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产学研合作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本文综述了现阶段我国高职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建立有效的合作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产学研 运行机制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其关键在于建立起长效的运行机制。因此,探讨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对于推动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国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投资机制不完善。开展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瓶颈”,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级政府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经费投入责任不叫确,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只针对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的产学研合作设立了一些专项资助资金,但对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项资金,加上目前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重要性的宣传不到位,社会对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产业部门参与合作相关激励政策,社会筹资渠道不畅,导致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1.2 动力机制不足。由于企业与高校的主体活动差异较大,且在法定意义上企业没有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一头热”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于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是领导者考虑的首要问题。客观上,他们很难将产学研合作教育列入企业的议事日程。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大多是靠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发展起来的,而且现行的人才、技术市场对企业发展尚未构成威胁,加之企业如将科技与人才作为一种成本投入,亦未必带来相应的收益,因此让他们花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参与合作教育,自然被认为是额外的负担而逐渐不受重视和欢迎。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仅仅停留在少量的项目支持、实习基地的提供、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这就使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明显不足。

1.3 调控指导不够。合作教育要把高校与企业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活动合作在一起,仅靠其内在的自发的因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权威机构作为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权威机构,这个可依靠的权威机构非政府部门莫属。在发达国家,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政府部门,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从组织机构、制度法规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组织制度保障。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发展合作教育方面均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在我国,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还没有得到相关的产业、科技和财政等部门应有的重视,教育主管部门几乎是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唯一领导者和推动者,目前尚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保障体系。

1.4 缺乏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中国职教学会理事杨进博士的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还不健全,不少用人单位还在招用没有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新生劳动力和不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直接上岗。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不健全,现行国家职业资格的覆盖面小,且主要侧重于操作性岗位。同时由于涉及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的主管部门和单位比较多,缺乏有效联系,存在证出多门和多头管理现象。

2.建立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对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和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及原则,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当前推进产学研合作亟需建立起有效的动力机制、调控机制、保障与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2.1 建立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能够促进和推动产学研各方为了共赢并实施合作的机制。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来自产学研备方都能从中受益。高职院校的优势在于人才、信息和技术储备;企业则在市场、资金、管理以及体制和机制方面有一定优势;研发部门是研发能力强、信息多。高职院校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探索出新的办学模式,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提高。企业则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高质量的人才和高职院校的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生产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校企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价值取向不一致的问题,有的高职院校过多考虑自身利益,对合作的经济效益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企业过分重视短期经济效益,对人才培养、研究开发的长期性投入认识不足。

政府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高职院校、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一方面,通过设立“产学研合作基金”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校参与合作教育;通过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在制定有关法律时,如《企业法》,要明确规定生产条件先进的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同时,积极运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对产学研合作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财力、物力扶持,如对参与了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享受一定的减免税等,吸引企业参与教育。

2.2 建立调控机制。调控机制即建立协调、调整产学研合作开展的机制。建立调控机制,高职院校是主体。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建立稳定的行业组织指导机构、协调、监督推动产学研合作办学机构的发展。但更主要的是高职院校自身必须建立一种根据市场、企业变化随时适应、调整的机制,能够主动适应变化调整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办学规模和教学内容、方法等,其途径是建立起社会需求调查一决策一调整一适应的机制。

首先,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代表组成的“产学研合作指导(顾问)委员会”;其次,应成立专业建设指导(顾问)委员会,委员会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学校的专业教师、教育专家等组成。其基本职能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提出专业设置;根据岗位(群)职能变化,提出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以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技能训练大纲、教材编写计划、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标准与方法、指导毕业设计,为本专业提供就业指导及职业继续教育发展方案等。通过组织职能的发挥,高职高专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必然能建立起一种主动适应、自我调节的机制,使产学研合作真正具有生命力。

2.3 建立保障与激励机制。政府应明确校企双方在产学研合作中各自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和相互关系,使产学研合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定包括税收在内的倾斜政策,调动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建立政府牵头产学研各方共同参与的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加大协调力度;制定产学研联合评估的质量指标体系项目和实施细则。将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纳入政府的整体规划,设立专项基金、风险基金,优惠贷款,制定奖励办法;鼓励企业留足或多留科技开发基金,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鼓励银行、财政部门参与和支持产学研开发项目。校企研各方应通过签订协议等形式明确各自的责任。通过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

2.4 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机制指检验与评估产学研合作开展情况的机制。产学研合作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政府、产学研合作各方以及社会都应该了解这项工作的全面情况,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检验与评估。而产学研合作的内涵与外延极其复杂,有“软”指标,包括培养人才的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程度等;也有“硬”指标,如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才能够检验产学研合作形式的正确与否、效率快慢、效果好坏、效益高低及成熟度等。建立评价机制,包括政府与高职院校两个方面。政府应建立对产学研合作工作的评估体系,促进这项工作的规范开展;商职院校也应制订具体评价指标,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以不断检验、改进产学研合作工作。

总之,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办出特色的必由之路。搞好这项工作不仅要依靠教育部门的努力,还要依靠政府的鼓励和支持,更离不开产业部门的积极参与。全社会都应该关注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相信在全社会的努力下,高职教育的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必然会有效发挥作用,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