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的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互联网+”背景下的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全球工业4.0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育行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从腾讯的马化腾先生等诸位互联网精英“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到各行各业对这一概念的认可,再到互联网与传统各行业的融合与发展,不难看出,信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在线学习 第年级小学数学 教学改革

随着全球工业4.0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育行业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从腾讯的马化腾先生等诸位互联网精英“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到各行各业对这一概念的认可,再到互联网与传统各行业的融合与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信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是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一群学生,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海量学习内容,学生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学遍各种知识。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教育形式还有何优势?如何让互联网+融合教育,让互联网为教育所用,又让教育促进互联网的发展,达到共赢共生?

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注定有很多诱惑:游戏、动漫、科幻、玄幻……他们更应该得到正面引领,让互联网积极的一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锦上添花。

为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边学习,边思考,引领学生走近“互联网+”的世界。

一、合理使用触摸屏一体机,引领学生走近互联网

笔者所在的学校给每间教室都配备了连接互联网的六十五寸触摸屏一体机,可以说是引领学生走近“互联网+”时代的必要条件。有了这样的装备,教师才有更好地施展教育技艺的媒介。

1.传统课件的继续使用。

传统课堂教学中PPT、FLASH等课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和生成性,课前备课时老师充分预设各种可能性,课上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呈现和发展,并通过思考和交流,获得知识技能等。

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笔者在课件中制作了学生分组活动的视频场景,并通过出示的活动步骤,学生能明确了解课堂合作内容,并有条理地进行后继学习。

2.互联网介入,扩大认知外延。

不难看出,以上介绍的传统课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实效性不够,预设内容较多,互动性不强。

在当今的“互联网+”背景下,更多的电子产品可以介入到课堂学习环境中。如,传统课堂的展示环节,学生个人或小组把学习成果拿到讲台前,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现在,教师可以协助学生用IPAD等平板设备或智能手机,实时拍摄学生的小组活动场景,利用无线网络上传到触摸屏一体机,结合全班各学生不同的认知原点和其他各组的研究反馈成果,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老师在课的第一环节,指导学生用“一”测量桌边的长度。像这样的活动内容,学生无法到黑板前面展示,因为讲台的长宽和学生课桌的长宽不一样,也没有必要课前老师拍摄相关画面在课件中播放。可以在课上,当场利用“苹果录屏大师”等软件把学生的测量过程进行拍摄,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送到大屏幕,这样课堂反馈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又如:在《认识方向》一课中,当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方向和平面图上的方向之后,笔者实时打开了一体机中的百度地图,学生惊喜地发现学校周边的地图和线路,以及他们熟悉的小区名称、建筑物名称。这样,学生对方向的认识从教材中一下子就转变到了生活中的运用,强化了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平台,达成家校共同体建设

传统家校联系的平台是教师与家长打电话或发信息,这是一个二维的交流互动方式。现在,我们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教育云平台等媒介和家长交流,这样,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三维的互动平台就建立起来了。

如:遇到难题时,家长在QQ群里提出疑问,在线并看见问题的老师或其他热心家长能积极参与到难题讨论中。如,有学生对于有关图形周长变化的知识不能很好地理解,有家长提出疑问,教师可以实时画图拍摄并上传到QQ、微信等互动平台,解决问题一目了然。在这样的平台上,教师、家长、学生都在平等、和谐的空间内交流,对教学的促进很有帮助。此外,各个平台中有很多正能量的亲子教育等文章可以推荐给家长和老师,教师还会对学生在校、校外活动利用“初页”等APP进行设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实况播报,这些都能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增进交流,实现家校共同体建设。

三、及时关注“互联网+”动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今世界的知识和资讯增长速度惊人,每天互联网中的各种新词层出不穷。如何让一线教师永葆对新知识的敏锐认知,认清新形势、学习新知识、了解新资讯,互联网功不可没。知识是系统的,资讯是有实效的,两者缺一不可。为此,笔者经常浏览各教育类知名博主的博文,了解当今教育动态。

如:笔者了解到,近年兴起的“极课”等教育类的大数据收集平台进一步说明了互联网对教育的促进作用。这些软件能通过数据收集和比对,计算出相关数据,最终形成大数据,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于哪一类知识学习得如何,在线实时整理出错题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根据学生学习状态的曲线图了解学生的生理变化,从而可以给每个学生量身定做出适合的教育。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类似“极课”的互联网平台的帮助下得以顺利实现,这何尝不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呢?

又如:互联网给一线教师建构了一个广泛互助的交流学习平台。在本地教师的暑期全员培训中,笔者可以学习到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的讲座。这些讲座给教师带来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顶层设计,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教育的风向标。网络上有海量的教育资源,供我们学习和思考,给我们提供了思辨、悦纳、扬弃的新能源,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教育的本真,探寻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