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问题的成因与改变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问题的成因与改变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是通过应用智力对学习材料进行仔细的思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对精要部分要反复琢磨,有目的地进行研究和拓展。当这一过程进展不利或未达到目的时,则有理由认为这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出现了问题。学习习惯差往往导致成绩差。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主要表现在听课难专心、作业不认真、学习怕吃苦、生活无规律、厌学、常逃学等。下面对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策略。

一、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

1.教学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难度、价值、组织、分量、趣味性、情感色彩等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知识获得的效果有直接关系。教师的素质、教学态度和情绪对学生和学习进程及效果也有深刻的影响,学业上的过重负担,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消极对待学习。凡是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学习成效较高。反之,就比较差。

2.环境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学习、家庭设施氛围的因素。如,学习环境的光线、气温、噪音、气味、卫生等。研究认为:学习场所灯光照明度要达到24瓦/平方米的标准才符合视力卫生标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和学习情绪。学习环境的噪音如果超过50分贝,学生的听觉难以适应,容易疲劳。学习周边环境如果气味刺鼻,会令人难以忍受。室内含氧量低于14%,会使人感到头痛、出汗、疲劳等感觉,从而影响学习。

3.学习障碍。任何形式的智力缺陷都会造成学习问题和学习障碍。据有关资料表明,5%~20%的学龄儿童存在着神经方面的学习障碍。那些坐不住、精力不集中、精神涣散、不善表达、不接受批评、性格冲动的孩子,往往学习效率低。这些因素是神经系统造成的自我控制问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正是大脑决定和控制了获得信息所必需的学习和自我控制行为。

4.心理问题。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能造成学习困难。学习怕吃苦、怕失败、好依赖、欠情感、易悲观等会导致不想学或学不好;急躁、悲伤、忧虑对学习十分有害;学习缺乏动力,产生懒惰、厌学、逃学现象;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结构不完整,还有留守家庭,在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上影响最大,造成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困难。

5.家教因素。家长的文化修养水平、对孩子的期望值以及教养方式的正确程度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最大。学习或做作业是学生自己的职责。家长过分地干预只能阻碍孩子独立学习技能的发展,容易产生依赖和自卑心理。家长充当家庭教师会造成角色错位,无意中会妨碍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同伴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容易受同伴的影响。在儿童群体中,非正式团体往往是跨年段、班级,甚至跨学校、区域。当这种非正式团体的方向和性质与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一致时,有利于同伴的学习与进步。反之,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1.采用鼓励方式,增强注意力。“注意是智慧之母”。注意力限度像其他行为一样可以通过奖励不断增强。对那些自制力差,不能集中精力上完一堂课的学生,首先要使他们懂得上好每堂课的重要意义,教育他们努力管住自己,专心致志地听课,要顺着老师讲课的内容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当出现干扰,学生还能继续专心地学习时,应以表扬和奖励来强化效果。往往人们对于注意力限度短的孩子总是关注他不专心的时候,很少对他专心的时候做出反应。外在的鼓励对改善注意力非常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课前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驾驭课堂、驾驭学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求学心态,专心听课,勤于思考。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常用鼓励性语言,来肯定学生专心的反应。在日常学习和班级生活中,对能坚持学习和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的学生,采用逐步提高记分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当正确反应受到奖励时,学生会感到一种愉快的促进,对不正确反应也要有所表示,这对一些学生也是会有触动的。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教师要重复和持久地努力,才能不断增加学生的注意力限度。

2.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益。小学生一进入学校,大多数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他们从未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虽然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做了指导,但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难以自我调控,学习方法不能持续在学习中运用,这就需要经常指导、检查和督促,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预习功课方面,教师除了布置预习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外,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序(用工具书、通读全文、设疑质疑,重点精读,复习背诵)运作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听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预习时发现的难点,作为听课的重点,来加深认识,解决学习中的矛盾,提高学习效益。为了让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尽量减少作业量,并指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因为作业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练习。及时地对学生的作业格式、文字书写、学习效果进行评议和反馈。对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工整的学生,要从主客观找原因(心理或生理问题等),进行个别辅导,排除学习阻碍,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经常接受评价鼓励刺激,使其潜在意识动机变成良好行为或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自觉学习功课,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知识领域。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间接知识经验。所以,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订阅报刊和上网浏览,从小让学生多接触书刊和网络媒体,不断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开放图书室,为学生读书提供方便。班级图书角要设立管理员,建立借还制度。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坚持做读书笔记。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要经常召开读书交流会,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指导读书活动,再以年段为单位举行读书交流会,最后全校评选优秀文章和读书积极分子,出版“和好书交朋友”专栏。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班级“优秀图书角”评选活动,促进图书角常规化建设。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既能从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和满足,又逐渐产生了读书的愿望和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范围的扩大,学生需要的书也就越多,内容也就越丰富。

4.引入竞赛机制,增强学习动机。竞赛富有挑战性、竞争性,它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动因。当它和儿童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结合时,可以转化为个体内部动因而起作用。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动机水平。学生一旦对某个项目有了兴趣,就会投入精力,就会坚持,沿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不断探究,也许就会成就他未来的事业。校级、年段、班级的竞赛活动往往比个人之间的竞赛优越。如,一些学校临近期末,配合教学,分年段举行诸如“小蜜蜂知识竞赛”“小百科知识竞赛”,赛题的内容涉及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等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开展“雏鹰奖章”评选活动,项目有围棋、乐器、书法、美术、声乐、演讲、乒乓球等。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队日,开展全校性“十佳队员”评选活动等。各种竞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供内部驱动力。

5.家校协调配合,督促习惯养成。家长能否为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良好的作息环境、创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重视日常的学习习惯培养,尤为重要。目前一部分家长在如何养育孩子,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一些做法存在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家长们进行家教方法上的指导。如,发动家长订阅家教读物,举办家长学校,聘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和教育行家作为授课老师,经常举办家教专题讲座,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学生家长,强调孩子一入学就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安静,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学习或使孩子分心。孩子的作息时间要合理安排,保证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引导孩子交替学习各门功课,能根据自己注意力持续时间的长短,适当安排中间锻炼、休息、听音乐、看电视、玩电脑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应该多关心、多鼓励,少批评、少训斥。通常情况下,大人不过多干预,孩子反而能好好学。家长应指导自己的孩子与同学们建立“学习伙伴”关系,好学生可以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共同走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