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主要简单介绍了我国历史窑具的相关内容,从各个时期来探讨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特点,以此加强对我国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研究。据此,能够通过历史依据来探究装烧工艺在越窑青瓷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认识,了解古代陶瓷的制作技巧。
关键词:越窑青瓷;装烧工艺;工艺特点;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古代文物的研究,尤其是对陶瓷器的探索。越窑青瓷则是陶瓷中较著名的一种类型,其存在于我国古代的南方地区,而越窑则是我国南方地区极为著名的窑址。越窑最先出现的时间是在东汉末期,在晚唐和宋朝的时候盛况空前,但是到了北宋末期的时候则开始呈现衰落趋势。越窑在我国陶瓷制作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越窑中所烧制出的瓷器不胜其数,种类十分多,每一个时期中越窑青瓷的烧制工艺也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越窑青瓷在不同时期的烧制方式进行介绍,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各时期中越窑青瓷的发展特点。
一、我国历史窑具的相关内容
在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过程中,考古学家于浙江境内寻找到近七百个越窑窑址,而且分别是处于不同时期的窑址。这一发现对研究越窑青瓷装烧工艺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古文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在许多地区都存在着越窑窑址,而且多是东汉晚期、唐宋年间等。不同时期所采用的窑具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这几种:一种是喇叭形垫底窑具,一种是筒形垫底窑具,一种则是圆锥形垫底窑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间隔窑具,如三足支钉、垫圈等。
二、各个时期中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
1.东汉末期的越窑青瓷装烧工艺
越窑青瓷最早出现于我国东汉末期,当时所制作的青瓷器主要是一些盆、碗、坛罐等。这个时期所烧制的青瓷器形状主要是喇叭形,或是呈现出一种筒形。所采用的越窑青瓷装烧工艺主要是传统的叠烧方式,还有人采用的是明火烧制,要注意的是明火烧制每一次都只能烧制一个。所谓明火叠烧越窑青瓷工艺,不同于明火单件装烧工艺,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指把大件器物和小件器物两种大小的物件进行套烧。在大小不同的器物之间放置间隔窑具,间隔窑具的材料可以选择三足支钉,也可以采用泥点。将间隔窑具放置于大件器物内部的底层,然后将小器物放置于其上方,进行共同烧制;另一种形式是将相同类型的器物进行共同烧制。充分利用垫底窑具的作用,然后将同类型的器物相重叠,用间隔窑具进行中间隔离,从而进行有效地烧制。
2.三国两晋时期的越窑青瓷装烧工艺
三国两晋时期除了烧制东汉末期的碗盘之外,还会烧制一些以动物形象相关的具有特色的越窑青瓷。比如说著名的羊形尊。在这一时期下,越窑青瓷的烧制方法仍然沿袭于东汉末期的装烧工艺,最常使用的便是叠烧法。三足支钉间隔叠烧法被广泛应用于越窑瓷器的烧制过程中,但是与东汉时期不大相同的地方在于其所使用的三足支钉,在形体上要更矮一点,而且比较尖锐。所使用的三足支钉的品种规模都十分丰富,具有多样性。一般来说三足支钉的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有规定范围,最小的直径大约为四厘米,而最大的直径不可多余十一厘米。在选择三足支钉的大小时,应该根据所要烧制器物的具体大小来做出合适的选择。
3.唐宋时期的越窑青瓷装烧工艺
在唐宋时期,越窑青瓷的烧制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尤其是在晚唐和宋朝时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成就,而垫底窑具也开始出现全新的类别和形式。间隔窑具的功能也随之增加,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在这个时期,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不再是传统的技术,而是一种新的以匣钵为主要窑具的技术。这种装烧技术的发展,为越窑青瓷的制造工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使其更上一层楼。匣钵覆烧法通常用于烧制一些碗具和盘具。
随着朝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越窑青瓷的装烧工艺也随之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保障越窑青瓷烧制质量的同时,应当改进装烧工艺技术,尽可能减少越窑青瓷的生产成本费用,扩大越窑青瓷的生产规模,增加越窑青瓷的生产产量,以此促进越窑青瓷工艺的高速发展,使其走向成熟化。在这种环境下,瓷器制造业随之蒸蒸日上,每一个朝代的瓷器制造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在历史长河中留有重要的印记,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总而言之,加强对我国越窑青瓷装烧工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隽,吴军明,李其江,等.浙江越窑、龙泉窑以及南宋官窑青瓷组成和显微结构的比较分析研究[A].2009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ISAC'09)论文集[C],2009:206-217.
[2]洪波,陆冲.越窑青瓷烧制技艺[J].浙江档案,2014(2):42-43.
[3]毛成.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特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