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电影如何走向世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在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情感体验以及审美远远超出了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国市场非常庞大,每年产出的电影数量也多得惊人,可是现在却还没有一个电影人能够完全能够让中国电影完全走进世界。
关键词:国产电影;中国电影;电影市场;票房
现在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情感体验以及审美远远超出了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国市场非常庞大,每年产出的电影数量也多得惊人,可是现在却还没有一个电影人能够完全能够让中国电影完全走进世界。张艺谋电影制作精美,画面色彩让人赞不绝口,比如他的《十面埋伏》,《英雄》,可是这些片子在国内看来反响比较大,可是到了国际上,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虽然电影投入非常多,比如冲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金陵十三钗》,这部成本比较高的电影却在奥斯卡上输给了只有三十万美元成本的《一次别离》。西方世界真的有那么想了解中国文化吗?是不是有时候是我们本身夸大了外国人对我们自己文化的认同。每部电影不光光是展现给我们一个美丽的画面,上面的超级巨星,或是这部电影用了多少高科技的特效,每部电影都是一个导演应该用心认真的给观众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如果打动了观众,这部电影至少成功了一半以上。
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只有精美的制作还不行,还必须在开掘人类永恒的主题方面下大工夫,要进一步展示和挖掘无限丰富的人性,要真正表现出使世界各民族观众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的东西。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总是想美化人性,夸大人性,一味的相让观众接受你的文化下的人性都是美丽的非常不实际,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拍出来的东西让观众都产生质疑不能产生共鸣,怎么能让有文化差异的西方观众接受的了呢?比如这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次别离》,他的电影主题非常简单明了,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对一家带来的痛苦,这种事情不论发生在世界上哪个国家都会让人认同,让人难过,这种打动人心的电影即使没有华丽的制作,高科技的特效,也赢得了大众的尊重和认可。
中国也有可以拍出打动人心的电影的优秀导演,比如姜文。
2000年,姜文的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一举捧得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引起世界影坛的关注。
我个人认为《鬼子来了》和之前的诸如《地道战》《小兵张嘎》这种题材的电影相比较,《鬼子来了》才是一部真正的爱国主义电影,但它爱的并非“朕即国家”的专制帝国,而是“我就是我”的自由国度。它告诉观众,“鬼子”决不是外来的,“鬼子”就在中国人心中,“鬼子”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只要心里没鬼,外鬼就无法作祟。赶走从长城以北、海岸以东入侵中国烧杀抢掠的外国鬼子,只是相对容易的暂时胜利;彻底终结从秦始皇以来残酷侵夺中华民族自由幸福的中国鬼子,才是千难万难的不朽伟业。
《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鬼子来了》则以黑白片的形式描述了中国农民与日军奇特的交流,凸现了战争中面临死亡时人性的裂变。该超越国境的人性的真实”,姜文本人则称:“我描绘了人类的误解与爱恨,恐怖与死亡。”
“中国的老百姓,向来不惮于反抗的。只要你给他们地种,让他们活,他们就像陷入沼泽的人,只要鼻子还露在外面,能喘气,就不愿意动一动。中国人,只要做稳了奴隶,就知足了。真是万劫不复。”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说的正是。遇事推诿、善良软弱、愚昧无知。我相信,这就是在乱世当中另一种真实的生存姿态。
中国的农民是淳朴而且安于现状的,他们被诸多的势力欺压了两千年,形成的秉性却温顺贤良。可以想见当小鬼子们没有进行烧杀戮掠的时候,老百姓虽然会心有不甘,但真的是尚不至于奋起以命相搏。最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度不敢动手杀鬼子的马大三为村民报仇被擒,在接收大员的命令下,居然死在已经投降的日本人——自己救过的军曹花屋手里。而围观者的拥闹和应和形同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看客,可悲、可怜、可叹!
烧杀掳掠外加奸女,这是鬼子留在中国人心目中固有的形象。但在这部片中的开始,虽然老百姓见了鬼子依然是战战兢兢有着被杀的危险,但小鬼子们仅是打骂并未随意杀人。不过,小鬼子们的武士道精神和对中国人的残忍施暴的一面却被生动形象的刻画出来。两个场景就可以进行完全的阐释:
一、炮楼里的两个鬼子溜出来想吃鸡,老兵教新兵如何粗暴的对待中国人,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刺刀,并说“对付支那猪就只有用这种办法”;
二、被囚半年兽性冷却后的小三郎在所谓的鬼子+百姓的联欢中得意忘形,对中国人大声说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但明显喝高了的他在队长一番激励下,兽性大发对养活了他半年的村民们举起了屠刀。
凡中国人与外族的殊死争斗,敌阵中必有中国人!这简直是个千古不变的道理!抗日战争中更是伪军比日寇数量都多!这部片子中着重刻画了翻译这个角色,这个懂日本话的东北人几乎没有一句是在“直译”,国人对国人的欺瞒才是最可悲的事情。而且这个翻译在被村民释放后居然给鬼子队长出主意让鬼子爽约,结果招来一句奚落:“我们日本人不像你们中国人那样不讲信用。”这句话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刺耳了。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这部片子的结局是挂甲台整个村落在大火中消失在鬼子的屠刀下,而国军的抗战将领又让斧劈日本战俘的三儿受戮于已经被俘的小鬼子。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哀。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民族被一个岛国践踏了整整八年,这部片子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的凶残和强大,而是我们自己的愚昧和自残。
整部《鬼子来了》,只有马大三一个人从奴隶中脱颖而出,在忍无可忍的压迫下奋起反抗,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头脑。然而一个有头脑的人,在“朕即国家”的中国是没有活路的。高少校对马大三的最后审判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你身上已经荡然无存,你不配做一个中国人,甚至不配做一个人。”因为在专制中国的字典里,所谓“美德”就是无止境的逆来顺受,所谓“配做一个人”尤其是“配做一个中国人”,就是没头脑的奴隶。于是刚刚获得头脑的马大三,立刻被砍掉了脑袋,成了“顺朕者昌,逆朕者亡”的最新祭品。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人都“有病”,这句话是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和背景下说出的,放在今天或许很多人都不敢苟同。电影《鬼子来了》讲的正是那个年代的故事,也就是在姜文的这部电影中,我或多或少的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电影采用是黑白胶片的拍摄,有一种复古五六十年代抗战影片的感觉,但这部电影的内容却和当年的抗战电影有着很大的不同。《鬼子来了》中没有八路军、没有地道战、没有英勇作战的中国人民,更没有什么小兵张嘎之类的角色,电影有的只是长城脚下的小村庄和村庄中最真实的中国人。
在和谐盛世的今天,姜文用一部《鬼子来了》再次敲打了国人心中的痛,我们教科书中所描述的华北地区广泛的抗日根据地在这部电影中完全没有见到,只是看到了一个个胆小怕事、愚昧无知、奴颜屈膝的中国人,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会触动看电影的中国人。(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敖登.由《夜宴》看“中国大片”[J].内蒙古艺术.2006(02)
[2]邵牧君.关于中国电影前途的匹夫之见[J].大众电影.199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