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内服合灌肠治疗慢性腹泻42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内服合灌肠治疗慢性腹泻42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慢性腹泻 中医药疗法 临床观察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表现为腹痛、腹泻、反复迁延、久病不愈。本病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对此,笔者通过内服灌肠辨治42例,取效良好。

1 临床资料

84例患者均为四川省中医研究院的住院慢性腹泻病人,根据《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诊断标准诊断,并除外胃、肠、胰、甲状腺、肾等脏器及全身器质性病变所致腹泻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4例;年龄20~78岁,平均48.5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为3.7年;84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病例在临床表现、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予中医治疗:①内服:自拟方(组成:生黄芪、茯苓、炒白术、仙鹤草、陈皮各15g,木香、煨葛根各10g,黄连、干姜各3g,生甘草6g),以水没药浸泡半小时,煎2次取汁3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50ml,每日1剂。若伴湿热者,加生薏苡仁、秦皮、白头翁各15g;气滞明显者,加柴胡、枳壳、炒白芍各lOg;食滞者,加炒槟榔、鸡内金各10g;寒湿者,加苍术10g,藿香15g;脾胃虚弱甚者,加党参、炒山药各15g;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赤石脂各15g;夹粘液脓血者,加败酱草15g,地榆炭、槐花炭各10g;瘀阻者,加当归、赤芍各10g;②灌肠:在上方辨证加减基础上选加白芷、白及、五倍子各15g。上药加水浸泡,水煎过滤取汁200ml,药温在38℃左右;灌肠法:待病人排去大小便后,根据病变部位左侧或右侧屈膝卧位,臀部抬高15cm,插入肛管深度约15~22cm,将药液缓慢灌人肠内,稍停留约2min后,再拔出肛管。保留约30min,每日1次。

2.2对照组:予西药治疗:①内服:氟哌酸O.2g、维生素B120mg,1日3次,饭后口服;②灌肠:L谷氨酰胺3g,地塞米松5mg,0.9%氯化钠150ml混合,灌肠方法同治疗组。

两组均治疗15日后,评价治疗结果。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大便次数及症状完全恢复;显效:大便次数减少1/2及部分症状缓解;无效:大便次数及症状未见改善。

3.2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4 体会

慢性腹泻的病机是脾胃虚弱,或脾肾虚寒,湿滞酿热,入络损肠,清浊混杂而致,本病虚实夹杂,寒热交织;据此依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通可去滞”之治疗法则,确立以健运脾气,升举清阳治其本,佐以清热化湿,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治其标。药用生黄芪、干姜温补脾肾,升举清阳,杜绝生湿之源,以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仙鹤草、黄连、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湿去热孤,且有抑菌、止泻等作用;陈皮、木香疏肝理气,以复升降之机,使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并能镇静、止痛;煨葛根祛风胜湿、升清止泻;甘草调和诸药。慢性腹泻临证常热多寒少,可根据全身寒热的情况,来调整干姜与黄连的用量比例;再配合灌肠法外治,使药物直达病所,能改善肠粘膜血管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等,从而起到见效快、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总之,该方用药切中病机,标本兼顾,内外兼治,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