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区域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区域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解读科技进步指标体系,分析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中部地区和全国的排名情况,最终提出促进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中原经济区科技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中原经济区;区域比较

作者简介:谢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F127;F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0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04-03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提出,创新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有效支撑,要构建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理清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优势与差距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综合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特点

科技部每年中国科技统计年度报告。该报告设计了一整套评价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的指标体系。综合科技统计指标体系总计有五个一级指标。其中,科技创新环境指标包括科技进步环境;投入指标包括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指标包括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表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创新主体在一定环境下投入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要素间的优化配置。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投入决定了一个地区科技产出和科技创新能力。制度因素贯穿在科技创新的环境、投入、产出等环节中。

二、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与中部六省的比较

根据中国科技统计报告的数据,将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指标全国排名情况汇总(表2)。

从表3可以看到,2010年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河南省在中部六个省份中,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一)优势

河南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排第3,但与排第1、2的湖南、湖北相比落差较大。从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看,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河南在6个省中排第2。从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看,环境改善河南在中部排第2,社会生活信息化指标排第4。

(二)差距

从整体上看,2010年河南省科技创新水平整体排名后退。在中部六省中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2010年,湖北排第10,湖南排第15,山西排第19,河南省排名第25,江西排第26;从科技进步环境看,河南省各项指标均比较靠后,山西、湖北比较靠前;从科技活动投入看,河南省科技活动财力投入倒数第1,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排第3;从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看,河南在6个省份中排倒数第1;从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河南排倒数第2。

三、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与全国的比较

(一)优势

科技活动投入明显改善。2010年与2009年相比,河南省科技活动投入排名前进1名,科技活动人力投入由16名前进到第8名;科技活动产出指标中,技术成果市场化2010年前进2名,万人技术成果成交额排名前移2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排名进步2名,排22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前进1名,排第20名。

(二)差距

科技进步环境指标排名持平,排第26位。科技进步环境现状改善非常有限。2010年与2009年相比,科技人力资源(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后退1名。科研物质条件(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比重)排名后退2名。科技意识(万名就业人员专利申请量、万人吸纳技术成果金额)后退2名。

科技活动投入中,科技活动财力投入后退2名。科技活动财力投入后退2名,降到第23位。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企业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均后退2名。

从投入角度看,经费投入偏低。R&D经费投入强度排全国第21位。2010年河南省R&D经费总量和R&D经费投入强度均处于全国中国下游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广东、山东、江苏名列前茅。

科技活动产出整体后退1名。从产出角度看,科技进步速度偏慢。根据科技部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将2010年全国31个地区划分为五类。河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41.42,排在第25位,属于第三类;2009年水平指数为38.20,排在第26位。按照各地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提高百分点排序,河南省排在第16位。

科技活动产出水平后退2名,主要是万名R&D活动人员科技论文数、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数指标倒退。

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标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等指标后退。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与2009年持平。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排第20名,后退1名。主要是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后退,综合能耗产出率持平排第13位。环境改善指标后退2位,排第16位。环境质量指数、环境污染治理指数均下降。

四、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改进科技创新环境,培育全民科技创新精神

进一步改进河南省科技创新环境,为科技进步提供优越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改善科研的物质条件,提高河南省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通过科普宣传培养全民科技创新精神,营造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激发全民科技创新动力

河南省科技投入力度偏低。2010年,河南省GDP总量排全国5位,R&D经费总量排第12位,R&D投入强度排全国21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是提高河南省科技创新动力的重要支撑。

(三)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树立科技创新标兵

对获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机构和个人,要进行重奖,要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其成为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榜样和标兵,调动全体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勇于科技创新的热情。

(四)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

从2010年河南省的R&D资源清查公报看,有R&D活动的企业数内资企业占的比重仅为6.7%,低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22.1%,也低于外商投资企业的19.3%。这说明河南省本土企业研发积极性不够高。从企业角度看,通过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帮助企业规避技术创新风险。

(五)加强科技创新的区域合作与分工

河南省重要科技项目立项要考虑到与中部地区、全国各省市之间的分工、协调,避免科技资源的低效率重复建设。在河南省各地市之间,也有科技创新项目方面的分工合作,发挥各地区优势和特色,避免重复建设。

此外,还要使科技创新与市场双向结合,促进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的动因要从市场中来,科技创新的成果回到市场中去。加强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合作,使科技创新在研发阶段都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委会.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解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2] 刘怀廉、欧继中.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李晶慧、于海洋.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河南科技,2012,(11):12-13.

[4]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区域创新与略性新兴产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