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析白裤瑶服饰的装饰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析白裤瑶服饰的装饰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白裤瑶服饰装饰艺术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的运用了色彩、图案、工艺、配饰等装饰语言,在追求服饰装饰美、艺术美的同时,凝结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世界,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民族审美意识,实现了装饰形式与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白裤瑶服饰

装饰艺术服饰文化

民族审美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朵努”,因男子皆穿齐膝白裤而被其他民族称为“白裤瑶”,主要居住在广西省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的山区。在封闭的生活环境中,白裤瑶人以服饰为载体表达着自身的生活认知和文化意念,其服饰已经成为表现族群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的重要形式,积淀了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白裤瑶人通过色彩、图案、装饰工艺、配饰等装饰语言,把他们对族群历史、图腾崇拜、生存环境的朴素认识都表达在服饰的装饰艺术之中,形成艺术特点鲜明、内涵丰富、装饰精美的服饰艺术,分析研究白裤瑶服饰的装饰语言,对于全面认识和发掘白裤瑶服饰的文化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白裤瑶服饰

白裤瑶服饰作为族群文明和审美的印记,具有造型独特、样式古朴、装饰手法多样的特点,以鲜明的视觉特征,成为族群识别的重要标志,其中,以男女节日盛装最能体现服饰的艺术特点(如图)。白裤瑶男盛装在整体造型上像一只雄鸡,上身为黑色立领对襟短衣,在衣领、袖口及衣摆处以宽约8cm-10cm的湖蓝色布料镶边,腰部两侧和底摆处装饰着鸡仔花等图案;下装为白色宽裆过膝短裤,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形似五指。女盛装分冬夏两种,冬衣与男子服饰相似,夏装则最为精美,夏装上衣俗称“褂衣”,前后衣片用两块布料缝合而成,无领无袖,仅肩部相连,在造型上保留人类服饰早期“贯头衣”的形制,因此白裤瑶又被称为“两片瑶”;下装为蓝色蜡染及膝百褶裙,裙摆以红色花边为装饰。整体来说,白裤瑶服饰寓繁于简,注重整体视觉效果的统一,在装饰上将多种装饰元素按照自己的民族审美和服饰文化的表现需求进行有机的组织,辅以独特的装饰工艺手法,显示出对美的塑造的高度掌控能力。

2.白裤瑶服饰的色彩装饰艺术

色彩作为服饰重要的装饰语言,是一个民族服饰最为醒目的视觉特征,直观的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凝聚着民族的情感,彰显民族的性格,因此对白裤瑶服饰的色彩装饰艺术进行分析,是研究他们的服饰文化和审美心理的重要途径。

白裤瑶服饰色调主次分明、对比强烈、排列有序,每种色彩的面积、位置都有着固定的程式。白裤瑶服饰以黑、白两色作为基础色调,采用纯度和明度较高的红、黄、蓝作为主要的装饰色彩,在统一的基础色调上注重色彩之间的色相、明度对比,体现出白裤瑶人凝重沉稳又不失热烈奔放的民族性格。白裤瑶男盛装的色彩以黑色、白色为主,用红、黄两色作为装饰色来打破无彩色的单一,形成简洁素净、古朴庄重的风格。女盛装的色彩组合搭配要比男装更为繁复多样,通过黑、蓝、红、黄、白等色之间的巧妙搭配,制造出色彩缤纷的装饰效果,体现出白裤瑶人对色彩的纯熟应用。具体来说,白裤瑶女盛装色彩以黑、蓝色为主色调,在上衣的装饰图案和花边部分以红、黄两色作为主要的装饰色,有效的打破了大面积使用黑、蓝色而带来的沉闷和压抑;百褶裙用蜡染工艺染出层次分明的蓝色,辅以红色花边的装饰,在简单中又不乏变化,使服饰更加轻巧灵动。在服饰图案的色彩运用上,通常以蓝、黑色的面料与红、黄色丝线刺绣出图案形成对比,不仅使图案显的更加鲜明立体,也丰富了整套服饰的色彩层次,显示出高超的配色技巧。

3.白裤瑶服饰的图案装饰艺术

图案作为白裤瑶服饰最为重要的装饰语言,多来源于他们的族群历史、图腾崇拜和生活环境。白裤瑶人把自己族群的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固化在图案符号里,在装饰的同时体现着白裤瑶人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世界,服饰图案已经成为白裤瑶传承族群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白裤瑶服饰的装饰图案以抽象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具有主次分明、规律有序、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特点。常用的图案主要有鱼纹、太阳纹、鸡籽花纹、瑶王印纹、血手印纹等纹饰,蕴含着白裤瑶人的迁徙历史、族群文化、精神信仰等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白裤瑶服饰图案依据图案表现内容的不同通常分为以下3个类型。

(1)对生活环境中常见事物的抽象描绘。例如鱼纹、太阳纹、米字纹等,这些都是对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常见的自然形象进行提炼加工,以几何化的手法抽象出这些事物的形象特征,作为对生活环境的记载和描述,一代代的流传下来,成为最为常用的装饰图案,往往以较为固定的图案组合出现在服饰上,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2)对本民族历史的记载。由于白裤瑶没有自己的文字,对自己族群历史的记载与其他许多无字民族一样,通过意象化的语言和符号化的图案,把本族群的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记载在自己的服饰上,以此来保证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瑶王印”纹和“血手印”纹。“瑶王印”纹是指在白裤瑶女装背部刺绣的“田”字状的图案,极像古代官印的形状,因此被称为“瑶王印”纹。据民族传说的记载,图案的产生是为了铭记瑶王因失去印章而导致民族离散的沉痛教训。相传,瑶王将皇帝赐予的象征权力的大印,被外族土司用计偷走,当持印的土司派兵掠夺瑶族的土地时,失去大印的瑶王已无法指挥抗击,只能带领身边的族人逃进深山,为了使瑶族后代牢牢记住这个惨痛的教训,瑶王让白裤瑶的女人将印章的图案绣在上衣的背后,以时时提醒族人。

男装膝部装饰的“血手印”纹,根据民族传说和在瑶族广为流传的《天地史歌》的记载,是为了纪念瑶王带领族人抗击外族入侵保卫家园的英勇故事。相传在抗击外敌入侵的战斗中,瑶王负伤后用沾满鲜血的手,扶着膝盖继续英勇作战,最终将敌人打败,保持了民族的独立,他的英勇事迹让白裤瑶人为之感动,因此在男子膝部绣着长短不同,形似五指的红色条状花纹,以此来记录瑶王的英勇事迹和民族宁死不屈、勇于抗争的历史。

(3)对图腾崇拜的表现。白裤瑶人相信万物有灵,在民族文化中保留着人类早期的图腾崇拜观念,主要的崇拜对象有鸡、乌、蜘蛛等,这些动物的形象在服饰图案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鸡的崇拜。白裤瑶人通过在生活观察中发现鸡是最有准信的灵物,是光明的使者,鸡在白裤瑶人的思想观念中成为希望和光明的象征,因此在服饰上大量使用雄鸡图案和鸡仔花图案,反映了白裤瑶人热爱自然,崇拜自然,把顺应自然规律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

4.白裤瑶服饰的装饰工艺

在闭塞孤独的生活环境中,白裤瑶人将制作服饰作为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因此不惜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服饰的制作中,通过刺绣、蜡染和织锦等工艺来实现对美的追求。刺绣和蜡染作为白裤瑶人最常用的装饰工艺,其制作工艺由族群中的女性代代传承,成为女性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客观的导致了装饰工艺传承和发展,使白裤瑶服饰愈加精美,成为穿在身上的艺术作品。白裤瑶女装的百褶裙和背部的装饰图案,主要是用蜡染工艺制作而成,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一种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改变单一颜色带来的视觉上的单调,使服装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此外,白裤瑶人经常利用“画绣合一”的装饰手法把刺绣和蜡染两种工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工艺的装饰特点,集中表现重点的装饰部位,以增强服饰的视觉冲击力。以女装背部的“瑶王印”图案为例,先在制作衣服的布料上用蜡染工艺把要表现的图案绘制在布料上,染整完成后,以此为底子,在上面用红、橙、黄、白等色丝线刺绣出其他纹样,融合两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服饰图案层次丰富、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更具装饰感。

5.白裤瑶服饰的配饰

(1)银饰。在历史上白裤瑶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生活比较贫困,因此白裤瑶银饰与瑶族其他支系相比种类和数量较少,但是造型特别,具有鲜明族群的特征。银饰的佩戴者主要是白裤瑶青年女子,主要有手镯、项圈、耳环等类型,多与盛装组合佩戴,也可单独佩戴。项圈作为所有银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造型粗犷别致,由银链子和左右两边的银桶组合而成,银链通常由几股粗细不同的单根银链组合而成,两端各拴着一个大银筒,银筒是由十四等大的银圈用黑色布带将其按照一定的距离并列固定组合而成,每个银圈上还点缀着数量不等的银珠或银铃,其形制为白裤瑶所独有。

(2)头饰。在白裤瑶的生活习俗中有“包头禁发”的传统,据说是为了记载祖先檗瓠在由犬变人的过程中毛发未全部脱尽的故事,体现出白裤瑶人的祖先崇拜观念,通常青年男女在婚后便终身不再剪发,用布将头发盘在头顶,形成一定的形状,与与人类原始头饰形制十分相近。通常男性头饰较为简单,一般先用白布沿发际线缠绕一圈,再用宽约7cm的黑布条平展地在头部缠绕3圈左右,之后将黑布条拧成股状捆绑在后结尾处塞入即可。女子的头饰则是先把头发在后脑勺处盘成一个发髻,再用黑色或蓝色布条将头发盘在头顶,然后用宽约1cm的白布带饶头缠绕3圈左右并捆绑固定。

白裤瑶人在闭塞贫苦的生活环境中,执着的坚守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世界,把对美的追求通过服饰的装饰语言物化在古朴凝重、缤纷斑斓的服饰上,实现了装饰形式与文化艺术内涵的统一,为我们保留了难得一见的研究样本。通过对自裤瑶服饰装饰艺术的分析研究,为解读白裤瑶服饰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途径,对继承和发展白裤瑶服饰文化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