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奈达的翻译新理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奈达的翻译新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On the New Ideas of Translation of Eugene A.Nida

Li Xulan; Wang Feng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咸阳 712000)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有关翻译的新理念,它所提出的翻译新思路,引领着翻译界的革命。本文对这一翻译理念进行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Abstract: United States well-known translation theorist Eugene A.Nida made the new concept of translation, which led the revolution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ncept.

关键词:尤金・奈达 翻译 新理念

Key words: Eugene A.Nida;translation;new ideas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198-02

奈达翻译理念最重要之处在于关注翻译转换。在传统观念中,翻译是一种将源语信息的形式和意思翻译成目标语的过程。译者通过仔细认真的工作再现源语的风格,例如,韵律、押韵、双关语、对偶句、排比句和语法结构。然而,新理念的重点从强调源语信息的形式转变为重视目标语读者的反应。也就是说,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必须明确两个问题:第一,目标语的读者将会对被翻译的信息作出怎样的反应?第二,目标语读者是否能体会源语读者阅读原始信息时的反应?

下面这个由陆俊和侯向群翻译的例子完美的诠释了上述观点。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的诗句。这诗句如此沉郁凄婉以致被一代一代传承。一些译者直译为:

Seek, seek; search, search / Cold, cold; bare, bare /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这个版本似乎都忠于原诗的形式和意义, 逐字逐句的翻译成英文。然而,它破坏了原诗的本意,并且未能表达诗人的真实意思和她复杂的内心情感。不仅那些外国人,即使母语为中文的我们,如果没有事先了解原诗的内容,看到这样的翻译也会感觉不知所云的。

许渊冲先生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将这首诗翻译为:

I look for what I miss / I know not what it is / I feel so sad, so drear /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 How hard is it / To keep me fit / In this lingering cold!

许先生的翻译中不可避免的在形式和内容上对原诗有所删减,其原因就在于翻译过程本身的独特性。然而,和第一种翻译相比较,许先生的翻译效果更好,因为其考虑到读者的反应。目标语的读者能很好的理解诗句,并能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欣赏。

奈达认为,一篇好的翻译应该满足两个要求:第一,它不能误导读者;第二,它不应该太过深奥或者太过复杂。也就是说,当翻译时,译者应该先问自己“为谁翻译?”因为译者不能期望任何一个潜在的读者都有同样的水平。对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即使复杂的文学性质的翻译也是可以阅读的,因为他们不会误解译文。但是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就需要多种不同水平的译文,以便给每个读者平等的权利去获取信息。

当涉及翻译的特质,奈达总结了一系列的优先权。关于奈达优先权的论述,本文只讨论其中的两点:第一,语境的一致性优先于语言的一致性(或逐字对应);第二,动态的对等优先于形式的对应。

以下两个例子可以清楚的说明第一种优先权。

第一个例子:“In most parts of the world the 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 is already unfavorable and will probably become even more unfavorable in the future. This growing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growing poverty constitutes a permanent menace to peace.”

有人将这段文字翻译为:“在世界大多数地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妙的程度,而且在将来可能还会变得更糟糕。在这种不断增长的贫困中的越来越厉害的贫困,构成了对和平的持久威胁。”

划横线的这一句翻译似乎很难理解。问题就出在“poverty”这个单词有两个不同但相关的意思,既“贫困”和“匮乏”。通常情况下,贫困和“人口”连用,而匮乏和“资源”并用。因此,根据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人们越来越贫困,而资源又日趋匮乏”。因此,整个这段文字的意思应该是:“在世界大多数地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不妙的程度,而且将来情况会越来越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贫困,而资源又越来越短缺,这将成为和平的永久性威胁。”

第二个例子:

“have five young children, and now my wife has a baby girl, and I do not know where the money is to come from to feed and clothe them. We are very poor, and I fear I cannot work hard enough.”

有人将最后一句话翻译成“我们很穷,恐怕我也不能拼命干活了”,这样翻译很难理解,因为如果一个人很穷,他应该而且不得不努力干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就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没有通盘考虑上下文。为保持语境的一致性,最后一句话应该理解为:我们太穷了,我担心无论我如何拼命干活也养活不了这些孩子。因此,这段文章应该翻译为:

“我有五个孩子,眼下妻子又生了一个女儿,真不知道到哪里弄钱供他们吃穿,我们太穷了,不论怎么拼命干,恐怕也不行。”

下面以茅盾小说选段的例子用于说明第二种优先权。

胡太太叹了口气,看见胡国光还是一肚子心事似的踱方步。

“张铁嘴怎么说的?” 胡太太惴惴地问。

“很好,不用瞎担心了。我还有委员的福分呢!”

“么事的桂圆?”

“是委员!从前行的是大人老爷,现在行委员了!你还不明白?”

钱歌川先生的译文是:

Madame Hu gave a sigh and watched her husband anxiously pacing about as before.

“What did Chang Tieh-tsui say?” she asked timidly.

“He gave me very good news. We need not look for trouble. I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a member of a Committee!”

“What’s a Common tea?” asked the wife, who only vaguely caught the sound.

“A committee!Lordsandesquiresareoutofdate,andthe prevailing nomination is Committee. Don’t you still understand?”

翻译这段文字时,钱歌川先生困惑于划横线的两个单词,因为在英语中“Committee (委员)”和 “Longan (桂圆)”没有任何联系。仔细考虑之后,钱先生选择了另外一个词组“Common Tea”,因为这个词组同“Committee (委员)”的发音相似。原作使用桂圆的原因是想显示胡太太的无知,因为桂圆和委员的中文发音相似。译文中钱先生将桂圆换成“Common Tea”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效果相同――不同的意思相同的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按照原文逐字翻译。

奈达的新理念包括翻译的许多方面,在此只讨论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奈达的翻译新理念赋予译者更多的权利去把握他的翻译工作。他不需要完全忠于原文。译者必须时时将潜在的读者放在第一位,更加自如的驾驭翻译过程而不被负罪感困扰。

参考文献:

[1]纪田.语义语法与翻译表达. China translate net: www.chinatranslate.

[2]陆俊和侯向群:A Coursebook for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

[3]Nida E. A & Taber C. R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 E.J. Brill.

――――――――――――

作者简介:李旭兰(1966-),女,陕西咸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王凤(1979-),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