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实施的“活水之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实施的“活水之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资源是“一池活水”,引进优质社会资源介入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B实施。只有让儿童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笔者结合《巧识骗术――采访面对面》的教学实践,分享高效利用社会资源的具体做法。这些真实问题情境下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沟通能力的提升。

一、现场・案例――社会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熠熠生辉

苏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活动成长手册(5上)》中的《巧识骗术――采访面对面》主题活动目标是:了解人们的防范意识,知道一类诈骗的作案方式及防范方法;掌握采访的流程及方法,做简单记录并能够随机应变。为了达成活动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根据教材需要,笔者聘请家长、治安大队专业人士走进课堂,让儿童多角度接触社会,立体呈现电信、网络诈骗与生活的关系。社会资源的介入,激发了儿童活动的热情,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教育意义显著。

1.预约采访嘉宾――明确任务,精心准备。

在活动之初,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采访?采访需要做哪些准备?作为指导教师,笔者列出了预约要素:一要围绕采访目的,有重点地选择采访对象,了解采访者的个人信息;二要确定采访时间、地点,明确采访注意事项;三要设计采访问题;四要模拟采访。采访前的方法指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预约流程和采访的礼仪,还增强了学生的活动信心,更为后续采访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采访面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现场采访过程中,学生有的采访治安大队民警,有的采访老师,课堂上精彩纷呈:“你好,请问你生活中有遇到过什么骗术吗?”“如果遇到了你会怎么办呢?”“对于骗术,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识破吗?”学生利用“采访面对面”的方式,对生活中的电信、网络诈骗进行了深入了解。“我采访了三位老师,有两位老师在生活中都遇到让他们汇款的电话,但都被他们果断回绝了。他们还告了我防范秘诀呢!”张亦涵同学笑着说。社会资源是一池活水,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源头。课堂上,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采访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培养了信息获取、处理、加工的能力,提升了信息素养。

3.采访报道我来写――搭建平台,分享互动。

采访活动结束,学生迫不及待地将活动感受与同学、老师分享,有同学建议将活动心得与活动嘉宾治安大队民警分享,发送至江阴防范宣传微信平台。学生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为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点赞。研究永不止步,在思维碰撞的同时,学生又发现了新问题。学校、社会构成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联盟,共同书写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新篇章。

二、儿童・资源――社会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家长资源、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社区图书馆等。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必须在大社会里,才能收获丰富的真教育。教育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需带儿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在教育实践中,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为突破口,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内容,让他们亲自体验,在开放、探索、互动的氛围中让每个孩子实现自我发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资源,打破了隔开儿童与社会的墙,变“封闭式”的教育为“开放式”的教育,扩展了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立足课程纲要,大胆开发创新课程,将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到课程中;而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有效介入社会资源,将知识和技能无痕地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的认知和言行。

三、方法・策略――优选社会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理性思考

1.社会资源的来源:基于教材,超越教材。

江苏省教研室新开发的学生活动成长手册是教师引导儿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凸显了社会性教育的价值。但是教材呈现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模式,只起到示范作用,在面对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时候,有其局限性。所以在使用教材时,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选择合适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学生了解与体验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主题,加强社会实践教育。”例如在《巧识骗术》活动中,采访社会专业人士的活动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电信、网络诈骗,乐于分享与表达研究成果,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2.引进社会资源的根本:适合学生,发展学生。

奥苏泊尔告诉我们: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巧识骗术》活动伊始,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中奖诈骗是怎么作案的?我们应该怎么防范?”面对这些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学生想通过请教治安大队民警来解决问题。邀请专业人士进课堂显得顺理成章,顺其自然。与此同时,治安大队民警作为第三方介入课堂,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激发了学生投入活动的热情。如在“现场・案例”中,治安大队民警针对学生的提问,介绍了电信、网络诈骗的作案、防范方法。胡欣瑞同学在日记中写道:“面对面采访孙队长,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胆量,让我们学会了与人交流、合作,而且还获取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法宝:面对诱惑,要警惕,不上当,不轻信,不透漏,不转账,及时报案。这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实践体验!”这些真实的活动体验构成了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课堂里流淌着社会资源带来的灵动。

3.引进社会资源的作用:源自生活,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采访过程中,治安大队的孙队长给学生介绍了很多生活中的案例:一会计因听信老板QQ留言,100万被骗;一学生家长因他人盗用自己孩子的QQ号,也损失了1万元。孙队长用深入浅出的案例,让学生知道了犯罪分子作案方法的高明,提醒学生防范之心不可无。这些来自生活的案例,时刻为学生敲响警钟,提升了学生的防范意识。

4.引进社会资源的要求:互动体验,意义深h。

在活动实施选择社会资源时,要分清怎样的社会资源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达成具有促进作用。一个有教育意义的社会资源应该能够让学生自发地得到自己的结论。选择合适的社会资源,不要从自己的道德观出发给学生做总结,要相信社会资源的力量。采访结束后,学生纷纷在日记中留言。有的说:“原来生活中还有这么多陷阱,下次要谨慎行事。”有的说:“我们要做小小宣传员,让更多的人有防范意识!”还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们大开眼界,生活中骗术无处不在!”社会资源介入课堂,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四、反思・成长――对社会资源进课堂的理性追问

1.有效选择社会资源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和实施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课程实施的基石。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保障。只有将社会资源进行深入开发,才能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

(1)依据课程目标。

只有确立了课程目标,才能避免课程实施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郭元祥教授指出:“课程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是具体化、个别化和情境化的过程。”社会资源在目标具体化、情境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资源与课程目标是相辅相成的。

(2)拓展资源范畴。

根据实践活动所需的教育内容,对丰富的社会资源进行筛选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的一草一木、公共设施都可以成为课程实施的助推器,是无形的社会资源。从横向角度而言,拓展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纵向角度而言,深入挖掘综合实践的课程资源才能揭示课程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

2.web2.0时代呈现社会资源的形式如何变革?

《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中强调,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包括各种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典型人物进行调查、访谈等。出于活动安全的考虑,开展活动借助社会资源一般都会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有些需要学生介入社会的活动,需要上级部门批准和活动经费。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专业人士是否也可以通过网络同步直播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亲聆专家指导呢?这些疑惑引发了笔者对社会资源引进方式的进一步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引社会资源这股活水介入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优选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深度对话、多元评价等方式定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建构,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