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聆听钢琴画家德彪西的《水中倒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聆听钢琴画家德彪西的《水中倒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钢琴画家”德彪西是最早一位把画变成音乐的作曲家。他使原来抽象的音乐变得不抽象,用技巧和对美学的追求直接地用音乐作画。在《水中倒影》的整个作品中,德彪西抓住光线和色彩的瞬间感觉,表现了水与光千变万化的效果。用音乐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图画。

[关键词]德彪西 《水中倒影》 画面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钢琴曲《水中倒影》是《意象》作品集中的第一首,也是最具特色的典范作品。此曲重在写意境,写神韵。如曲题所示这是一首水与光的嬉戏,光波随着水面颤动,微妙地闪烁发光,音乐如梦幻般地闪烁着光和色彩。

弹奏此曲时。开始要模仿水波荡漾,要有点自然的摇动,有swing的感觉。开始部分右手的和弦进行要很平均,左手旋律要发自内心的歌唱。演奏印象主义作品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对和弦及和声的处理方法。与浪漫主义作品通常突出和弦的两个外声部(高音与低音)不同,印象主义的和弦应按其不同的和声结构来处理,以良好的歌唱音色弹奏柔和而优美但不沉重或松弛的旋律部分。把旋律层与和声层分开,不但在音量上,更重要的是在音色上分开。弹完一个一和弦后要利用柔软的手腕运动及高度敏感的指尖,迅速转移到下一个和弦。第1―23小节为第一主题,这一部分中声音的力度主要在弱的范围内变化。在轻声范围内作出音色的对比,这是演奏印象主义作品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将德彪西本人在谱上标明的力度记号作一个统计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德彪西极喜欢应用弱范围的力度,或者突强、特强的极端力度,极少有中间状态的力度标记。

初起的8个小节,是一副静止的,唯美的的画面。就如同昏黄的夕阳懒洋洋的斜洒在静静的河面。这里没有绚丽的音响,也没有复杂的和声,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亲切,一切都是那么的空旷和宁静。就像躺在母亲的怀中甜蜜的安睡。没有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了霓虹灯前的酒绿灯红。泯灭了世间一切的愁苦和纷争。哀怨和悲愤。有的只是几许的飘逸和洒脱,有的只是几分的淡雅和从容,就像品尝着用虎跑泉的泉水冲泡的雨前的龙井一样。喝完了,舌尖上还残留着淡淡的茶的余香。时间定格在了这一瞬。

随后的9个小节的音乐打破了由前8个小节所塑造的宁静详和的“无我”之美。好似一丝微风拂过。宁静的湖泊又泛起了点点淡淡的金色的涟漪。似乎这阵风不仅没有破坏这样的闲淡之境,反而增加了几分田园之间的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那金色的夕阳照映在它们晃动的身躯上,而又倒映在褶皱的水波之中。见着的,没见着的,都在这一缕清风之中轻晃着身躯。夕阳。清风和倒影在这样的世界里浑然天成,组成了一曲天籁之音。这里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这里也没有无病的做作。一切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生趣,好似群蜂采蜜,蚂蚁觅食,蜻蜒点水,交相辉映而又相应成趣。这是最质朴的乐趣,最淡雅的兴致。

在16、17小节中。右手的旋律是夕阳的照射下渐渐飘落而下的金灿灿的树叶,而另一只手弹奏的是树叶的影子,它随着叶子的飘落,距离也越来越近,落入水面之后又微微弹起,泛起了三两点水花。而18、19两个小节恰恰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性语句。它承接前17小节宁静详和,淡雅闲趣的一面,又开启了下一乐段“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极富动感的栩栩如生的描写。利用这个过渡段进入了第二段近似于华彩效果的音乐,节奏转变为紧凑而富有动感,速度与音响皆产生变化。此后的5个小节是对风,湖水,倒影三者的关系一步近似一步的描写。一阵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一个又一个的如鳞甲般的,圈圈点点的波纹。这些波纹并不大,但它们一圈又一圈,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的就聚到了一起。紧紧的密密的斜斜的靠了起来。整个天空都被这样的圈圈点点分离了开来,好似一面破碎的镜子,它们不断的分离,又不断的重新组合着。好似人生的梦幻一般。就如没有人能够知道这面破碎的镜子下一刻将变成什么样子一样,没有人能够知晓下一刻自己会遭遇到什么。风再一次的呼啸而过,水中的波浪渐渐的涌起。水中的倒影渐渐的被这些波浪分割的若有若无,时隐时现。我们除了知道水中的景象是岸边的倒影外,已然分辨不出何处是山的倒影,何处是树的倒影。

而从25小节开始的11个小节中,虽然整个音乐的都笼罩在具有华丽色彩的节奏性很强的具有波浪特征的音乐氛围之中,但德彪西依然没有忘记他所钟爱的从静谧中所提炼出的无比美妙的声音。左手的旋律部分,柔和而富于表情,这与右手的波浪形旋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似乎是真情的流鼯,似乎是内心的独自。作者似乎是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宁静不是来源于外在的世界,而是来源于由淡然而得到的内心世界的恬静。而31、32两小节末尾的几个和弦如猛然激起的浪花,让已然“忘我”的作者打断了分飞的思绪。他在想些什么?是否看见这样的波纹,这样的秋风,这样的倒影,而感悟到了生命的本身。所以不能忽视了这看似平平淡淡的对湖,对影的描写和刻画。在33、34小节末尾的渐弱的三连音让作者又逐渐的回到了之前静谧的观照之中。

36-43小节又从之前波浪涌起之境回到了粼粼波光的水面。少却了几分的宏壮之情,又增添了几许的优美之意。就这样静静的注视着水面一圈又一圈的波纹,感受着湖边一阵又一阵拂面的凉风。似乎连自己的呼吸在这样的一个时刻都是显得如此的多余和不合时宜。风还是在吹拂着水面,水面还在不断的起着波纹,波纹中还是能见到倒映于其中的错综分离的幻影。

从44小节到48小节乐曲又是在描写阵阵狂风中湖水不停的一波接着一波的翻滚起的波澜。去仔细的聆听吧,那是狂风在不停的呼啸,那是树枝连着树叶啪啪的乱响,那是被风刮起的纷乱的雨粒,还有湖边熙熙攘攘的四处奔跑的啼叫的家畜。一切都是乱嚷嚷的,一切都是纷乱的。这是最为动人心魄的场景,它像一杯列酒,火辣的让心也随着激荡。它像一团烈火,火热的让钢铁也熔化。进入49小节后,织体由原来的三连音转为四个音一组,让我们更感觉到风之劲力,波浪之澎湃。幻影之迷离。看着这样的场景。就让人想到千军的呐喊还有万马的呼啸。水中的倒影毕竟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梦幻的,迷离的它存在过。此刻却已经消失了。我们能够听到的只有风呼啸而过的声音,看到的只有湖面翻涌而起的浪花。湖水不停的涌动着,树叶也一刻不止的飘零着。紧接着是一个强而有力的和弦,如翻滚而起的浪头,如闪电和惊雷。这猛烈的一击,顿时让人眩晕和窒息。渐渐的风止了,雨停了,一切又逐渐恢复到了往日的平静。水面又泛起了如点点星光般的涟漪。朝阳辉映在湖水的中央,又是水中倒映着美丽的梦幻般的奇特的倒影……

我们听着《水中倒影》,发现德彪西的音乐与中国传统上对艺术只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的美学境界非常相似,比较接近于中国的山水画、水墨画,黑与白之间,有丰富的层次,每一层都不一样。通过《水中倒影》足以看出德彪西是最了不起的创造大师,他被人们称为“钢琴画家”。他使原来抽象的音乐变得不抽象,用技巧和对美学的追求直接地用音乐作画,是最早一位把画变成音乐的作曲家。在《水中倒影》的整个作品中,德彪西抓住光线和色彩的瞬间感觉,表现了水与光千变万化的效果,这些水波与光影游动的效果主要靠和声、色彩的变化造成,由此把诗意、画意、乐思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诗意、画意蕴藏在音乐之中,欣赏这作品的人仿佛站在一副画的面前,任思绪飞扬,想象万千。这就是它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