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减负工作的实施学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减负工作的实施学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业做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出现以来,关于作业形式、作业量、作业时间、作业功能的争论一直如影随形。提高作业效率,对减负的呼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资料学习、认识现状

翻阅有关资料,国外研究者认为作业是指课后展开的无教师辅导的学习活动,适量的作业能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强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帮助学生发展有效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自信心、成功感和时间管理能力,对学生未来的终身学习和适应都至关重要;能加强家长、学生和学校的交流和沟通,让家长更多的参与课程。资料显示,过重的作业负担并不仅仅在中国有,国外也存在。美国在2006年的调查显示其中小学生的课余作业时间是19分钟,事实是当前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每晚都要花数小时完成作业,以至于美国教育界人士重提减负的呼吁;英国与我国相似,也是学业负担较重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总体上对作业持认同态度,英国教育部1998年出台指导性意见,规定初中生作业时间是1至2小时,事实是一些名校的中小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多达3至4小时,重负之下,学生苦不堪言,针对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各国开始采取了作业类型的改革,如美国赋予家庭作业全新的概念,称之为贴近生活。比如数学老师建议学生放学后与家长一起去购物,由学生学着付钱,计算找零等等,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日本的作业设计突出探究型、实践性、趣味性和整合性;英国某些学校以学生制作取代传统作业,如烤面包、画三维立体图;法国的作业在学校内完成等等,但是究竟怎样的作业更有效,很难评价。针对如何更好的提高作业的效能,我国很多学校进行了作业的改革。如山东省昌乐县实验小学坚持为学生未来奠基,赋予作业创新内涵,设计并实践了分层型作业、社会实践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听说型作业、游戏型作业等;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借助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的研究,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本区的江桥中学的“作业包”设计将作业分为补救题、基础题、提高题、预习题等,形成学校公用的资源,这些创新研究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取得宝贵的经验。

二、 认识减负的必要性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五环节中的重要环节,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是对教师备课、上课有效性的检测,教师作业批改的结果是对学生辅导和评价的依据,因此有效的作业能检测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当前教育形式来看,减负增效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第十条明确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必须“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明确“把减负贯穿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中小学生的减负已经深入教学的各个领域,开展减负增效的数学作业研究,教师责无旁贷。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来看,我校很多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作业对自己教学的指导功能,单纯的认为作业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市场上随手可得的数学课外资料促成了题海战术;作业内容大统一造成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作业内容的重知识轻能力导致了数学与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解决的脱钩;重复作业、惩罚性作业比比皆是。学生作业不完成、抄袭等现象屡禁不绝,教师评价单一、缺乏情感是不争的事实,作业的效能不高。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我校生源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优秀生流失,学困生比率逐年上升,陈旧的作业模式不适合我校的发展。改变作业现状,让作业成为数学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成为学生发展能力的手段,真正落实减负增效,成为我校数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认识目标、探究方案

(1)研究目标:通过对数学作业内容、时间、类型、批阅方式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的合作研讨的氛围,养成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课堂的习惯,提升个人作业设计能力,改变作业评价的单一方式,提升作业的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帮助学生更多的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感,从而减少对数学作业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增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消除数学学习带来的负担。

(2)研究内容:①作业类型的研究,即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基础达标作业,能力提升作业,拓展探究作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及时巩固,同时能进行知识的深化,实践的运用,能力的迁移,让作业有一定的思考性;②作业内容的研究,即如何合理设置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如何发挥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及时评价,及时达标的效果,如何发挥课后作业巩固、提升与拓展的作用;③作业数量的研究,即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潜能,如何对作业实行因人而异,即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数量、不同时间完成的作业;④作业批改的研究,即探索课堂随做随批、课后逐个面批、同学互批等多种作业批改方式的优点,探索作业评价中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有效性的干预。

(3)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基于“课例”、“作业设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能够为本学科的教师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发挥数学作业最大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兼用其他的研究方法:如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