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分制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分制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实施学分制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一场革命,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建构一种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分制;思想政治工作;挑战;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095-02

收稿日期:2006-01-20

基金项目:湖南省200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课题编号:06C4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6CZC050)

作者简介:罗湘明(1972-),男,湖南祁东人,副教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必然。由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一直沿用固定学年制,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以及在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所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滞后,而且被动,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

一、学分制的实施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一)对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模式的挑战

学分制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四自”,即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这些都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这在客观上使高职学生出现了“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原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丧失了必要的载体和空间,如班级、固定教室不复存在,教育活动由传统的以教师“施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求学”为主;传统的班级、年级的界限和传统的以班级为主要载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框架被打破了,学生班级很难像学年制那样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淡漠。因此,传统的以班级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教育模式面临着挑战。

(二)对现行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的挑战

一方面,学分制淡化了班级、年级的意识和作用,打破了班级和专业的界限,允许学生“四自”,造成了学生之间选择课程的门类可能不尽相同,过去的以统一的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指标、以年级和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被打破;另一方面,学分制的全面实施以及学生活动分散性的新特点,必然会对学生的考勤、日常生活管理、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的考核带来很大的影响,班集体的不断变动,使对学生评估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各种原始数据,以按班级为单位搜集就比较困难,评优评奖的标准、办法和途径等都要重新设计。

(三)对以往严格的管理模式的挑战

学分制的实施,是以学分为单位来计量学生学习的量,并规定了最低的毕业学分,学生是否毕业是以学生是否能取得最低毕业学分为衡量标准的。学生每学期选学几门课程,采取何种方式去学习,以及是否坚持去听课等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不做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受教育者数量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等,都使过去严格的过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目标管理。而学分制的实施恰恰突出了管理的目标性的特点,使严格的过程管理逐渐淡化。这就对以往学生教育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四)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挑战

传统的对学生教育的理念是学校“包下来,管到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通过班级、学校的集体活动来进行。而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教育由“他律”转为“自律”,由班级活动为主转为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学分制的实施使个性化发展成为主题,使学生在取得学分利益的驱动下,更加注重对完成最低毕业学分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对自身集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这导致易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许多学生对所学课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能拿到毕业学分就行,进取精神、集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等均因此被淡化。更为突出的是,一些学生在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问题上,有着明显向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倾斜的倾向,这无疑对传统的注重“以社会和集体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成了挑战。

二、学分制条件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

学分制的实施,不仅仅是学习年限和学生自由选课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目的。这就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个性化教育观。因此,“以生为本”这一思想应该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全面贯彻“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审时度势,及时改变工作方法、手段和模式,从而为高职生的创新、实践、成人、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让广大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加剧的社会竞争环境,应对日趋激烈的时代挑战,进一步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二)建构以班级活动为模块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虽然自主性增强了,个性化突出了,班里学生之间的接触少了,但可以通过在本班范围内进行团结协作精神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及班级之间的文体活动,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集体存在的基本条件是多姿多彩的班级生活。班级可以举行节日联欢活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各类社会调查、趣味活动等来加强班集体的吸引力,还要注意增强班级活动的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使班级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乐趣与温暖,让学生在参加班级生活时感到愉悦、受到教育,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让学生在活动中,使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同时,还要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可以以班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文艺竞赛、体育竞赛,开展班际交流活动或研讨会、举行班际联欢或座谈,展示班级整体形象,调动各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建构以年级为模块的“辅导员―导师制”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实施学分制后,班级意识淡化,年级界限逐渐模糊,原来的“辅导员―班主任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建立一种以年级为模块的“辅导员―导师制”模式应运而生。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群体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现“普遍教育引导、整体培养提高”的原则;导师主要对学生从思想上疏导、学术上指导、生活上引导,体现“因人而异、因人而导、逐个指导”的原则。“辅导员―导师制”模式克服了班级意识淡化的不足以及学年制教育过程管理的漏洞,符合学分制目标管理、动态管理和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体制上创造了全员育人的良好环境。

(四)建构坚实稳定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1.以校园文化为模块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园氛围、校风校训、校园精神等校园文化的强大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加强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创建和营造一个现代化校园文化教育模块,使之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大舞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育人的良好途径。

2.以网络文化为模块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实施学分制后,校园网是对分散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手段之一。建立高素质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指派专门人员上网与学生交流,就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展开讨论,开设网上“热点追踪”、“校园短波”、“辅导流动站”、“心理聊天室”等模块,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校园网络之中:通过网络,一方面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帮助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使网络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它有利于克服学分制教学的分散性和个别性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群体性和统一性之间的矛盾,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适应学分制要求。

3.以公寓社区和宿舍文化为模块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主要交流场所由教室转向公寓或宿舍,公寓或宿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住休息之地,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公寓和宿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必须加强高职学生公寓和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建立以学生居住的楼栋为模块、思想政治为核心、宿舍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宿舍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公寓和宿舍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五)建构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模式

学分制条件下,学校对学生学习的约束力变小,学习组织较松散,学习纪律较难维持。为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等基本要求的实现,务必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制度。具体来说,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小组。测评小组成员由院系党总支书记、院系辅导员、学生公寓区专职辅导员、学生社团管理人员等组成。综合测评的组织和测评工作由院系负责;院系年级辅导员负责本年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组织和测评工作,还负责班级的考核工作;学生在宿舍和社团的各种表现,应被列入先进班集体和院系学生工作考核的范围;学生社团管理办公室负责学生在学生社团中各种表现的考核工作。在考核过程中,上述这几种模式和体系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成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胡元林,李国强.学分制管理指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杨德广,王锡林.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虞岚.学分制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J].教书育人,2006(2).

[4]周进志.学分制条件下高职“两课”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5]唐廷英.学分制下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理工高教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