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计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管理》课程设计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物流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总体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教学目标与定位,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调研区域发展需求,强化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施效果,在既定的教学环境中组建教学团队,通过课程考核的合理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流运输管理; 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1 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

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产业集群为主要载体的发展模式对物流运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特别是物流运输方面的主要发展特征与运作机理。

以2012年为例,在全年的经济发展中,义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流动人口160万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全年海关监管集装箱65万标准箱,小商品城交易额达到580亿人民币。在近些年的产业发展中,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义乌拥有淘宝卖家超过6万家,2012年“双十一”单日最多快递包裹达到80万单/天。所有这些经济生产的运作都需要物流运输系统的支持。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和课程定位中要充分考虑义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运输发展历史,熟悉各种运输方式,掌握货物运输实务,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熟悉区域交通运输特点,掌握货运操作能力,了解与创业相关的快递与物流运输,掌握基本实操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以“国内外快递运输”章节为例,对其快递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剖析。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与特色,掌握区域交通运输与物流发展,熟悉电子商务发展与快递运输基本运作模式。注重安排货物运输方式、线路设计、货物装载设计、询价报价、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2 内容选取与模块构建

以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做学交替、综合拓展为原则,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设定,确定教学载体,形成项目模块,构架课程内容。

2.1 教学载体

教学载体的设置将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确定中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通用的、典型的、难度适中的方案设计项目的结合;涵盖运输操作、管理运作等基本内容;覆盖多种运输方式的安排与支持;延伸后续课程的相关知识,拓展专业领域。

2.2 任务与情境

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目标要求,进行任务分解。将知识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与发展史、技能知识与原理、综合拓展能力”三大模块;将实践内容优化为“基础性实验、技能性实训和综合拓展”三个层次。任务应对学习情境,为每一项任务设置较为实际、真切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的理解与学习。

2.3 具体内容

“基础知识与发展史”模块设定内容包括物流运输概论、运输需求与市场、五种运输方式简介;“技能知识与原理”模块设定内容包括特种货物运输、集装化运输、多式联运;“综合拓展能力”模块包括区域产业与货运、电子商务与快递运输、绿色物流与发展前沿。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方法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课程,需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法、仿真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在方式的应用中要灵活多样、贴近实际、体现前沿,最大程度的将学习情境置身于社会经济的实际运作中,提高模拟的仿真度和贴合度。

3.2 项目化教学

破除章节式教法,实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目标管理,让学生置身于职场情境之中,真刀真枪,真题真做,感受到职场的实际;在项目构思、制作和测试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工作实际衔接的重要保障,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支点。

3.3 互动教学法

以实际工作流程为载体,软硬结合,虚实兼用,打造学习工场,模拟工作过程。打破理论与实践的时空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互动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单向输入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实践做出应答,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传播理论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3.4 案例教学法

以案例分析与讲解为手段,将课程内容以真实案例为素材,全方位、立体化地、真实地展示给学生,以达到最佳理解和学习效果。案例是学生了解现实经济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重要载体。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案例的整体效果,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前沿性和贴合性。

3.5 现场教学法

在义乌经济产业与物流运输发展中,大量的现实案例和工作场景就在我们身边,利用现场教学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直观认知和感受。例如,在对义乌货运和电子商务快递发展的讲解中,可以带学生到货运场站、学生创业基地,现场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理解理论与现实的发展。

4 教学团队与教学环境

要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必须有一支精湛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力争执教能力强、科研水平高、专兼结合、德技双馨。对教学团队的考核,可以从双师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三个方面考虑。双师资格是指,在校教师除了具备高校讲师资格以外,还要具备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缘结构是指某个教育单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学位的人的比例。因此要求运输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应来自不同院校,覆盖不同类型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的教师。职称结构是指在教学团队中,不同层次职称老师所占据的比例,最好实现高中低共存,高职称带动低职称,促进团队的不断进步与良性成长。

教学环境可以从实训条件和教学现场两个方面考虑。专业建设在校外与多家物流企业联合办学,建设实训基地;校内建设国内、国际快递运输认知实训基地;义乌经济大力发展为专业实训提供了大量案例和实训资源。教学现场灵活多样,例如本课程的快递运输教学现场设在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以认知实训为主,通过调查和分析创业学生的快递运输业务,参观入驻的快递企业,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知识学习,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结合。

5 教学效果与创新

课程建设可能需要多年的努力,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积淀,才能取得较好的建设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改革与创新。在课程建设的考核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效果考核。通过专家教授、校内督导、专业同行、企业专家评价,以及生评师、生评课、教务处考查和社会认可度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这种类型的考核应不定期进行,作为一个常规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实施与评价,提高常规建设工作的规范性。

学习效果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是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根本出发点,采用终结性考试与形成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效果考核。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和生产实习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进而通过学生学习效果的这面镜子,发现课程建设的自身问题。

在课程建设中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摈弃传统思维惯性,转变陈旧教学理念: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知识为本转变为能力为本;学习过程转变为工作过程。教学紧贴实际、紧贴企业、紧贴市场,真刀真枪,真题真做。同时优化课程内容,将知识内容与义乌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我院创业型大学建设相结合。广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新案例和新模式为载体,以教学艺术为手段,模拟实际操作流程,在方案设计和实施中完成教学。

6 结语

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特色,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面向市场、面向实践,不断探索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研究有效的考核方法,培养更多适合专业发展,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将课程建设融入到专业建设和区域人才培养的大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