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水县冬马铃薯发展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水县冬马铃薯发展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分析了建水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现状、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冬马铃薯产业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冬马铃薯;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建水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108-02

1 建水县冬马铃薯发展现状

建水县是云南省传统的冬马铃薯主产区之一,近年播种面积在4 666.67 hm2左右,年产商品薯14万t左右,主栽品种有丽薯6号、合作88、云薯301;主要采取稻―马铃薯、稻―菜―马铃薯轮茬种植的方式,于11月中下旬到12月上旬播种,次年3月上中旬至4月初收获,平均单产可达30 t/hm2,平均产值6万元/hm2。

建水县特有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十分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种植冬马铃薯历史悠久,面积逐年扩大,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几千亩发展到现在的4 666.67 hm2以上,主要分布在曲江、甸尾、利民、坡头、西庄等乡镇。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回升快,加之各级党委政府及科技部门重视发展冬季农业,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充分发挥土地效应,提高复种指数,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冬马铃薯的积极性,因地制宜选准了大力发展冬马铃薯生产的致富路子。

2 马铃薯生产发展的优势

2.1 自然条件优越

建水县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四季温暖,少雨干旱。坝区年均温、最高年气温、最低年气温分别为18.5、19.3、17.7 ℃,≥0 ℃的有效积温、年降雨量、全年日照时数分别为3 126.21 ℃、800 mm、23 559.6 h,霜期短(一般为60~70 d),重霜期很少。由于建水独特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同一种作物在当地种植,产量和品质比其他地区好,尤其适宜冬马铃薯生产。

2.2 区位优势明显

建水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国道323线横穿县境,蒙(自)宝(秀)铁路通过县境与滇越铁路相连,县内公路达1 000 km以上,地理位置适中,距省城昆明220 km,为冬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市场需求空间大

全县冬马铃薯年产量14万t左右,除当地销售1/5外,2/5销往安徽省合肥市,2/5销往通海、昆明、广东、广西、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每天有外地的、当地的10多家客商到集市、村寨收购,抢争订货,平均价格2元/kg,高时可达2.5元/kg,精品马铃薯3元/kg,市场需求空间大,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通过科技部门的引导,科技意识、规模意识、窗口意识不断增强,充分调动了群众种植冬马铃薯的积极性,栽种水平逐年提高,单产大幅度增长,价格日趋上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种植冬马铃薯已成为建水县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又一新亮点。

2.4 时间短、成本低、见效快

冬马铃薯属秋、冬季轮茬作物,时间短、成本低、见效快。冬马铃薯平均产量可达30 t/hm2,平均产值6万元/hm2,扣除化肥、农药、农膜、工时费等投入1.95万元/hm2,净产值4.05万元/hm2。高产田块产量可达37.5 t/hm2,产值高达7.5万元/hm2,净产值可达5.55万元/hm2。

2.5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

冬马铃薯种植,在促使当地农民增收的同时,又利于培植地方特色产业,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市场流通。此外,建水县工业水平不高,污染相对较少,适宜种植绿色无公害冬马铃薯,这对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确保粮食安全生产,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意义[1-4]。

3 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多、乱、杂

目前,建水县冬马铃薯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于各村落,无法形成品种优势,缺乏主推品种,不符合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3.2 面积分散、不集中

目前,除甸尾、曲江2个乡镇以外,其他地区冬马铃薯大多分散种植,未形成规模化,无法凸显冬马铃薯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势。

3.3 新品种更新换代跟不上发展步伐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适宜种植的品种不能及时就位,给冬马铃薯的更新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品种老化、混杂,一些老品种如 会―2、威芋3号、克选10号、米拉、宣2号、286等仍有种植,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挫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3.4 产、供、销环节有所欠缺

历年来,因市场价格波动,产、销订单合同难以兑现,无形中增加了产、销双方的风险,有时出现产、供、销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冬马铃薯的发展[1-4]。

3.5 市场化程度不高

建水县冬马铃薯种植农户多,规模小、散,与加工、收购企业直接签定订单的较少,自产自销比例高,商品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此外,由于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到位率低、保障率低,加上科技投入少,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指导工作难度大,少数农户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识不足,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肥、农药等。

4 冬马铃薯发展对策

4.1 组织措施

4.1.1 加强组织领导,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冬马铃薯产业已被列入建水县议事日程,县、乡、村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做到面积早计划、种薯早就位、各项措施落实到户、统一制定栽培技术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1.2 增加投入,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做好服务。加大对冬马铃薯产业的经费投入力度,用于新品种的引种、繁育和示范,筛选出适宜建水县的主推品种。通过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当地冬马铃薯的大面积种植。

4.1.3 探索高产栽培模式。根据品种特性及相关资料,设置合理的群体结构、施肥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等,以指导农户种植[1-4]。

4.1.4 加强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良法。技术员可以通过现场指导,引导农户采用正确的栽培管理方法,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促进冬马铃薯产业向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1-4]。

4.1.5 推进无公害生产,发展绿色无公害冬马铃薯。发展绿色无公害冬马铃薯,首选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无污染,土质肥沃的环境,要求远离城市、工业区、村庄和公路,水域上游、上风口没有污染源,并确保该区域在今后环境质量不会下降[1-4]。建水县以农业为主,具备上述条件,适宜发展绿色无公害冬马铃薯。

4.1.6 发展加工型马铃薯,促使冬马铃薯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引入马铃薯加工企业,推广加工型马铃薯云薯301,使产、供、销和加工一体化,发展订单农业,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建立特色农业新机制系统工程,建立加工批发中心,开拓大市场,建一个支柱,兴一方产业。

4.2 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4.2.1 及时催芽。根据冬马铃薯休眠期长的特点,播种时做好催芽处理,做到分级、分区播种,保证苗齐、苗壮。

4.2.2 合理密植。在12月上、中旬播种为最佳节令。深耕细碎土壤,以150 cm开墒,深播,塘深26~30 cm,规格为50 cm×40 cm,种植密度4.8万塘/hm2。

4.2.3 合理施肥。将农家肥22.5~45.0 t/hm2、马铃薯配方全价肥2 400~3 000 kg/hm2、尿素300 kg/hm2,集中穴施,再施用地虫灵、辛硫磷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盖土厚度15 cm,盖土后用除芽通1 500 mL/hm2、禾耐施900 mL/hm2,喷雾化除。加盖120 cm地膜,四周压实,出苗后及时破膜引苗。

4.2.4 封顶打杈。在封垄后及时打杈,每塘留主茎1~2株,开花现蕾期打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地下部分积累,增加产量。

4.2.5 合理管水。马铃薯是喜肥水作物,需水量大,出苗后浇水6~8次,开花以后的薯块膨大期不能脱水,浇水时只能喷灌和浇灌,不能采用漫灌方式。

4.2.6 病虫防治。在顶花期用烯酰吗啉或杀毒矾预防2~3次疫病。地下害虫用辛硫磷灌根,蚜虫用高效氯氰菊酯或吡虫啉喷雾;斑潜蝇用阿维菌素、新科等防治。

总之,发展建水县冬马铃薯产业,要依靠科技,维护产品声誉,建立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实施无公害战略,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减少硝态氮的使用,降低蔬菜硝酸盐的含量,按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马铃薯,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进行有效的示范栽培、技术培训,促进共同增收致富奔小康。

5 参考文献

[1] 尚琼,陈红玲.建水县优质稻发展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09(3):13-15.

[2] 陈红玲,穆素芬.建水县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4):138-139.

[3] 李竹仙.有机食品生产及其认证[J].中国农技推广,2003(3):56-57.

[4] 李竹仙.有机稻米生产及认证[J].云南农业,2002(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