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彰显语文学科的开放和活力,继而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常新而永恒的话题。笔者试着做了些探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尊师爱生为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善待学生,尊重和信任他们,是实现课堂心灵碰撞的前提条件。

1.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信任的实质就是在一起的快乐,而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缺少这份快乐。教师经常会越俎代庖。事实上,多一份信任,学生定能还你一份惊喜。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颇费周折的事情。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完成了初读全文,清扫字词障碍等教学环节后,在没有做足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我给学生留下自感略有冒险的课后作业:用情景剧的形式演绎文本中的故事,分小组,任选一个。出乎意料的是,再次走进课堂,不少学生已经“神情怪怪”的等候了。果然,第一组四个人开始表演了。其中一个学生把两个板凳叠加垒高后,报幕:“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小组给大家再现的情景剧是‘完璧归赵’,请欣赏!”“请大王上朝!”一个“仆人”打扮的学生从教室外走进来喊道。“秦王”身披长袍迈着方步走了进来,落“座”之后,整了整衣襟,向“仆人”斜视了一下,“仆人”又一声:“大王传蔺相如上朝!”蔺相如捧着“和氏璧”走了上来。真正的较量开始了……

短短几分钟的场景再现,掌声如潮。我实在惊叹于学生惊人的想象力:秦王身披的王袍居然是宿舍的床单,头簪是食堂里的筷子!翘起的胡子是用墨汁画上去的,王冠也是用彩纸裱糊的,用来遮面的珍珠链子是用塑料彩条!……在这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孩子们的语言略带稚嫩,动作略显生硬,但在他们一板一眼的创造中,这些都不重要了……

2.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最有效钥匙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常言道:“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并用真挚的情感去温暖学生,才能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实现教育目标。师爱是感化的源泉,更是转化的动力。

一切从爱出发,就会缺少对立和消极的反抗,就会结出爱的硕果。

3.学会欣赏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给以欣赏。”教师若能够用“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深埋的潜能,鼓舞他们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

我的学校中有很多“学困生”,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重拾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曾教过一名叫杜莉的女同学,进校时学习基础很差,课堂上不是面无表情地呆坐在那里,就是爱做一些小动作。课堂之外的她却是十分的活泼,经过了解后知道,她的舞蹈基础很好,很喜欢组织文体活动,怎样把她这一特长和学习结合起来呢?有一个诗歌单元的教学,在完成了《雨巷》《金黄的稻穗》《相信未来》等诗歌教学任务后,组织同学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特意将舞美、节目编导的任务交给了杜莉。那几天的时间里,杜莉忙里忙外,从演员的服装、道具、舞台的布景,极认真地干了起来,并且还主动找我,谈自己从对诗歌理解的角度,觉得应该这样或那样安排等等。这件事之后,我发现,课堂上她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学习进步很快。

二、构建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

1.开放的姿态引领学生直指文本核心

课堂的开放姿态,包容着平等、期待和鼓励。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

《祝福》作为经典小说,课堂上可以生发出很多的问题,准确地理解鲁迅先生文字背后直指的根源问题,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两个大问题一抓住,课堂教学就立了起来了,一是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二是是谁杀死了祥林嫂?我是这样安排的:读小说——看电影,畅谈看完电影的感受,安排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一个词语,概括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学生写了大半个黑板:不幸,善良,勤劳,封建,倔强,经历坎坷,沉默寡言,麻木迟钝,安分耐劳,逆来顺受,不敢反抗等等。仿佛哪个都是,哪一个又不全是。我让学生把这这些词语分为两大组,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很难找出祥林嫂非死不可的理由,但她为什么又死掉了呢?很多同学几乎不加思考地回答:是社会。那社会又是什么呢?学生沉默了。社会难道不是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吗?最终引导学生对祥林嫂生活周围人的分析。让学生逐步意识到,祥林嫂周围包括鲁四老爷、四婶、柳妈等人在内的所有人在其死亡的道路上,似乎都摆脱不了干系。这样一来,学生所说的“社会”就具体了。

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课堂“活”起来

新课标有许多改革要求,其中尊重和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见解就是重要的一环。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学生互为对象,平等主动,应激励学生放胆而言,使其平等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让班上的每个成员都切实感到“展览”思想的乐趣和荣耀,才能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引导学生理解是不难的,学生内心到底怎么思考活着这个话题是老师必须去关注的。在完成文本解读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勇气和真诚,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而活着?他们的积极性很高,答案也有很多:为父母而活着;为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活着;为梦想而活着;为友谊而活着;还有不少人为活着而活着;最后有一位女生说,为金钱而活着。全班一片哗然。我也感觉到愕然,也观察到这名学生面对其他同学发出惊讶声而留露出的尴尬。我想听听在这样一个场合她为什么会这么讲?而这名女生的回答也超出了我的预想:虽说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个社会没人和钱有仇,我想大家不会反对我这个观点,只有有了钱,才能在自己过上舒适生活的同时,也能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些,如果还有更多的钱,我还想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显然她的这一番话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行为

1.合理教学内容安排得合理会教得很轻松,学得也很轻松。

我的一位年轻同事在《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教学中,短短45分钟时间里,对整首诗进行了逐句解析,每讲述八句一个小板块之后就会补充一首相关的诗歌,如《古朗月行》《虞美人》《水调歌头》《采桑子》。设计的初衷是借景移情,通过比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事实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春江花月夜》不仅没有足够的理解,还感到力不从心。

2.落实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当是具有人文性的,强调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有计划地组织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发展学生创造个性,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强调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就会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最后引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会生存》中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作者单位:运河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