。”秦腔,民间又叫乱弹,始于西秦腔,在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等地十分流行。秦腔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由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张艺谋早年间拍摄的《秋菊打官司》中,主人公每次出门告状,都被配以画外声―― 一声秦腔叫板“走哇――”,使剧情结构紧凑清晰,同时抹上淡淡的地域色彩。近期电影《英雄》,张导以我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战国末期为时代背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虚构出幕幕动人心扉的感人画面。配乐方面运用了大鼓、小锣等各种乐器,民族风格十足的音乐与西方小提琴的参与使整个影片充满深远、阳刚、沧桑又不缺乏浪漫的感觉。

四、结 语

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数千年的深厚底蕴给我国电影音乐的制作提供了极强的生命力基础。电影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已经成为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整个音乐文化中重要的分支之一,电影音乐成为电影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影视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步繁荣,电影音乐正在一步步走入它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给中国电影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和风俗习惯为电影音乐的创作与实践提供了无尽的源泉。

无论是张导的《十面埋伏》还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再到《秋菊打官司》,电影配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配合相应的视觉画面,使电影的地域乐彩、民族风情展示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刻画更加入木三分。

今天世界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影视市场国际化的当前,我国的电影不容易在电影制作规模、常规技术、主流意识形态方面与美国好莱坞或欧洲影视竞争进而被世界认可,世界各国电影受到好莱坞的强劲挑战,而从出于保护民族电影产业、捍卫文化多元性和坚持民族价值观念的考量,我们可以采用人物角色、人物造型、风格与音乐方面的民族特色来表现自身独一的民族特性,惟有此中国电影才有可能确保自己在国际电影中的地位。张艺谋一辈优秀导演用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使音乐展现出灿烂悠久的中国特色音乐文化,使其焕发出亮丽的光辉。

音乐无国之界限,音乐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是地球上不同国家人民所共通的。又因为有着地理环境的差异,民族个性的不同以及文化氛围等各不相近,不同民族的音乐表达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音乐具有十分强烈的民族性。从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到《英雄》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潮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以本民族音乐为根基,国际化、多元化的音乐配乐影视作品正朝着我们走来。

[参考文献]

[1] 孙献韬,李多任,主编.中国电影百年1977―2005[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 王云阶.论电影音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3] 马波.赵季平电影音乐创作论(下)[J].交响,2005(02).

[4] 周晓云.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谈琵琶曲在中国新武侠电影音乐中的应用[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04).

[作者简介] 李娜(1976― ),女 ,河北霸州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