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汉夷舆县地望考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汉夷舆县地望考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西汉;夷舆县;地望;辽史;水经注

【摘 要】西汉上谷郡夷舆县地望从元代以来史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一种意见以《辽史》为依据,认为在河北省怀安县南部;另一种意见以《水经注》为依据,认为在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本文在对历史文献的记载进行分析并结合考古调查资料后认为,西汉上谷郡夷舆县地望不在河北省怀安县,而是在北京市延庆县。

夷舆县为西汉时上谷郡下辖县之一,《汉书·地理志》载:“上谷郡,秦置,莽曰朔调。……县十五:……夷舆,莽曰朔调亭。”[1]其地望从元代以来史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一种意见以《辽史》为依据,认为在河北省怀安县南部;另一种意见以《水经注》为依据,认为在北京市延庆县东北,由此成为研究西汉北方边疆城镇设置、发展、演变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古代城池地望的确定,在学术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首先要以历史文献记载为依据,其次要在历史文献记载的地域范围内有同时代的古遗址为证,即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提倡的在历史考证中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相互结合、彼此印证的“二重证据法”。清代《宣化府志》[2]的记载及清以后各时期编修的《怀安县志》[3]等地方志的记载,是西汉上谷郡夷舆县地望在河北省怀安县的主要依据,但其记述均来自《辽史·地理志》的记载:“怀安县,本汉夷舆县地,历魏至隋,为突厥所据。”[4]而《辽史》这一记载存在很大的疑问。首先,《辽史·地理志》的记载可信度不高。《辽史》为元顺帝时的右丞相脱脱等人所撰,于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编修,翌年三月告成,前后不到一年时间。由于时间仓促,潦草成编,史学界对其的总体评价不高,被认为在二十四史中以《辽史》最劣,而《辽史》中又以《地理志》“芜漏复误,触目皆是”。清代李慎儒在比较辽、金二史《地理志》之后叹曰:“《金志》精详确实,鲜可疵瑕;《辽志》则地形舛错者十之一二,引古舛错者十之五六。”[5]其次,《辽史·地理志》记载的“怀安县,本汉夷舆县地”在清代就有学者指出是错误的。清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撰写的《读史方舆纪要》,由于地名齐全,考订精详,被誉为“千古绝作”,其在书中记载:“《辽志》云:怀安,汉夷舆县地。按《水经注》夷舆在居庸故城(今延庆)东北,《辽志》误也。”[6]

顾祖禹以《水经注》的记载为依据,认为《辽史》记载“怀安县,本汉夷舆县地”是错误的。那么《水经注》的记载是否正确呢?《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所著,纠正了《水经》中的许多错误,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但由于受时代和条件的限制,《水经注》的部分注文也存在不少错误。清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吸收历代学者对《水经注》校勘注疏的成果,博采群籍,相互参证,著《水经注疏》,对《水经注》之误多有指正。但他对《水经注》记载夷舆故城在延庆却予以肯定,并作按语:“(夷舆)前汉县,属上谷郡,后汉废,在今延庆州东北。”[7]

清乾隆《延庆州志》[8]及现代编《延庆县志》[9]等记载西汉上谷郡夷舆县地望在北京市延庆县东北的依据,是《水经注·漯水》的记载:“清夷水(亦称沧水,今妫水河)西南流,谷水(今溪河)与浮图沟水(今古城河)注之,水出夷舆故城南,王莽以为朔调亭也,其水俱东南流,注入沧水。”[10]清代晚期著名学者李兆洛亦认为夷舆县地望在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其编纂的《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记载:“夷舆,西汉县,上谷郡,今直隶宣化府延庆州东北。”[11]

1959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延庆县文物工作者在延庆旧县镇古城村东北约250米处发现一座古城址。1984年,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对该城址做了较详细的调查:该城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约237米,南北约430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址西北角残存夯土城墙约170米,城址内出土有大量的汉代瓦片及陶器残片,证明该城址的时代为汉代。该城址的位置与《水经注》记载的夷舆县故城相符,延庆县文物部门将该城址命名为“夷舆城遗址”。1985年,此城址被公布为延庆县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延庆县文物普查队对夷舆城遗址进行了复查,在城址的西北角仍可清晰地看到约170米长的城墙遗址[12]。

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西汉上谷郡夷舆县地望在北京市延庆县境内,不仅多部历史文献记载准确,无疑义,而且在历史文献记载的地域范围内发现有同时期的汉代城址为证。而认为西汉上谷郡夷舆县地望在河北省怀安县的历史文献记载则是错误的。

[1]《汉书·地理志第八下》,中华书局,2008年,第1623页。

[2]清·王者辅等:《宣化府志·建置沿革》,台湾学生书局,1969年。

[3]清乾隆六年杨大昆修:《怀安县志·沿革》,北京大学图书馆藏,1986年;民国张镜渊修:《怀安县志·沿革》,1934年,第54页;怀安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怀安县志·建置沿革》,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第49页。

[4]《辽史·地理志十五·西京道》,中华书局,2008年。

[5]清·李慎儒:《辽史地理志考》。

[6]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8“北直九”,中华书局,2006年。

[7]清·杨守敬:《水经注疏》卷13“漯水”,中国科学出版社,1955年。

[8]清·李钟俾:《延庆州志·沿革》,乾隆七年版。

[9]延庆县志编纂委员会:《延庆县志·沿革》,北京出版社,2006年。

[10]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13《漯水》,华夏出版社,2006年,上册第278页。

[11]清·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卷2,中华书局,1989年。

[12]曹欢欢,国淑娟,于海宽:《踏寻妫川历史之痕——延庆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纪实》,《延庆报》201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