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辩论在数学课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辩论在数学课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堂静态的、异口同声的数学课很容易让学生走神,有的甚至让学生“欣欣然,闭了眼”,更不用说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辩论”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细致地观察,敏锐地思考,积极地提问,深刻地分析和灵活地解决问题。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我记录下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货比三家”――小数大小的比较。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更便宜?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交流结果。”

A组代表说:(暂时称A、B组)“我们认为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更便宜,因为4.9元<5.1元。”

B组代表说:“我们也认为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更便宜,因为4.9元<5.1元。”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认为去奇奇文具店买铅笔盒更便宜,因为4.9元<5.1元,那么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呢?”

A组学生说:“我们把小数转化成币值大小再比较。”

B组学生说:“我们是把这两个数跟同一个数比较。”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想法,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好,同意吗?”

老师的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随后,一场唇枪舌剑在小组之间展开……

A组代表立刻站起来说:“我们是这样想的:4.90元=4元9角,5.10元=5元1角,4元9角比5元1角少,所以4.9元

B组代表马上反驳:“我们的方法比他们的更简便,因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

没有任何人指挥,学生充足的理由已容不得教师一句话,教师成了旁观者,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凝固在两组的辩论之中。A组学生毫不迟疑地说道:“如果用B组的方法比较‘元’数相同的就不好比,如:4.9元和4.8元或者0.05元和0.50元。币值是我们最熟悉的数,把小数写成币值很容易比较。”

伶牙利齿的B组代表绝无退缩之意:“A组的方法很麻烦。如果小数位数比较多的数,比如5.134和5.145怎么比?”

A组代表马上补充:“用我们的方法比较6.0元和6.00元时不会出6.0<6.00的错误。”

这时C组代表站起来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没我们的好。”

教师:“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方法,好吗?”

C组代表:“因为‘元’这个单位比‘角’大,‘角’又比‘分’大,我们先比元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这样角后面的数就不用比较了。”

B组代表追问道:“如果元数一样呢?”

C组学生紧接着说:“如果元数一样大,就比较角数,角数哪个大,哪个数就大,如果角数一样大,就比较分数,如果分数一样大,就用同样的方法一直往下比……”

这时,站在一旁的教师微笑着点了点头。

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好吗?6.0元和6.00元,哪个数大?”

全体学生:“6.0元=6.00元。”

教师:“5.134和5.145呢?谁来说?”

一学生举手回答:“因为元上的数都是5,一样大,就比较角数,角数都是1,也一样大,分数3

教师:朱少峰(化名)你能试一试用这种方法比较0.05元和0.50元的大小吗?

朱少峰:“0.05元<0.50元,因为元上面的数都是0,一样大,角上面的数0<5,所以0.05元<0.50元。”

教师:“其实,三种方法都各有各的理由,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选择最适当的方法,C组的方法最通用。”

……

从那以后,我对数学课上的“辩论”有很多体会……

一、辩论能创设竞争性情境,能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在辩论前教师应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竞争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民主的环境里可以毫无顾忌地说。这堂课随着教师掷地有声的“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想法,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更好,同意吗?”的话语一落,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这种“大显身手”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极大地驱动学生深入其中。我们看到学生对辩论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在斗智、斗勇、斗嘴中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出分析,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其中不乏出现新颖的观点和独到的看法。通过辩论把存在的分歧意见转化成对知识的统一认识。在波澜迭起的精彩辩论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诱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辩论能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辩论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各种器官,使他们的思维畅通活跃起来。辩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几种思路存在差异,课堂辩论的真正使命不在于两者之间决一胜负,而是寻求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辩解过程就是产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相互提醒、相互制约对方思路的过程。

三、辩论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想,给学生辩,让学生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辩论过程中,教师的话并不多,在学生中出现几种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后,教师只用几句话就很自然地诱发了学生辩论的欲望。然后,教师非常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尽量不“打扰”他们,只是在关键处作进一步引导。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教学时,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辩论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对我们今天“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