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阅读中进行阅读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阅读中进行阅读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又是学生语文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所以阅读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课堂教学

阅读是一件陶冶情操、赏心悦目的事,文字的魅力是如此大,就像阿拉丁的神灯一样,永远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不只会缓解人莫名的烦忧,不只会让你在独处时也可以快乐地笑出声来,更重要的是阅读还赋予我们一双慧眼,让我们看到生活罗曼蒂克的一面,从而不再知疲惫和厌倦。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而文字就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在教学中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呢?我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还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将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将很难促使学生心理意识的增强,更甚者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学生把阅读当做一种爱好、一种乐趣,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提高课堂语文阅读有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有兴趣,才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的需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阅读欲望和能力。

阅读让我事倍功半。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科技教研阅读教学上多下工夫,努力探索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途径,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对自己擅长、感兴趣的事,人们总会做得又好又快。每个人的兴趣是不同的,千差万别的。兴趣让人们对阅读产生极大的热情和专注。正是这种热情和专注,使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的知识迅速理解、记忆超强。阅读那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可以让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感受阅读中的快乐、幸福,并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有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才会有成效。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个寻找美和欣赏美的旅程。我们可以根据中学生的阅读特征,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课或阅读讲座,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反映的不同时代背景下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包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卓越的艺术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美的追求,提高文化修养和欣赏水平,从而培养健康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开学初,我就给学生讲明阅读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同时开列了80多部作品书目,简单介绍情节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艺术价值、思想价值,使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期中间,我利用教科书上的名著选段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如在教《杨修之死》时,课后布置学生列出《三国演义》中的一系列英雄人物,写出他们不平凡的事迹等。还利用多媒体播放VCD,让学生欣赏名著改拍的影片,从而获得较直观的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本是一种个人行为,通过组织、交流,它可以变成一种集体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效应。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感染,相互竞争,不仅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而且使自己的阅读目标得到了实现,阅读兴趣得到了强化,阅读视野得到了拓展。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我觉得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说,应有另一种理解:真诚地沉醉于每一个过程,都是一种诗意的栖居,都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你看凛冽西风,万物尽凋,当此举世阒寂之时,却毅然特立独行,举目天涯,树卓尔之志,定邈远之向,这是何等高迈之境界;你看不论遇到何等挫折险阻,纵使“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只要有“美人如花隔云端”,也要追求不已,深情执著,万难不辞,这是何等雄毅之境界;你看孜孜矻矻,寻寻觅觅,最终,却不是于锣鼓喧天之处,花团锦簇之中得到,而是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而是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孤舟蓑笠,独钓寒江,这是何等高洁之境界。乍看来,从立志开始,“会当凌绝顶”,我们就是在向更高的境界攀登,一步一步,一段一段,最后攀上峰巅,“一览众山小”。但这绝不是说,我们是在走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路,而是后一步总比前一步好,后一种境界总比前一种境界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