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本核灾 敲响中国核安全警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本核灾 敲响中国核安全警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将近25年的时间内,全球核电运行还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核电事故。但随着日本3月11日遭遇9级地震的洗礼,这一平静被彻底打破。

那么,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到底有多严重?中国的核电是否安全?日本此次核事故又为中国提供了怎样的借鉴?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旗下的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为主的相关核电人士,就一系列读者关心的问题向他们提问。

中国目前二代机组“安全”

记者:中国现在正在运行的二代机组很多,这些机组是不是安全的?

郑明光:首先并不能把现在的二代技术跟以前的二代相比。因为现在的二代技术与1975年之前的二代技术相比是有相当大的进步的。泄漏事故的抗击能力以及PSA(安全事故分析)技术的使用让二代技术整体上对抗击事故的能力提升了一个量级(10倍)。

而且现在的核电厂都广泛地采用了数字化控制系统,所以对于核地震事故的发生、发生征兆的预计能力也比原来有很大的增强。所以从设计、标准、安全审评、制造等都对核安全技术的强化有很大的作用。

记者:在发生了9.0级地震以及海啸之后,日本的核电站发生了事故,那么中国的核电站选址怎么样?

郑明光:我们一般首先考虑的是整体岩基,岩土的稳定、结构的稳定,通常要远离地震断裂带,就不太容易发生地震。像汶川地震的时候,东汽在汉旺的厂址是在断裂带上。总理以前是搞地质的,他去看的时候,一看就知道那个地址在断裂带上,就对市政府说不能建在这里了,要换地方。但在汶川地震发生以前都不知道底下是断裂带。

建核电站的时候,通过详细的探址、分析,选在比较稳定的岩基上面,发生地震的时候,最多是摇得厉害,不会说发生大的断裂。因此,每个核电站发生地震的时候,没有说主管道断掉了之类的事故,都是一些辅助的系统引起比较大的事故。

耿其瑞:但是这个抗震级别应该是与当地的地质条件相结合的。比如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上海,该市自有地震记录以来都是很低的,最高的发生在黄海上的也就是6度,那么建造电站时至少要按抗7度进行设计。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地震烈度,6度等于地震烈度。

日本福岛的这个核电站是按照最高抗7.9级来设计的,但是日本是地震活跃地区,而且震级高,7.9级显然是偏低了。地震多发地区的防震标准肯定是要不同的。举例来说,北京地区民宅抗8级地震,上海地区是7级。

我们国内建设核电站都是在选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历史状况,以千年一遇以上的标准来提升其抗震能力。

王勇:在抗灾级别上,我们的AP1000目前建造的机组都在0.3g以上,目前多次地震的结果表明,即使是早期设计的两代机组,在抗震设计上还是比较可靠的,此次福岛的核岛构筑物在地震后没有丧失完整性,安全壳也是完整的,大大缓解了放射性对环境的释放。

记者:海啸一类的灾害呢?

耿其瑞:地震、海啸因素都在厂址的选择考虑范围内,都是经过比较严格、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的。

蔡剑平:大的台风、一般性海啸都刮不到核电站的厂址基层平面上的,因为我们的核电厂基本都在海拔十几米以上。

三代核电安全性“更佳”

记者:国家核电负责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吸收、转化工作,那么AP1000在安全性上相比二代有何不同?

郑明光: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三代非能动机组是不需要外部应急电源的。其靠的是重力、势能(高位水箱)、自然循环和蒸发等这些自然的现象,驱动冷却水冷却反应堆和安全壳,把热量带出去。AP1000 有着一整套完整的非能动安全的体系,对反应堆注水和带走衰变热。

具体的区别是:二代的能动核电站在应急情况下,需要通过泵和阀、电动机,通过电源的驱动,对堆芯进行冷却。对反应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发生事故后对堆芯进行冷却,这样放射性的燃料就不会烧毁。只要燃料不破损,释放出来的放射性气体就是非常有限的。另外正常运行时由于堆芯辐照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冷却剂,但这个量级也是比较低的,同时主系统设有净化系统能够去除水中因辐射或设计容许的少量燃料元件破损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像切尔诺贝利,就是因为堆芯完全烧毁了,释放出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三代在保障堆芯的冷却能力上,有极大的提高。在选取了良好的地基后,加上AP1000先进的非能动安全系统,我想安全保障应该是问题不大的。

王勇:现在我们从西屋公司引进的非能动三代核电技术。发生事故时,仅需要利用安全级蓄电池打开少数阀门,即可完成非能动系统的投运,后续的安全系统运行不需要任何电源。

记者:西屋公司称其三代的AP1000核反应堆在72小时内无需人为不干预,72小时是怎么来的?72小时有什么意义?

郑明光:在AP1000的核反应堆中,安全壳内部的冷却水是一个自然的循环。而72小时是指,反应堆上的装有数千吨的水箱在冷却的过程中,在需要的时间内把水自然放空了。过了这72个小时,再往水箱里补水就行了。就内部来说,堆芯的冷却是可持续保持的。

王勇:72小时可不干预的意义是什么呢? 就是指在72小时内不用采取任何人为的干预和外界的供水供电,AP1000 机组能够自动的完成停堆,冷却和去除衰变热,将反应堆维持在安全状态。通常目前的核电运营保障体系能够实现在24小时内采取其它厂外设施恢复应急供水供电了。故72小时可以为紧急事故处理赢得宝贵的时间,所以非能动优势是很大的。

非能动系统与二代核电站最大的区别就是安全系统是非能动的,其他主体结构比如压力容器等都是一样的。以这次9.0级的地震来看,如果福岛核电站主体结构完整性能够保证,那么非能动的系统其安全功能也是能够保证的。现在二代核电站的问题就是在发生超设计基准事故时能动部分,应急电源的保障存在不确定性。今后,再建的能动电厂的时候,应该从此次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外部事件进行更高安全要求的评定,包括地震、海啸等等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地震多发地带与沿海海啸易发地带。

记者:中国内陆地区也将建设核电站,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内陆上马核电站必须坚持三代技术,这是为什么?

郑明光:三代从整个反应堆发生事故的量级来讲,比现在发生事故的至少低两个量级(低100倍),所以肯定比二代技术安全性上更有保障。AP1000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更有利。

日本核事故的中国启示

记者:此次核事故对中国的核工业有着怎样的启示?

郑明光:这件事情结束我们还会做一系列的分析,比如外部的事件,比如地震、海啸是怎么引起失效的?操作上是否有问题?

总体上来说,核电站的设计余量要留得比较大。核电监管上的工作――运行、建造等,这些质量还是不错的。虽然福岛年代久远,但是主体结构还是能够满足相关安全要求的。

耿其瑞:我觉得有两方面的考虑,这次发生了这么严重的灾情,应该把设计基准提得更高,看看有哪些需要继续提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早期设计,主体结构还能经受得住强震,没有更大损失,说明核电主体设计还是不错的。现在我们在安全系统上引入最新的技术,在安全性上也变得更好了。

环保部副部长说,不影响我们国家发展核电的计划,这是有道理的。这说明搞核电站,基本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但是从里面我们是可以吸取教训的,加强薄弱环节。

记者:按照中国未来的规划,中国将建造内陆核电站。如果内陆发生类似事件,日本在海边可以用海水浇灌,然后再流入大海中,但是中国的内陆只有大江大河,其自净能力与大海无法相比,而且下游人口稠密,是否危险性极大?

郑明光:AP1000系统自成体系,自转冷却,实际上不用去做海水浇灌工作。内部的水箱保持足够的水,使反应堆里的热量能够通过自然循环达到安全壳的底部,前面提到外部有水箱能在72小时内将余热释放出去。三天之后,还有空气的导热,内部温度升高,热导出去效果更好。因此,三天以后不一定需要水,如果需要水,上面的水箱还可以通过补水进行再次注水。而且整个过程不需要直接接触反应堆,就不会引起像日本那种放射气体或者液体大量释放。

记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当时开始核电运营的国家仅有三个,中国是其中之一,介入时间比较短。而前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曾说过,以往历次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中,中国的核电安全在全球不是第二,就是第一。但是中国大亚湾也发生过一些小问题,中国将如何提升核安全体系?

郑明光:应该说目前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核能安全方面不仅有国家核能部门的监管,还有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纵深防御的监管要求,在设备生产过程中也有一系列的许可证制度。

授权生产之前,还有一系列的考核,基础、能力、人员、经验上都要满足要求才能生产,这些都是独立的监管。像我们设计文件,过程中就有7个人,有设计、校审、审核、审定、批准、质量工程师、部门领导,是多级的审查审核,人力成本高也是核电成本高的一个原因。核电的高可靠性材料的高成本,也是比火电高的原因。

现在对核安全问题都认识清楚了,没有什么是不可知的,特别是对人因的掌控上。

大亚湾事件是舆论上炒作过度了,一般设计过程中,燃料棒出现破损百分之零点几的几率还是允许的。因为它足够净化能量,比如燃料棒破损,它进入主系统,主系统设有水净化系统去除这些放射性物质,所以整个安全壳内的放射性还是有保障的。

记者:除质量把关,核安全保证还有哪些方面?

郑明光:核电的安全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从设计、制造、建造等也都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核安局也有一套独立的监管体系,因此职能体系、标准要求、法规上也都是非常明确的。而且核安全水平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的,现在的核电跟原来的有本质上的差别。

王勇:我们国家的核安全文化逐渐提升,核安全所需要的设备质量也越来越有保证,安全监管当局的严格监管,安全性都是有保证的。

“2012年后中国核电最先进”

记者:AP自主化项目要求提升国产化率,国产的零部件能否跟得上AP体系的要求?

郑明光:一号机组的国产化达到50%,四号机组的话达到了70%-80%甚至更高,因为国内自主化的水平是有明确要求的,经过十几年核电的发展,中国的整个制造业也已经很成熟了。

2012年以后,估计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设备都要由中国生产,中国的批量化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像上海电气可能2012年每年能做6套核电机组,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相比的。

记者:在消化完了AP1000之后,如果CAP1400研究顺利,中国是否将成为先进的核技术出口国?

郑明光:AP1000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中国引进,也走上世界核电技术的前列。我们不仅要求能设计出自主的AP1000,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再创新CAP1400、2100。容量增加,经济性也会提高。同时我们还会研发CAP400,CAP700这些小型化机组,因为有些国家比较小,电力容量有限,这样更适合他们。整个非能动核电技术系列化后,可极大得满足整个国际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