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王夫之的“齐家”思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推崇“家国同构”的中国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家庭问题――即“齐家”;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也不例外,他同样十分看重、推崇“齐家”。王夫之的“齐家”思想主要包括:父慈子孝,家教从严;夫义妇听,相敬如宾,勤俭持家;兄友弟恭,安静守分。当前世界性的“家庭道德滑坡”现象突出,王夫之的齐家思想不无裨益。
关键词:王夫之;儒家;“齐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B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3)01-0047-04
人类学家米德曾经这样说:“就我们所找到的人类最早期活动的记录来看,我们的祖先总是以家庭为生活据点的。我们从未发现过任何民族在毁坏家庭并以别的方式取代它之后能够持久兴盛。尽管有人一次又一次地倡导改革并且付诸实验,人类社会却仍旧肯定非依靠家庭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不可,即由父亲、母亲与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推崇“家国同构”的中国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家庭问题――即“齐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也不例外,他同样十分看重、推崇“齐家”:“夫君子之齐家,以化及天下也”;“新民者,以孝、弟、慈齐家而成教于国”;“齐家之教,要于老老、长长、恤孤,而可推此以教国矣”;“正己齐家而忧社稷”。……在流传至今的王夫之百余种、数百万字的著述中与“齐家”有关的材料颇多,笔者限于时间仓促、学力有限,仅以其诗文集中相关论述为例。
一、父慈子孝;家教从严
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王夫之十分推崇父(母)慈子(女)孝:“古人云,读书须要识字。一字为万字之本,识得此字,六经总括在内。一字者何?孝是也。如木有根,万紫千红,迎风笑日;骀荡春光,累垂秋实,都从此发去。怡情下气,培植德本,愿吾宗英勉之”;“礼之本无他,爱与敬而已矣。亲亲者,爱至矣,而何以益之?以敬。夫之曰:‘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为父兄者,不以谐臣媚子自居,而陷子弟于便佞善柔之损,敬之至也。尊以礼莅卑,卑以礼事尊”。……由上可知,王夫之把孝当做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其所说的父(母)慈子(女)孝中对于父母的要求不仅是亲爱子女、抚养子女成人,还要求父母对子女做到教育有方;对于子女的要求不仅是赡养父母、对父母无违;还要求子女对父母做到敬亲尊老。如果“为父兄者,以善柔便佞教其子弟,为子弟者,以谐臣媚子望其父兄”,则“求世之永也,岌岌乎危矣哉!”《姜斋文集》中王夫之再三夸耀自己“延世泽”十四世的家族的父(母)慈子(女)孝,父(母)慈方面:“先君子以宏慈行德威,抑且至性简靖,尚不言之教。不孝兄弟之奉教也,不以其不可默喻之顽愚,而多所提命。每有颠覆违道之行,但正容不语,倚立旬日,不垂眄睐。乃不孝兄弟顽愚实甚,伥罔莫知所自获咎,刊心欲改,而抑不知所从。太孺人乃探先君子之志,而戒不孝兄弟以意之未先,志之未承也,详谪其动之即咎,善之终迷,申之以长傲从欲之不可,发不孝兄弟之慝于隐微,而述先君子之素履,以昭涤其瞥智,既危责之,抑涕泗将之,然后终之以笑语而慰籍之”。“教子妇以宽,……诃叱绝于口,荆笞绝于手,而自然整肃,莫敢亵越”。……子(女)孝方面:“(王介之――王夫之的大哥)念先君子之留滞燕邸,苦寒善病,岁时晨夕,无欢笑之容。尝记庚午除夜,侍先妣拜影堂后,独行步廊下,悲吟‘长安一片月’之诗,宛转欷,流涕被面。……先妣有心痛疾,举发则弥旬不瘳,夫之既赢且惰,仲兄亦多病,扶掖按摩,寒暑昼夜局曲于林褥间,十余夕不寐,两三日粒米不入口以为恒”;……
怎样才能保持父(母)慈子(女)孝的家族风气延绵不坠?王夫之点明只有家教从严:“父兄立德威以敬其子弟,子弟凛只载以敬其父兄,嘀嘀乎礼行其间,庶几哉,可以嗣先,可以启后。不然,吾所不忍言也”。对此,王夫之再三以自己家族成员为例:“(王廷聘――王夫之的叔父)童年小有过失,少峰公责谴门外,永夕下钥,时当除夕,风雪凄迷,先考私从隙道掖令归寝,先生引咎自责,必遵庭命。翼日元旦,少峰公方启扉焚香,先生怡颜长跽。少峰公且喜且泣,称其允为道器。逮及耆年,省茔酹酒,涕泗横流,拜伏不起,则夫之所亲见也”;“少峰公严威,一笑不假,小不惬意,(王朝聘――王夫之的父亲)则长跽终日,颜不霁不敢起。每烧镫独酌,令先君子隅座吮笔作文字,中夜夔夔无怠色。晨昏问起居,凝立户外,不敢逾限,倾耳听謦平善,愉色蹑足而退,率以为恒”;“然以夫之之身沐庭训者言之,或有荡闲之过,先子不许见,不敢以口辨者至两三旬,必仲父牧石翁引道,长跪庭前,牧石翁反覆责谕,述少峰公之遗训,流涕满面,夫之亦闵默泣服,而后得蒙温语相戒”;……由上可知,王夫之所说的家教从严并不是简单的严厉批评、强行纠正孩子,这样势必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激化矛盾;而是家长要懂得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合适的思想交流的方式,使孩子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有意逐渐养成好习惯。也因此,对于自己家族的颇有成效的家教之严,王夫之一直津津乐道:“吾家自骁骑公从邗上来宅于衡,十四世矣。废兴凡几而仅延世泽……乃所以能然者何也?自少峰公而上,家教之严,不但吾宗父老能言之,凡内外姻表交游邻里,皆能言之”;“家承严政,内外栗肃者九代”;……
二、夫义妇德;相亲相爱,勤俭持家
对于夫妻关系,王夫之赞同夫义妇德,《姜斋文集》中王夫之数次深情回忆自己父母的夫义妇德:“先君子勤素业,乃薄田仅给粥。而慎终之厚,倍于素封,称贷繁猥,卒皆酬偿。太孺人销簪珥,斥衣袱,固不待言。抑数米指薪,甘荼如饴,以成先君子之孝。若不孝兄弟所得见者,先君十年燕赵,聚子妇,构堂室,终不孝读书之业,且河润宗姻,无干糇之失,类出于太孺人之撙节,则襄大事之时,心专力竭,愈可推矣”;“先君宦学四方,家徒壁立,先孺人躬亲舂饪,支盈补虚,以佐图史舟车之赀,费逾千金”。……由上可知,王夫之所说的夫义妇德中对丈夫的要求是要为人忠厚,无不良习惯,有事业追求;对于妻子的要求是要有妇德,勤劳能干,大力支持丈夫的正当事业。对此,王夫之不仅是如此说,自己夫妻也是如此做的――王夫之的儿子王敌在给王夫之悼念妻子郑孺人的诗《来时路》下特意作注:“庚寅秋,娶孺人为继室,是冬,随先君隐楚,道闻祖母谭太君逝,哀恸屡绝。流离中营大事毕,徙常宁峒山。丙申,生敌于西庄源。丁酉,复迁于南岳。庚子,徙茱萸塘。辛丑六月弃世。……孺人通文词而不拈笔墨,体孱弱而躬亲釜臼,播迁与先子以节义共矢,栖迟与先子以薇蕨共甘。”对于郑孺人的“妇德”――舍生人死、历尽艰难陪同自己尽忠尽义,王夫之感激不已,其《续哀雨诗・序》说得很明白:“庚寅冬,余作桂山哀雨四诗。其时,幽困永福水砦,不得南奔,卧而绝食者四日。亡室乃与余谋间道归楚,顾自桂城溃陷,淫雨六十日,不能取道,已旦夕作同死计矣。因苦吟以将南枝之恋,诵示亡室,破涕相勉。今兹病中搜读旧稿,又值秋杪寒雨无极,益增感悼,重赋四章。”由上可知,郑孺人不仅是一个会操持家务,照料老小的优秀的妻子,更是一个既能深懂丈夫心思,又能与之共进退的“革命伴侣”;因此,郑孺人去世后王夫之十分悲痛:“余之所为悼亡者,十九以此。子荆奉倩之悲,余不任为亡者,亦不任受也。”王夫之传世的多首悼亡郑孺人的诗亦可以佐证:“泥浊水深天险道,北罗南鸟地危机。同心双骨埋荒草,有约三春就夕晖”;“一万五千三百三,愁丝日日缠春蚕。天涯地窟知音绝,新剪牛衣对雨谈”;“十一年前一死迟,臣忠妇节两参差。北枝落尽南枝老,辜负催归有子规”。……
怎样才能保持夫义妇德?王夫之认为一方面要夫妻相亲相爱:“先君夙有痰疾,煮药调食,必躬亲执事,不以属之子妇及委僮婢。先君疾革时,先孺人新自病起,赢弱不振,顾蚤起晏息,篝火亲事,一如其素焉”;“小圃忙挑菜,闲窗笑读书”;“皓月渐临深院里,笼葱光影无回避,罗帐重重清似水,郎归矣,幽闺梦减青绫被。如此良宵真不易,等闲莫劝郎轻醉,缓缓金尊斟绿蚁,湘帘启,海棠红映银灯丽。”;“静好尔音,函之予心,有言孰谌”;……夫妻的相亲相爱在婚姻的表层表现为相知、相守、相互依恋,在婚姻的深层还表现为互敬互重、相濡以沫、共度时艰;从而达到彼此均心甘情愿为家庭和对方的正当事业付出一切。另一方面要勤俭持家:“两兄及夫之镫丸书卷,衣履赠遗,娶妇饴孙,以及岁时尝荐,伏腊酒浆之属不计焉,皆先孺人之手泽也。顾每有赢余,辄尽散以施姻党之乏,及他迫而来告者,下迨僮仆,人得取给,恒霈然有余,终不囊宿一钱,日:‘奈何以有用置无用之地也!’居少不约,居多不丰,顺聚散以随时,故晚遇丧乱,麻衣椽食,欣然如素”;“微霜碾玉,记日射檐光,小窗初透,夜寒深否?问素罗新裁,熨须铜斗”。……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各种事务繁琐、各种开支众多,如果没有勤劳就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以维持、发展、壮大夫妻共有的家庭;如果没有节俭,则即使“家有万贯”,也会因开支不当、挥霍无度而使夫妻共有的家庭日益衰落。
三、兄友弟恭;安静守分
王夫之一生十分重视兄(姒)友弟(娣)恭,不仅苦口婆心的劝说两个儿子:“汝兄弟二人,正如我两足,虽左右异向,正以相成而不相盏戾。况本可无争,但以一往之气,遂各挟所怀,相为疑忌。先人孝友之风坠,则家必不长。天下人无限,逆者顺者,且付之无可如何,而徒于兄弟一言不平,一色不令,必藏之宿之下?试俯首思之”。还在给家族里晚辈的书信中不厌其烦的絮叨:“愚……今年已衰老,惟有此心,愿家族受和平之福以贻子孙,敢以直言为吾宗劝戒。此尔弼指日二弟居尊长之位,所宜同心以修家教者也。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强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陵弱者,何况自己骨肉!……不能于千人万人中出头出色,只寻著自家骨肉中相陵相忌,只便是不成人。戒之,戒之!”……存世的薄薄的十卷《姜斋文集》中,王夫之亦再三自豪于自己“延世泽”十四世的家族的兄(姒)友弟(娣)恭:“与仲父牧石翁,白首欢笑如童年,每相对晏坐,神怡心泰,疾病忧患,一无变容。季父才性旷达,颇事嬉游,畏先君子如严父,而终不以辞色相诘诫”;“同赴省试,先考中涂病作,(王廷聘――王夫之的叔父)遽谢同辈,掖扶归里。小艇炎蒸,篝灯搔抑,目不定睫者五昼夜,因慨然日:‘幸全三乐,复何有于浮云哉’”。“仲兄病几痿,兄调护扶掖,指以受针艾,仲兄赖以愈,而卒以文章名南楚,无一非兄曲意怡声,讲说以成之者。若夫之狂娱无度,而檠括弛弓,闲勒逸马,夏楚无虚旬,面命无虚日者,又不待言”;“与仲母吴太恭人相得如骨肉,白首无间言。一庭之中,兄弟于外,妯娌雍雍于内,欢然忘日月之长。后虽析居,间十日不往还,则怦怦若失。季母万晚得奇疾,性稍乱,先孺人一往问之,则流涕竟日。其卒也,一恸几绝”。……
怎样才能保持兄(姒)友弟(娣)恭的家族风气延绵不坠?王夫之指出只有安静守分:“杜陵有句云:‘吾宗秀孙子,质朴古人风。’世何有今古,此心一定,义皇怀葛,凝目即在。明珠良玉,万年不改其光辉。民动如烟,我静如镜,空花夺目,惊波荡魄,一眼觑破,置身岂在三季下哉”;“教子侄辈亦安静守分,和睦不争,是所望也”;“躐等高远,不如近守矩范。家众人各有心。淡然无求,则人自有感化耳”;……也因此,对于自己家族成员中安静守分、淡泊宁静的,王夫之大力推崇、赞誉:“(王惟敬――王夫之的祖父)终身不见一长吏,亦不前裾于富贵之门。纵酒自匿,而竟日口不道一里巷语”;“(王朝聘――王夫之的父亲)天启辛酉以乙榜奉诏征人太学,无所屈合,投劾不仕。抱道幽居,长吏歆仰,求见不得”;“(王廷聘――王夫之的叔父)布袜青鞋,逍遥于下观田、孤山种梅之下。筑曳涂居,构小亭,题日濠上,浚小池,莳杂花其侧,酿秫种蔬,供岁时之荐”;“贤弟侄敦睦厚道,足知吾家自此昌盛无穷矣”;“贤弟年富力强,秉心刚直,至公至正”;“读书教子,是传家长久之要道,吾侄以宁静之姿,修此甚为易易。每戒两儿,令以吾侄为法”;……
四、王夫之“齐家”思想的成效及其当代价值
王夫之的“齐家”思想不仅使王夫之个人及其家庭均顺利在明清鼎革之际度过艰难乱世,王夫之还能够在艰难乱世中撰写下一百多种、数百万字著述,成为伟大的思想家。王夫之的直系后代(王夫之共育有四子,其中两子早夭)亦表现不凡:长子王敛“与弟齐名,著有《诗经释略》,诗不多见”;次子王敌“学问渊博,操履高洁,时艺尤有盛名。年三十方应童试,与邵阳车无咎补旃、王元复能愚、攸县陈之马丕桃文,称楚南四家。又有称楚南三王者,谓虎止与能愚及汉阳王戬伯谷也。潘书原先生宗洛视学楚南时,延之人幕,襄校试卷。与宜兴储大文六雅友善。《船山遗书》得入史馆,立传儒林,皆潘、储左右之力也。”
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先后掀起了三次现代化浪潮,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飞跃;而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变迁,使人类家庭发生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革,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传统的家庭制度和家庭观念面临着严竣的挑战,出现了所谓的“家庭危机”:离婚率居高不下;重养失教;婚恋道德失范;各种犯罪日益“家庭化”;家庭暴力现象严重等。面对家庭种种问题,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王夫之的齐家思想中的有益部分对当前世界性的“家庭危机”颇有参考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