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系统的归纳和论述,并就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提问;思考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素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上巧妙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巧妙的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显得十分重要。

一、注重学生的实际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样的问题,要选择了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角度就能问得学生开窍,问得学生兴趣盎然。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降低难度的处理,否则可能导致学生思维的“卡壳”,课堂冷场,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如讲授《沁园春・雪》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很难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难度:(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了哪几个字自概括他对那些历史人物的评价?(2)作者这样评价古人的目的是什么?(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4)那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

二、注意提问的策略

(一)注意充分运用语言或体态。

有人统计过,在教师提问所传递的全部信息中,55%是靠表情和体态传递的,其余的38%靠音调,7%靠言辞,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考产生影响。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细节:①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走下讲台,占在学生的旁边或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交流的伙伴而不是对立的一面;②要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及手势,善意亲切的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激励鞭策的手势,劝勉激励的语言,都会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③适时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教师的鼓励犹如温暖的阳光一样带给学生无穷的信心。开心词典里的王小丫的主持风格值得我们教师借鉴。

(二)注意调控,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千变万化,而课堂教学是有目标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点是千差万别的,往往与教学目标不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调控艺术。因此,课堂提问的调控必须具有艺术性,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首先要巧妙地“放”和“收”。课堂教学必然要求老师放得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放”,可以是时间的放,即一定时间内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时间一到,教师就要“收”,把教学收回到正题。“放”还可以指空间,即在活动空间上,教师不加限制,学生可以下位,自由讨论,但时间一到,各就各位。“放”还可以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海阔天空,自由驰骋的提问。有收有放,有自由有纪律,有个性有共性,通过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对课程标准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其次要因势利导。在课堂上,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不一定会全对,往往会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的有偏差的回答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该尊重学生并分析学生出现偏差的原因,作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偏差。这就是课堂提问的因势利导的艺术。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凭借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势”。“利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方向引导。学生的“势”往往是对老师的提问的原始理解,是教师的教学起始点。没有这个“势”,教师的教学就失去了凭借,就无法对症下药。学生正确的回答可以使教师向纵深开拓,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使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学生的错误回答可以作为教师向正确的方向引导的“势”,同样也可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入,使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及时把握稍纵即逝的“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使学生们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注意提问的艺术

(一)注意提问的侧重性。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拈一点而带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桃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一篇课文、一堂课都有它的特点,而对重点内容的解析又恰恰是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与升华的最佳契机。教师在设计讨论题时应认真钻研教材,注重论题的侧重性和针对性,切实把握文章的重点,不宜太大太空,太笼统。否则,文章分析就会支离破碎,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双线叙事结构,内容穿插复杂。针对教材这个特点,对此,我精心设置了两道讨论题:一是联系课文谈谈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如何?二是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见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由于这两个问题能紧扣课文内容加以解答,明白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特别是对有关音乐描写的那一段千古绝唱理解透彻,从而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通过对诗人和琵琶女身世的对比,“琵琶女的身世”和“诗人的感受”这两条线索就一目了然了。

(二)注意提问的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讲求新意,激趣,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产生“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是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来决定的,这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灌输和说教,而是巧妙提问,点拨思路,讲授方法,训练技巧,挖掘学生潜能。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潜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我在讲授的词《沁园春・雪》时,针对“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内容,笔者提问道:“这七句是作者对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帝王的评论,作者持的是肯定的态度,还是否定的态度,还是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通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同志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既肯定其历史功绩,又指出其不足,为下文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歌颂了有力的铺垫。所以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领会课文特点和重难点,而且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君子引而不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设置的疑问,可以“话到嘴边留半句”,故意让学生去思考、体味、揣摩,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知识本源,求得知识归宿”的正确思维习惯。

(三)注意提问的激励性。

激励能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起来,能使学生的美好心灵激活起来,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能使学生有美好的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就应该非常注意课堂提问带有激励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触发学生的正义感、诱发学生的同情心、引发学生的探知欲、架起学生的亲情桥,借助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去激励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结语

教无定法。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大有收获,从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学提问的手段,不但能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会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从中获得及时准确的反馈,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和.语文教学提问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宋涛.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之我见[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6.

[3]孙春成.语文课题提问研究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