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的现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的现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刑满释放人员群体的日益扩大和社区治理的逐步深入,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产生了诸多问题,导致刑满释放人员与社会脱节程度日益加深,直接影响到刑满释放人员回归正常的生活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开展以长沙市开福区为例的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研究,其目的就是分析融入现状,为政府部门促进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推动社区治理的深层次改革和发展。并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相关的前科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区歧视、社区心理指导工作等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调研经历,得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社区融入政策

一、绪论

目前我国的刑满释放人员数量庞大并以每年近30万人的速度不断增长,解决好日益扩大的刑满释放人员群体社区融入的问题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般而言,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最先接触到的是社区,社区理所应当采取提供工作岗位、社区保障、情感沟通和心理疏导等措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然而,我国社区管理在满足刑满释放人员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上存在着不足,这造成了刑满释放人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区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而长沙作为湖南的省,汇集了较多的刑满人员,研究以长沙市开福区的刑满释放人员为对象,通过调研刑满释放人员生活条件、家庭、就业、心理融入与社会交往融入等问题,得出相关结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1、理论抽样: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的排斥、融入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文献综述:对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现状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确定研究的方向和视角。

(二)实证研究

1、样本选取:选取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下辖的街道社区进行深入实地研究;

2、发放问卷:向社区的普通居民发放问卷,调查居民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态度;

3、结构式访问:对具有代表性的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结构式访问。

三、研究结果

通过协调准备,多次深入长沙市开福区的相关社区,采访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刑满释放人员,得出以长沙市开福区为例的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现状:

(一)住房方面。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住房问题,因住房较少,房价高等原因,社区无法为他们提供住房。租住房屋是他们大部分人的选择,但位置好的房屋价格较高,他们无法承担高昂的住房费用,只能选择与他人合租位置偏远、环境较差的房屋,这对其社区融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就业方面。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需求较大,社区能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但一般工作距离城市较远,很多刑满释放人员不愿意接受此类工作。另外,部分刑满释放人员有自主创业的情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倡导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新趋势。

(三)家庭方面。在受访的刑满释放人员中,因犯罪而导致家庭破碎的情况较多,而其带给家庭最严重的影响在于给予子女物质条件的不足,父爱、母爱的缺失,自我认知上的偏差,以及未来发展的障碍。据访谈到的刑满释放人员反映,他们的犯罪经历会造成子女在未来发展上的阻抑。

(四)社区生活方面。通过受访的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刑满释放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与邻居交流甚少,参加社区政治、文化活动的情况也较少,主要原因是刑满释放人员户口所在地和居住地不一致客观因素导致的归属感不强、政治权利意识不强等。

(五)社交方面。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有不少以前较为亲密的朋友都会选择疏远他们,愿意与他们保持联系的多属于也有过服刑的经历的人,这极易致使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因此,由于在社交方面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人有限,真正能理解自己的人也不多,会让他们心中的困恼无法找人排解,造成在社交上的问题。

(六)社区工作方面。社区能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的主要是工作岗位和不定期的心理回访。在工作上,社区举办免费技能培训班;推荐工作(包括社区内部工作岗位以及就业基地工作等)。在心理回访上,社区定期对刑释人员进行心理访谈。然而刑满释放人员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或多或少有抵触情绪,实际效果欠佳。除了刑释人员参与度不高外,社区工作还面临着诸如相关政策执行实施难度较大、刑满释放人员居住分散或不居住在此社区导致管理困难等困境,都致使社区工作人员无法采取详实的措施促进刑满释放人员的社区融入。

四、研究对策

为实质上促进刑满释放人员顺利融入社区,此处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社区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前科制度。加强刑释人员隐私权保护,保障其自由发展的需要。基于促进刑满释放人员社区融入的立场,应该在保留居民知情权以及前科制度预防作用机制的前提下,限制前科报告的主体,积极研究前科保密制度;

(二)建立并完善刑释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在设计刑满释放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时,应坚持“微观上要放松,宏观上要加强”的指导思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积极扶持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企业以及提供失业、医疗、养老的社会保障等工作。

(三)加强社区心理指导工作。刑满释放人员从发生犯罪行为一直到刑满回归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矫正。因此,社区应该定期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心理回访,及时发现其心理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从政策制定到社区服务都要消除歧视。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根据实际需要对有刑事犯罪背景的人进行合理差别对待,不能将差别对待的事由和对象随意扩大。社区服务提供者要一视同仁,充分保护刑释人员的个人信息,要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法律已经对罪犯给予了应有的惩罚,应该以宽容心态对待他们。

参考文献:

[1]莫瑞丽.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中的社会排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张丽芬.朱颖.张才安.社会工作介入刑满释放人员社会融入问题研究[J],社会工作,2012(1):15-17

[3]童秀兰.福利制度――犯罪预防的社会学思考[J].前言,2008,(7).

[4]谭观秀.汤丽芳.中外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管理比较研究[J].求索,2010(4):22-23

[5]刘柳.从福利支持视角论刑满释放者的社会融入[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