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策略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策略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差异,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衔接。从而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23-02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送进中学,依旧会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总有学生反映升入中学后对数学学习感到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成绩也有所下降。每闻此类反馈,心中疑惑,甚至自责没给他们打好数学学习基础。通过调查访谈发现中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教材与内容、教法与学法、学生学习习惯与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关注差异,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显得尤为重要。

1 前后联系,突出重点知识的衔接

加强四则运算的基本功训练。初中数学教师对小学毕业生的最大期望是扎实的计算基本功,希望学生稍加思索就能完成计算,且熟练准确,这样便可将注意力集中投入到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上。从进一步学习需要的角度来看,口算和笔算从学习的主要对象转变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小学学习四则计算时,必须让学生练好100以内的整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四则运算等基本功,简单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等也不可忽视。

教好小学数学中的简易方程。小学阶段学生的解题方法以算术方法为主,以强调形象直观思维,而中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主要是代数方法,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许多学生在刚进入中学时,一时难以从直观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的主要解题方法,此法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方程解答比用算术法解答更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并将两种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为进入初中学习数学做好思想上、知识上、经验上的衔接。

教好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初步知识。通过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几何初步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有明确的认识,对学过的形体以及接触过的物体、场地等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引导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思考,并以此为起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如解答篮球场铺混凝土多少立方米的应用问题,应引导学生想象出这些混凝土铺在球场上将形成一个长方体,混凝土的厚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高。又如解答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四壁和池底涂抹水泥、贴墙砖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出游泳池无盖,涂抹的面只有5个。

2 渗透数学思想,注重数学思维的衔接

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中隐含有函数、对应、集合等内容,教学时应挖掘出来进行渗透,但不给概念、名词。函数的例子随处可见。如“苹果树棵数是梨树棵数的2倍”,用关系式表示是:苹果树棵数=梨树棵数×2,其中“梨树棵数”是自变量,“苹果树棵数”是自变量的函数。“梨树棵数”变化,“苹果树棵数”也随之变化。对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里随处可见,如:红花有6朵,黄花比红花少2多,黄花有多少朵?通过图片一一对应发现红花里有4朵和黄花一样多,另外还剩下2朵,即红花比黄花多2朵。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灌输”,而需通过“培养”训练而成。小学阶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思维要有方向性,思维要有根据,不能胡思乱想。如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方案,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形成解题思路,方向很明确。思维要有灵活性,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同一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但不强求统一,鼓励学生择优最佳方法。思维要有创造性,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深入钻研才能解决较难的问题。思维要有敏捷性,思维敏捷反映思维的效率,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注重方法,加强训练。

3 培养良好习惯,加强学习方法的衔接

课前预习的习惯与方法。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学生预习课本更有利于学习的建构。学生在预习时对重点知识用笔勾、划、圈、点、批注;将数学课本中的关键词句、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记下,或针对老师预习要求逐一解答,理顺思路;对概念、公式、法则等进行简单的复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做到有重点地听讲。

良好的倾听习惯与方法。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课堂倾听做到“五心”, 即专心听,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耐心听,倾听时不随便打断或插嘴,要听完别人讲话,才发表意见。细心听,当发现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等别人说完再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虚心听,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用心听,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人云亦云,要理解性、选择地接受。

听课做笔记的习惯与方法。让学生学会边听边记录,记要点、记疑问、记易错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补充的内容,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等。让笔记成为课后复习及考前的资料,成为学习的第二教材。

课后复习的习惯与方法。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节课后必须先复习知识,然后再做作业;一个单元后,要全面复习,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整理出知识网路框架,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漏补缺。

总结归纳的习惯与方法。自我学习归纳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立知识的完整体系。总结归纳时将重新整理知识结构,提炼解题方法。然后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数学课本中的“做一做”、“练习题”、“思考题”等不同层次的习题;有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从而感受更广阔的数学世界,领略数学的魅力。

4 孕伏铺垫,做好学习心理过渡与衔接

小学高段加强学习动机和态度的教育。在小学高段尤其是六年级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告诉他们要提醒自己不再是低年级学生,即将成为一名初中生。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努力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甚至“我乐学”,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供初中教师了解学生。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和优势劣势制作纸质或电子“数学学习成长档案”,毕业

时移交给初中数学教师,帮助他们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由此一来,初中老师可以提前知晓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举办新老交流会,为新生提供入学指南。在小学毕业前夕邀请上一届优秀学生代表,举办交流会,分享他们在初中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得到友谊和力量,减轻心理压力和冲突。通过同龄人的亲身介绍和模范作用,一方面能提前了解未来的初中生活,一方面与小学生活的情感纽带得以延续,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初中学习生活,实现心理过渡与衔接。

总之,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解决好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中小学数学教师一起共同努力研究和探讨,为学生铺平数学学习的道路,为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使他们持续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