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焊接技术是我国制造业中重要的加工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合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焊接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焊接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Research 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based on industry-school combinati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lding specialty

Yuan Ya, Dong Yalan, Yue Aiqiang, Zhu Chen

Xi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points out weld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processing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China,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raining technical personnel of welding. The idea are proposed tha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dustry-school combination, and, th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re proposed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rry ou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industry-school combin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 welding; industry-school combin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焊接技术在我国现代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工艺技术。随着社会经济及焊接行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焊接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焊接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从事专业领域的操作技能。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应生产一线的焊接技术人才,应随时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在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适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本文结合我院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学院的教学改革。

1 我院焊接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高职院校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和管理的机制[1],以达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学生在3年学习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际当中,也能够把工作中的见识反馈回课堂,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普遍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院各个专业主要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形式多样,我院焊接专业目前主要采取“2.5+0.5”的形式,也就是学生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再进行至少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训条件、教学目标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其能够适应工学结合的要求,保证焊接人才的质量。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后,学生便到专业对口的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职责,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能够满足我院焊接专业实施工学结合的要求,但在运行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1.1 教学条件不足

学生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之后,顶岗实习才有意义。由于焊接技术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应当具备一定的操作技术。这样,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时,就不会投入太多资源,企业生产也不会被拖累,才有利于再次和企业合作。显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我院目前还未完全达到。一方面,由于资金问题,校内实训室的焊接设备及一些相关的设备不足,实践训练水平低,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也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造成学习困难,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1.2 企业支持不够

企业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要求[2],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但要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选择对口的企业是关键。由于焊接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很多企业(大到锅炉压力容器、石油管道、铁路桥梁的钢结构制造业,小到电子器件的行业)都可以提供对口的实习。

但是,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度不够,为学生提供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关联不大,甚至没有关联。这些企业认为培养人才不是他们的责任,对于接收学生实习,也只是把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并不是进行培训。学生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工学结合流于形式。

2 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中的作用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就决定了学校的教育离不开企业的支持。

2.1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途径

对于工学结合模式,有两个途径可以实施,一方面是通过校企合作,另一方面是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色、模拟真实生产场景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但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本过高,一般院校负担不起。而校企合作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也给企业带来一定效益。因此,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的最佳途径。

2.2 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桥梁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焊接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主要依靠企业,教师通过向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习,掌握焊接专业的生产技术、工艺、发展趋势等,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如我们焊接专业的教师通过暑假在企业实习锻炼,了解了焊接生产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见到了很多先进的焊接技术。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也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校企合作不仅提供给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桥梁。

2.3 校企合作是教学建设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人才需要,那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这就要求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方面都要与企业的需求相关联。因此,我们焊接专业在进行教学建设的过程中,都要通过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往届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等,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我们也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一起进行实训室建设等。可见,学校的教学建设也是以企业为基础的。

据了解,国际上流行的“双元制”、CBE和TAFE三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课程模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共同之处,就是十分注重实践,注重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3]。目前,高职院校已普遍认识到校企合作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形成多样化的工学结合模式。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选择适合焊接专业、我院和企业的运行模式,才能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及培养的焊接人才符合市场和企业的要求。

3.1 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院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工学结合的思想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和每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4]。我院焊接专业目前采取的“2.5+0.5”模式,由于学院教学条件的限制,在诸如焊接结构生产等课程的教学中,一些实践部分无法实施,致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未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在校内培养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联系起来,将部分实践教学放在企业完成,建立半工半读的制度。学生过早地和企业接触也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增加企业实习又必将缩短理论学习的时间。

传统的偏重课堂理论教学也不无道理,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学习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应当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增加企业实习的机会。一方面,筛选、凝练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将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暂时筛除掉,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结合实践自行学习。另一方面,缩短校内实践课时。很多院校在响应教育部“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时,只是片面地根据校内实训条件增加实践课时,并没有根据理论教学进行很好的设计和整合,可以将不必要的课时缩减,转换成企业实习。院校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实习,并将假期与这些实践课时联结起来,增加在企业锻炼时间及连贯性。

在以上改革的基础上,学院也可以继续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多元化考核等教育制度,以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要求。

3.2 健全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要想顺利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完善管理机制是基本保障。

3.2.1 明确责任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院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同样是企业储备人才,提高工人综合素质的保障。目前国内高级焊工极度缺乏,而高级焊工也是由初级、中级焊工在生产实践中逐步锻炼出来的,因此,企业对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责任。院校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为学生尽量创设更好的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焊接操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除此之外,要妥善选择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企业实习。

校方和企业要确定各自具体的权力、职责和工作任务,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确保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3.2.2 过程监控

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较长,有的实习点距学校较远,若监管不力,很容易造成“放羊”状态,校方应当派责任心强、管理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管理和辅导。实习企业数量较多时,校内教师指导不到位,相应的管理任务要由企业人员承担起来。

在顶岗实习中,“工”与“学”是互相融合、促进的,是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要防止学生“工”与“学”相脱离,因此要制订相应的实习计划和方案,要求学生填写实习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的工作和收获,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

3.2.3 政府提供支持

由于企业的被动性,往往导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其在教育体制中的核心地位,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德国“双元制”能够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也在于它拥有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体系作为保障。政府不仅应积极倡导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更应建立起促进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制定对学校和企业都有益的政策,这样才能促进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

3.3 提高教学条件

实训条件及师资力量都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在实训条件方面,我院目前已加大对焊接专业的投资,补充普通焊接设备,并计划购进部分先进焊接设备,为逐步建成“教学、培训、科研、生产”的实训基地努力。对于师资队伍,我院主要通过培训专职教师、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制定“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标准,并不断完善建设机制来加强师资建设。

3.4 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产物,其实质是院校和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预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企业按照协议安排学生就业。它架起了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拉近了院校与企业的距离,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提高院校办学水平和企业效益。近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我院数控、机电专业已与天津力神股份有限公司展开“订单式”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是关键,单

个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少时很难实行,而很多

(下转页)

(上接页)

机械制造类等企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量都很大,所以我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焊接专业教学条件、提高焊接人才的质量,利用自身优势赢得优秀企业的青睐和信任,拉动其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4 结束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培养焊接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深刻认识到焊接技术的重要性及焊接人才缺乏的紧迫性,努力培养适合企业一线工作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焊接人才,使职业教育和地方经济紧密相连,走互补、互惠、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培先,姚东伟.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2(8):164-165.

[2] 韩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30-31.

[3] 缪宁陵,宋建军.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职教论坛,2004(36):62-64.

[4] 刘凤云.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