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新品种伟科70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新品种伟科70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了玉米新品种伟科702在东至县进行试验示范栽培过程中种植表现,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玉米品种;伟科702;特征特性;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40-02

伟科702是由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以WK858为母本(以(8001×郑58)×郑58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选育),798-1为父本(来源于(昌7-2、K12、陕314、黄野四、吉853、9801)与高抗倒伏材料组配成育种小群体经连续2次混合授粉后的群体)杂交选育的优质杂交玉米新组合。2012通过国家三大玉米主产区审定,201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主导推介品种,农业部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0。该品种于2012年被引进东至县试验栽培、2013-2015年进行了示范推广栽培,表现出综合抗性好、抗倒伏、产量高的特点,深受当地农民喜爱,适宜在当地丘陵及低山坡地种植。本文现将伟科702在东至县种植表现出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 伟科702在东至县春播全生育期125d,夏播98d,属中晚熟品种,适宜在东至县全县作春玉米及夏玉米种植。

1.2 农艺性状 伟科702在东至县栽培表现: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保绿性好。株高265cm左右,穗位112cm左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8~19.5cm,穗行数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千粒重385g。

1.3 抗逆性 3a试验示范栽培表明,伟科702表现中抗大斑病、弯孢叶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感矮花叶病,中抗南方锈病,高感玉米螟。

1.4 品质表现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伟科702籽粒容重733~770g/L,粗蛋白含量9.14%~9.64%,粗脂肪含量3.38%~4.71%,粗淀粉含量72.01%~74.43%,赖氨酸含量0.28%~0.30%。

1.5 产量表现 在中等肥力田块一般栽培条件下,2012年试验栽培夏播单产8.73t/hm2,较对照品种郑丹958增产9.58%;2013年示范栽培夏播单产8.96t/hm2,较对照品种增产8.13%;2014年示范栽培春播单产9.23t/hm2,比对照增产12.8%;2015年推广栽培夏播单产8.95t/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0.36%。综合4a试验示范表现,伟科702适宜当地露地茬及油菜、小麦茬直播栽培,栽培管理措施简单,易获高产,适合东至县低山及丘陵区种植。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种子选择经过药剂包衣处理的优质良种,用量为22.5kg/hm2,播前晒种2~3d。露地茬冬翻冻垡,油麦茬秸秆还田,做到基肥全层深施。

2.2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春播露地栽培4月8日左右,最迟不能迟于5月15日;地膜覆盖栽培播期可提前至3月20日;夏播6月10日左右,最迟不能迟于6月25日。播种深度要根据土壤质地、墒情来确定,一般在3~5cm,黏壤墒情好浅播、沙壤适当深播。播种时单粒点播,播种前5d育一部分苗,作为缺苗补棵备用。采取宽窄行播种,厢宽80cm、沟宽60cm,株距40cm、行距25~32cm,栽4.5万~6万穴/hm2;采用“Z”型交错播种。具体视土壤肥力而定,高肥水地块适当稀播、低肥水地块适当密播。夏玉米播种密度比春玉米适当密一些。

2.3 合理施肥 玉米属喜氮作物,施肥时保证全生育期氮肥充足供应。肥料运筹做到基肥要足,追肥及时,一般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基肥一般施优质腐熟土杂肥22.5~30t/hm2,45%三元复合肥375~450kg/hm2,优质硫酸锌15kg/hm2,整地时撒施、耕翻入土全层施肥;玉米8~10叶期追施攻秆肥,可施高氮复合肥(30∶5∶5)300~375kg/hm2;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攻穗肥,可施尿素225~300kg/hm2。对于保肥能力较差的砂土田,灌浆期适当追施粒肥,可施尿素75~120kg/hm2。追肥选择雨前穴施或施肥后浇水。开花期根据田间长势长相,结合化防工作进行根外追肥,可选择KH2PO4或生物菌肥。

2.4 田间管理

2.4.1 间苗定苗 3叶时间苗,定苗时将弱株拔除,缺苗断垄处要及时移栽提前育好的大苗。5叶时定苗,防止苗荒,在管理中逐步将弱株拔除。

2.4.2 科学管水 东至县春夏季多雨,玉米苗期一般不需要浇水;拔节期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时,则要浇水;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后不能缺水,要达到地表见湿不见干;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不能缺水。

2.4.3 中耕除草 人工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结合进行。化学除草分芽前和苗后2种方式:芽前采用33%二甲戊灵EC3 000~3 750mL/hm2播后立即进行土壤喷雾处理,苗后在玉米4~9叶期采用38%莠去津EC1 200mL/hm2+15%硝磺草酮EC900mL/hm2喷雾进行茎叶处理。抽穗期杂草严重田块,可以采用百草枯或草甘膦行间定向喷雾处理,注意不要喷到玉米叶子上。注意除草药剂选择时还要考虑对下茬作物的安全性。

2.4.4 防治病虫害 (1)虫害防治:虫害防治要抓好出苗期的地下害虫、苗期的蚜虫及斜纹夜蛾、拔节抽穗期的玉米螟等。药剂可选择3%辛硫磷颗粒剂、70%吡虫啉WC、2%阿维菌素EC、20%虫酰肼EC等。(2)病害防治:病害防治春玉米和夏玉米防治重点不同,春玉米重点抓好纹枯病和茎腐病防治,夏玉米抓好粗缩病、花叶病和锈病的防治。采用氟硅唑(40%EC5 000倍液、8%EC1 200倍液)与6叶期和12叶期叶面喷雾处理,可以有效预防纹枯病、和锈病,并能有效地控旺,对于旺长田可以加大药液浓度。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等药剂防治效果也比较理想。茎腐病可以采用50%氯溴异氰尿酸WP800倍液喷雾防治。如果病害已发生,采用上述药剂加复硝酚钠或芸薹素间隔5~7d连续喷雾2~3次。重点做好玉米粗缩病和花叶病的防治。粗缩病主要发生在夏玉米上,传染源是小麦田的灰飞虱,防治重点在于播种时间。播种必需在小麦全部收割完毕灭茬后进行,这样可以避免灰飞虱直接迁飞的玉米苗地。夏玉米出苗后要及时防治蚜虫、蓟马和灰飞虱,切断病害传播途径。

2.4.5 化控 伟科702生长势较旺,为了矮化株型,增大穗重,增产抗倒伏,6~9叶期应采用调节剂进行化控。一般采用25%助壮素100~150mg/kg加芸薹素30~40mg/kg叶面喷雾处理,根据田间长势,旺长田低叶龄高浓度使用,反之则高叶龄低浓度使用。

2.5 适时采收 玉米收获期的早晚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玉米完熟期千粒重最高,适当晚收获是增加粒重实现增产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不影响下茬播种的情况下,玉米应尽量晚收获,收获标准是:苞叶发白,籽粒乳线完全消失[1]。

参考文献

[1]吴久好.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61.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