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学生“逼”进文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学生“逼”进文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尝试以问题为引领,“逼”着学生去读文本,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文本;口语能力

新课程改革尚未全面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意识,很多学生轻视文本阅读,对文本“浅阅读”或“零阅读”,解读文本便成了无本之木,探究研习只是浮在表面,无法抵达文本核心,许多课堂对话也近乎空谈白说。笔者尝试以问题为引领,“逼”着学生去读文本,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教法小结如下,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适用对象

本“偏方”主要适用于不重视文本阅读、阅读理解能力较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学生。

二、主要成分

“偏方”主要成分有“八味”,即要求学生在预习每篇课文时都必须完成的八个方面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挖掘题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每一篇现代文题目都具有一定的深意。要求学生首先要会解题,能够根据文章去揣摩玩味题目的深意,尝试给文章另取“名字”。二是关注作者。对比较知名的作者,除了要求学生能复述课本上的注释外,还要求学生能作适当的补充介绍,知人论“文”。三是积累词语。要求学生将难读难认的字词摘抄在本子上,注上拼音;找出成语,并解释造句;抄写10个以上自己认为难写的词语。四是归纳中心。要求学生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100字)。五是真切感悟。要求学生写出读完文章的感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有一说一,写真话,抒真情。六是含情诵读。要求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段或几段文字,能有感情地诵读。七是赏析修辞。要求学生找出修辞精彩的片段,作具体分析。八是质疑指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文章亦然。要求学生指出文章值得商榷的地方或者瑕疵,小至标点、用词,大至结构、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药理分析

学生轻视文本阅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语文属于慢热学科,需要长久积累,短期学习效果不明显,很多学生潜意识里轻视语文学科,难以静心读书。二是部分学生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但不得其法,久而久之,产生厌学心理。三是其他学科干扰严重。课外学习时间有限,在其他学科作业量大、教师严厉的情况下,语文学习时间易被其他学科挤占。本“偏方”对症下药,一改语文教师惯用的启发、感化等“软手段”,主要通过布置“硬任务”(即非认真阅读文本而无法完成的预习作业),辅之以严格精细的督促检查,强制学生“入轨”,形成“问题倒逼、赏罚并举”的研学机制,最终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并在好习惯中收益,在收益中培养兴趣。

四、使用方法

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知上述问题模式,给足学生预习时间,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即完成上述问题。学生须配备专用作业本,除“关注作者”与“含情朗读”外(二者口答即可),其他问题都要写出文字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可对这八个问题进行逐一检查(顺序不必拘泥如上),“真切感悟”“挖掘题意”“归纳中心”“质疑指瑕”及“赏析修辞”等五个方面问题必须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积累词语”中,“成语解释造句”学生口答即可,字音字形宜采取原始的检查方式,教师可投影显示加点字让学生注音,可要求学生听写生字词。

五、临床疗效

从近几年笔者教学实践来看,只要检查细致,要求严格,“逼迫”有力,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作业,而要想完成上述作业,学生就必须认真阅读文本。学生能较好地回答八个问题,对文本的把握自然不在话下。坚持一个学期,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便会大幅度提升。

1.语基能力

长期进行注音、听写、解释、造句训练,夯实了学生的语基。原始的检查方式,更有利于“逼”着学生经常动口动手,不至于眼高手低。

2.口语能力

朗诵与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3.书面表达能力

“会说不会写”乃时下学生“通病”,很多学生口语较好,但将口语写成文字,便会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问题,长期训练,学生在文字答案的要点筛选、层次选分、词语推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提升了写作水平。

4.归纳总结能力

要求学生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曾广为教育专家诟病,笔者以为此举尚不可废。实践表明,学生在归纳中心思想时势必要对文章的枝干脉络进行必要的梳理,这就“逼”其从宏观上把握全文,从而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5.探究能力

“挖掘题意”“质疑指瑕”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观点碰撞中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不再盲目崇拜跪着读书。笔者班上有学生对文本理解产生困惑,曾设法联系叶延滨、刘亮程等文章作者,与作者就文本问题进行探讨,获得了许多新鲜的观点,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之大增。

6.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训练,学生能有效掌握解读文章的切入口,懂得预习时究竟要学什么,形成较好的阅读习惯。

六、注意事项

1.文中所述方法,虽试验效果较好,但可能与新课程理念略有相悖,且模式化的教法未免呆板、教条,故名之曰“偏方”。若有过敏反应(领导和同事偶有非议),则谨慎使用。

2.本“偏方”只适用于现代文阅读教学,其他课型疗效不详。

3.本“偏方”尤其适用一些非重点名校的学生。重点名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不必受此桎梏。而非重点名校多半学生轻视文本阅读,阅读习惯不好,有必要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

4.嫌麻烦之教师勿用。本“偏方”一学期为一疗程,要求教师舍得花费时间,对学生的检查要精细,要学会反复抓、抓反复。

5.巧用“逼”字。此“逼”非指打骂挖苦,教师应勤于思考,制订因人而异的激励考核措施,巧“逼”学生。个别学生逆反情绪重,不可强“逼”,宜换用其他“方剂”治疗。

6.在本“偏方”“八味”之外,可因文制宜,适当增加其他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