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追怀古韵春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怀古韵春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精彩段落】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张晓风《春之怀古》

【文章导读】

阅读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使人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这一名篇劈头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下文洋洋洒洒均是写景。其实文章最关键的恐怕要数开头这一句。张晓风此文则与之迥异,一开头便洋洋洒洒写起春天,最后才别开生面地点出――“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这正是本文的“题眼”所在。张晓风回首眺望了半天的“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即对烟囱(cong)如林的环境污染的控诉!作者正是深受现代环境污染之害之苦,所以才缅怀一去不复返了的古代的春天――那纯净的温煦的仪态万千的春天。如此一来,一篇文情并茂的写景散文,便具有了社会学的意义,正沉甸甸地扣击着读者的心弦。

【精读感悟】

作者追忆逝去的岁月,引发怀古幽情,不是在古迹和文物中,而是捕捉一缕春风,一声春雷,一只小鸭的黄蹼(pǔ)。“春天毕竟曾经是这样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直接把我们带进了作者描绘的烂漫春光中。“这样”究竟怎样?先用“娇、敏感、混沌无涯,让人心平气和”来概括,再分两段把“这样”具体化,作者在这里把春天写得很细微、真切,因为春天很抽象,不好写,所以借助春天的特殊景物来描写。“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从绿意内敛的山头”、“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埋藏了一冬的热情,此时全都在春阳里暖暖地绽(zhàn)放。“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溪水融化淙淙流淌,飘入诗人的耳朵,幻化成了一首美妙动听的歌,一曲自然的赞歌。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在此,诗化的语言却将雷、云都人情化了。顽皮的“雷”,像个鲁莽的小男生;而云的娇柔,惹人怜爱,简直是个多愁善感、爱哭鼻子的小女生,那么纯真、无邪。还写了“放风筝的孩子 ”、“腿疼的老人”、“浣纱的少女”,作者把自然界中难以言表的春的意象,都比拟(nǐ)成可感知的人的形象和人的姿态,给读者以形象逼真的感受。拟人、排比、反复、比喻、对比、通感、联想等手法也是层出不穷,勾勒了一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意境。化平淡为生动,栩栩如生。

再往下是作者在文中穿插了一段关于命名“春”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悠长的时光隧道,回眸凝视“春”的来历。作者从“春”的翘舌发音联想到了“口哨声”,而由此展开了人们初造此字时的情景。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是却让读者感到十分的新奇和恰如其分。至于“鸟儿”、“蝴蝶”、“蜜蜂”、“风铃”在春天里的各自忙碌,更是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奇思妙想、灵慧心意。在作者对美丽逝去而倍感的惆怅中,追忆了古之春天的风采与神韵,坚信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这样的轻柔,这样的娇媚,这样古老而质朴,这样的自在与豁达,然而,现代呢?烟囱林立,环境污染的黑森林取代了绿森林。这样感性的文字唤起读者也要追怀、寻找春天的意愿!并且梦想着在什么地方,春天仍然是这样的;并且坚信未来的春天也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简介】

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8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20世纪60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互动思考】

请欣赏一下朱自清的《春》,体会两篇佳作的不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