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诗学》中理想的悲剧人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诗学》中理想的悲剧人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夏亚婷(1989-),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专业:文艺学; 研究方向:文化批评。

摘 要: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概括出悲剧的定义,并对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如悲剧的基本要素、主人公及悲剧的功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亚氏指出悲剧是摹仿“比今天的人好的人”,该悲剧人物理论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更对后世的悲剧人物理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关键词:悲剧人物;好人;身份;性格

亚氏在《诗学》开篇第一章中指出戏剧在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对象及方式的不同上区分了史诗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而戏剧中主人公的差别则是区分喜剧和悲剧的重要依据,“悲剧则倾向于表现比今天的人好的人”①。在亚氏看来,悲剧人物是界定悲剧的重要因素。悲剧之所以称为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而达到卡塔西斯的效果关键因素之一在于什么样的人充当悲剧主人公。

一、“好”人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的行动的摹仿,行动显出性格,所以理想的悲剧人物只能是“好”人,是有缺点的“好”人。“既然悲剧模仿比我们好的人,诗人就应向优秀的肖像画家学习。他们画出了原形特有的形貌,在求得相似的同时,把肖像画得比人更美……应既求相似,又要把他们写成好人②”。

在第十三章中亚氏指出“悲剧不应表现好人由顺达之境转入逆败之境,因为这既不能引发恐惧,亦不能引发怜悯”③,在此处好人应是完美无缺之人,是“完”人。“完”人是实现人的本质属性和功能,实现人的“自然”,表现出其应该呈现完美的人。人的“自然”有如下解释:“第一,则为‘人性’,即人的本质属性…第二,则为‘理性’……第三,则为‘德性’”[2]亚氏最为推崇理性,因为理性最能反映人的“自然”,并且是由人性至德性的必经之路。好人是富于理性、德性高尚并且能充分实现人的本质获得人的“自然”属性的人。

比一般人好,又与一般人相似,他们虽没有十分的善良,但他们遭受厄运并不是由于罪恶而罪有应得,他们的主观上是善良的,因此他们因自身的过失而遭受了不该遭受的厄运就更能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怜悯的对象是遭受了不该遭受之不幸的人,而恐惧的产生是因为遭受不幸的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人”[3]所以理想的悲剧人物是介于好人(完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好”人。

二、悲剧人物的身份

亚氏在第十三章中表明理想的悲剧人物是有缺点的“好”人,“这些人声明显赫,生活顺达,如俄狄浦斯、苏厄斯忒斯和其他有类似家族背景的著名人物”④。我们可以从创作现状和悲剧起源等方面找到亚氏悲剧理想人物身份限制理论的原因。首先,希腊悲剧创作直接为亚氏的悲剧人物形象理论提供依据。可以说正是在对古希腊时期的艺术创作现状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我们看到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的儿子;阿伽门农是神话中的迈锡尼王;普罗米修斯是伟大的天神和英雄;美狄亚是科奇斯岛的公主、太阳神的后裔。这些出身高贵的人拥有强大的力量能够力挽狂澜而对社会产生更重大更明显的影响。其次,从古希腊悲剧的起源来看,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祭祀歌舞表演。此类活动流行与许多城市的酒神颂主要讲述酒神出生以及所遭受的苦难。也就是说作为悲剧起源的酒神颂本来就是以神作为摹仿对象。第三,亚氏理想悲剧人物是介于好人和坏人之间而比一般人“好”的人。亚氏认为出身高贵生命显赫的英雄人物比一般人更具有完备的理性和德性,更接近于好人。人们倾向认为出身高贵的人更可能具有高尚的心灵和善良的品质。而出现这种意识形态观念的原因,伊格尔顿认为其一是人们相信阶级地位高的人物更具代表性,其二是阶级地位高的人物如果遭受厄运,会因强烈的反差带来更大的震撼。[4]摹仿显赫、高贵之人的的行动更能“显示出一种特殊的力量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种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我们的牺牲品。”也就更能引发怜悯和恐惧的强烈情感而达到悲剧功效。[5]

三、悲剧人物的性格

亚氏在《诗学》中专章讲述如何塑造悲剧人物性格,并且也注意到了情节和性格的互相作用关系。情节与性格实际上也是可以互相作用的,性格由有抉择的行动体现,而情节的发展也需要与性格保持一致。

“所谓‘性格’,指的是这样一种成分,通过它,我们可以判断行动者的属类”。⑤说明亚氏的性格不是刻板静止的而是多层次的,不仅是代表个性心理特征,更是代表某一类社会身份、类属、职责的性格类型。正如鲍桑葵所说,“亚里士多德美学中的ēthos不是指我们在近代艺术中可以找到的那种富于个性的性格......而是指带有类型和种属意味的、并非和道德无关的某种东西,就像我们说的‘好的’或‘坏的’性格时的一样。”[6]性格的刻画塑造除了表现个体性以外,更要表现出类型,使悲剧人物既有预设的人物类型代表性的主导性格,也有其他次要的性格。

对于悲剧人物的性格刻画,亚氏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性格应该要好...如果抉择是好的,也就表明性格亦是好的。”⑥好的抉择表现为更追求人的理性和德性,而接近“人”“应有的样子”但不是完美的理性或永远德性完备。这种悲剧人物类型或性格是那种“不具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有缺点的“好”人。第二点,“性格应该适宜。人物可以有具有男子汉气概的性格,但让女人表现男子般的勇敢和机敏却是不适合的”。这一点是从人物身份角度对人物性格做出限定。亚氏认为《斯库拉》中描写的俄狄浦斯在他的随从被海怪吞食后恸哭是与其英雄的身份地位不相符的。将性格和身份结合在一起表明性格除了表现个性心理特征外,更暗含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人在社会中的分工不同决定了身份的差别而对其性格有很大的影响。如处于上层统治阶级的人,其职责是是对城邦政治、军事等重大事务负责,这就需要该身份的人更为理性,在精神气质和思想意识的方面表现得比常人更出色。而悲剧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适宜,可以让民众逐渐接受人以群分的阶级观点,让民众相信身份高贵的人更为理性、高尚、善良,身份低微的人倾向于卑鄙、轻浮、滑稽而有益于巩固城邦秩序。“第三,性格应该相似。”悲剧中的人物性格应该和生活中的我们相似。因为悲剧人物在性格上与我们拥有一样的缺点一样的七情六欲,更能引起我们因害怕自己犯同样的过失而遭受厄运的恐惧。虽然性格相似,但不等于相同。除了相似以外,悲剧人物性格要比我们更好、更善、更美。最后一点是,“性格应该一致。即使被摹仿的人物本身性格不一致,而诗人又想表现这种性格,他仍应做到寓一致于不一致之中。”悲剧人物的言语、行动、思想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应该具有逻辑一致性和前后连贯性。刻画人物性格要像组合事件一样使事件的继承符合必然或可然的原则。悲剧人物性格应与我们相似但又更好,性格应与身份相宜并具有内在一致性。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 鲁昕,论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好人,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12

[3] 王柯平.古希腊诗学遗韵[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4] 伊格尔顿.甜蜜的暴力一悲剧的观念〔M].方杰,方窿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克利福德・利奇《悲剧》[M],尹鸿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3,

[6] 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注解:

① 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第38页

② 《诗学》,第113页

③ 《诗学》,第97页

④ 《诗学》,第97页

⑤ 《诗学》,第65页

⑥ 《诗学》。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