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女性盆景专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女性盆景专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陈文娟

陈文娟是江苏常州宝盛园负责人,曾师从中国及日本多位盆景大师学习盆景创作技艺,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将国外先进的技艺融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创作出符合中国审美意识的盆景。她曾多次走出国门,应邀参加众多国际性的盆景赛事,做创作表演,并且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2012年11月23日-26日在印度瓦尔道拉举办“印度一日本协会盆栽研究组”盆栽大会,陈文娟受Jyoti&NikuniParekh的邀请,前往印度参加他们的活动,大会安排她做了三场表演:一是,帮他们10位注册的参加者做讲习;二是,一对一讲习班;三是,做了场专场表演,取得良好的反响。(见左图)

王丽

自幼深受家父王恒亮影响,与盆景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喜欢盆景,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杂木、松柏盆景,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也迷上了盆景,跟随父亲学习盆景养护、修剪、造型等,并多次参加盆景制作比赛,为盆景活动摄影、策划,也算是对盆景的发展尽一份微薄的力量。

父亲为了一心一意钻研翁景艺术,放弃经营多年的玉器事业。子承父业,现在我的玉器店里不仅有各式各样的玉器,还有我最为喜爱的盆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盆景爱好者来我园子做客。

陈月祝

1958年出生于台湾云林,与郑诚恭大师结婚后,在其影响下开始接触盆景,并跟其一起学习创作盆景,自郑诚恭大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松柏盆景上后,杂木盆景的创作就完全交给了陈月祝女士,其在创作上继承了郑诚恭大师的风格――注重盆景内部结构,以骨架为主,过渡自然。(本期封面作品也出自其手)

唐嘉丽

女性盆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中是否具有女性意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为一名女性,我在创作盆栽时,一般不会在乎尺寸大小,但在意能否感动于自己。创作的作品总是希望能够融入居家生活,所以创作时尽量以自己可轻松搬运的尺寸,朴实无华及自然优雅的线条为最喜。

您对女性盆景艺术家在当今盆景界的处境怎么看?

长期的培养是创作盆栽基本要件,对于女性朋友相对是辛苦的,因有太多的家庭事物绕于身旁,刚培养或已培养多年的盆栽,稍有疏忽,可能就枯萎了。坚持初心,有时是困难的。

王四英

“我的爱人王四英和我一道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研究31年了,我的许多作品她均参与了创作,她也制作了数以千计的盆景作品,但她从不计较自己的名利,甚至参展也不挂名,总是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因此我要说,若大家认为我在盆艺道路上有一点成绩的话,她应该占一半,或百分之五十一也不为过呀!”

――刘传刚大师的这段话,难道不是对王四英女士最好的评价吗?

陈习之

现代人开始追求迷你、便携的微型盆景,深圳盆景世界的盆景艺术大师林鸿鑫先生携妻子陈习之到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参观考察微型盆景,走到哪里都爱不释手地带上几盆或几十盆回家欣赏。从此,陈习之女士便迷上了微型盆景,她多次到广东、海南等地寻找适合创作微型盆景的植物,并开始自己制作微型盆景。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外考察期间发现微型盆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陈放微型盆景的盆钵都非常一般,或方或园,形态上大径相同。能否在盆钵上下功夫,让微型盆景锦上添花?这让林鸿鑫老人动了一番脑筋。林老自幼喜欢收藏紫砂壶,面对着自家收藏的琳琅满目的紫砂壶,林老获得极大的感悟,觉得可用紫砂壶做微型盆景的盆钵,当他把这个想法与妻子商量时,妻子陈习之顿觉眼前一亮,她高兴地跳了起来,是啊,多好的载体呀!一方是质地润泽、古朴雅致的中华艺术之瑰宝紫砂壶;一方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有生命的艺术品,如果将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就可将同为中国艺术精华的东西体现在微型盆景中,这样,茶壶文化有了一个新的体现,盆景文化多了一个新奇的构图。“茶壶盆景”就这样产生了。它不仅丰富了盆景的造型,更可以呼应主题,将中华传统的壶文化与盆景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许多新作品的产生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手而言就来自一个偶然,一种感悟或者是一种灵感。茶壶盆景的产生对他们来说其实就这么简单,没有过多的理念,只是源于平时对传统文化的积淀,源于对盆景的喜好和对生活的热爱!

吴雅琼

90后的她现在是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园林专业的大三学生,由于受父亲的影响,渐渐地喜欢上了盆景,时常和父亲一起在家里的楼顶上玩赏盆景,非常钟情于腊梅盆景的研究与创作。

江志梅

作为一名女性盆景艺术家。请您谈谈对盆景艺术的理解。

我对盆景艺术非常喜爱,我认为盆景不只是“花草树木”那么平淡,盆景更脱俗,更有诗情画意,盆景更让人有一种感官上的超凡怡悦,精神上得到更多的升华,不只是一首诗、~幅画,它是有生命的艺术,可以令人陶醉,消除烦恼。

您对女性盆景艺术家在当今盆景界的处境怎么看?

女性盆景爱好者,在盆景艺术创作之路上比男性更加艰辛。首先,女性要兼顾繁琐的家庭杂务,时间上不像男士们那么充足休闲;再者,女性天生爱美,一年四季不分晴雨去养护盆景作品,不是每个女性都能够做到,特别是夏天,太阳光猛,容易对皮肤灼伤晒黑,不战胜自己的心魔就没法与盆景打交道,更不要说搞创作了。所以,我希望更多的女性朋友能通过盆景展览或盆景杂志等渠道多些了解盆景,加入到盆景艺术创作的队伍中来,彼此多联系、多交流。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国内也将有自己的女性盆景艺术大师。

赵慧珠

1963年出生,爱好盆景十余年。由于企业倒闭,在我先生的支持下在花卉市场从事盆景经营,经常和我先生到展会观摩盆景展览,走访名师、名园。增加了我对盆景的热爱,小品盆景是我较为喜爱的,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探讨。

陈文君

自1997年开始,在台州路桥机场附近征地50余亩创建了著名私家盆景园――梁园。十余年来,梁园建设虽经波折,但梁园始终堪称中国顶级的私家盆景园,梁园盆景以梅花古桩盆景及松柏盆景并重,其探索出的梅花古桩雕刻技艺现已被众多梅桩爱好者所熟知,其收藏、创作出的精品梅花古桩盆景多次得到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会长陈俊愉先生的赞誉,欣然题赠“梁园梅桩惊天下,梁园梅桩震天下”。在中国第十二届梅花腊梅展上,陈文君女士荣膺中国第十二届梅花腊梅展览会“突出贡献奖”。梁园松柏类盆景也起点甚高,铭品众多,有数十件松柏类盆景多次荣获国内盆景展大奖,梁园及其园主陈文君女士当一并为中国高端私家盆景园的发展留下辉煌的一页。

陶红

从小喜欢植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从《花木盆景》杂志看到了美丽的盆景图片后,对盆景的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依然是忠实的读者。多次参加省、市级盆景展览和现场制作比赛,均取得优良成绩,曾在第八届中国盆景展览现场制作比赛中获得银奖。

2012年4月担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理事。

胡少美

早先我还是较为喜欢观花、观果、枝叶繁茂、规格偏小一类型的盆景,可能这类盆景更能符合普通女性的审美观吧。随着对盆景艺术学习,自己对盆景认知的不断加深,再加上本地盆景素材的多样性,气候的特殊性,我对不同类型的盆景又有了不同的看法。杂木类我对岭南盆景的“截杆蓄枝”技法更为偏爱,气势磅礴、苍劲雄奇、形式多样。而松柏盆景,江苏、浙江一带的做法总是让我感到清新俊秀、工整严谨、如诗如画。盆景艺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包含了自然科学、文学、美学等学科,选材、栽培护理、制作造型,都需要不断实践、总结、学习和交流,孤芳自赏、闭门造车、急功近利,是玩不好盆景的。作为一名女性,要走好这条路更是需要付出努力去学习。这里我要感谢各位“盆友”及家人对我的指导、帮助和理解,让我承受住了挫折打击,坚定信念选择这条路,在享受盆景制作的过程之中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朱友兰

1957年出生于安徽池州,喜爱盆景已有20多年,1989年结缘树桩盆景,每年春冬季节与丈夫一同上山采挖树桩,将自家承包土地全部栽植树桩,品种有榆树、三角枫、紫薇、梅花等桩材。每年都订阅《花木盆景》杂志,从中学习树种的生长习性和管理、嫁接技术,技艺进步较大。作品银杏、榆树参加安徽省花协盆景展览,荣获二等奖,受到当地盆景爱好者的喜爱和赞扬。

刘凤凤

自幼生长在被称为“滇南明珠”的她,从小到大受到大自然的熏陶,酷爱花草树木。1 990年接触并喜欢上了盆景。自参观了“九九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盆景专题展览”等盆景展览后,她对我国盆景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此,利用工作之余,购进云南经河乡土树种尖叶木犀榄、清香树、华西小石积等,开始学习岭南派的“截干蓄枝”、“剪扎结合”技法,研习制作盆景。近年来,其创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盆景作品多次在省、州级盆景展中获奖。

王颖丽

生于1985年的她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影响下加入了盆景行业,并于2008年6月在中国盆景大观园内开辟了一个销售场。对于盆景她感慨道:“我们家的每一棵树都来自大自然,与他们接触就好像与大自然对话。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使我的心境自然。在现在这个大多数年轻人追求高速、刺激的时代里,我在我的盆景中得到了具有自然节奏的速度,时而平静,时而澎湃。盆景使我身在城市,心在自然。”

谢桂莲

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会员,现居曲靖。1 961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与盆景相识缘于高中时期的一位语文教师,他十分擅长诗词歌赋,写意山水,平常悉心教导学生如何识别花木,欣赏自然之美。

1999年开始从事盆景栽培与创作,十多年间买书订杂志学习盆景理论知识,走出去到全国展、省展观摩学习,吸收各家之长,因材施艺,大胆实践,尝试创新,终有所获,并在省市区盆景展中屡屡获奖。

李亚玲

1968年出生于福建省永春,2008年开始栽培、创作盆景,并经常阅读《花木盆景》,潜心研习,从中吸取营养,后经名师指导,盆景创造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