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体验与感知音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体验与感知音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善于创设轻松、融洽的教学氛围,构建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乐于学习音乐,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与感知音乐的美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情境 体验 感知 创造 实践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教师要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轻松、融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广阔的音乐空间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情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知识。运用音乐知识。促进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音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

教师应本着“平等、尊重、信任”的原则,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同伴的角色加入活动,帮助引导学生认识新事物。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使教育活动在一种民主、宽松的气氛中顺利进行。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和谐可亲的教师面前,在愉悦、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才能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因而教师要在音乐教学的互动中。关注学生的每一份情感,对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对待学生要多一些交流和探讨。少一些命令与灌输,学生在这种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把学习音乐成为一种乐趣。学习音乐的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变接受为自主参与。让每一个学生畅游在音乐学习的殿堂之中。充分享受与体验学习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体验。如教学初中七年级《十送红军》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课件《长征》,让师生共同欣赏长征中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片断,以及军民鱼水情。然后师生在小组中讨论红军战士与人民的深厚情谊,在互动讨论交流中,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接着继续让学生欣赏红军与群众依依惜别的场景。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红军战士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后,接着播放《十送红军》的歌曲,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学习音乐的兴趣被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歌曲产生了共鸣。迫切想学会这首歌曲的强烈欲望,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的氛围越宽松。学生在情感投入就越多。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越浓厚。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体验音乐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善于创设生动活泼。所须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音乐美,情感得以激发和深化。师生也正是在特定的音乐审美的情境中,在触景生情的情感共振中,使学生获得了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如教学初中九年级的《春江花月夜》一课时,教师播放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的画外音和情景的展示。伴随着管弦乐队音乐声的展开同步进行。教师要求学生尽情欣赏课件内容,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入情地聆听,被栩栩如生的画面所吸引,被课件画外音那种美好生动而富有情感的娓娓之声所感染,学生此时都会沉浸于音乐审美的情境之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情感、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知的审美因素贯穿于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春江花月夜那种朦胧、凄凉之美,感悟出在春江花月夜中那种孤独、淡愁之情。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美术写生情境、表演活动情境等等,让师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了情景交融的音乐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音乐知识和能力的生成。音乐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形成和发展,因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应当让学生回归生活。在大自然中体验音乐的存在。如教学八年级的《给未来一片绿色》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到野外郊游,让学生在大自然的草地上漫步。欣赏树木给大自然带来的绿意。花儿给大自然美的点缀。让学生倾听树叶在风中的响声,倾听鸟儿吱吱喳喳的歌唱和小河叮叮咚咚地流淌……使学生感悟出大自然的美,感悟出大自然在美中演奏了各种各样的美妙乐曲。也让学生深切地感到保护大自然美的重要性。自觉养成爱护大自然的每一棵花草树木的良好习惯,在这种融生活与教学内容的情境中。学生会随着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不但感受到生活中有音乐的存在。而且对学习《给未来一片绿色》做到抒情而富有诗意地学唱。

三、营造音乐实践活动空间,体验音乐知识的美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在探索音乐教育改革、改变教学方法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空间里。不断地品尝音乐知识生成的美感。学生只有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主地在实践活动中去探寻、领悟、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音乐。

在音乐教与学的互动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情感的冲动不断加深,给每一个学生留有广阔的与不断拓展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有机会地进行表情演唱。尽情地抒感。使学生在音乐实践学习中受到美的感染。如教学初中九年级的《我的家乡多美好》时,教师可以先放课件“美丽的乌苏里”。学生沉浸在乌苏里美丽的景色和丰收场景以及繁忙的建设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乌苏里的美丽。接着介绍有关赫哲族的资料。向学生说一说赫哲族过去和现在劳动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然后,教师在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之时,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歌曲,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本课歌曲的重点和难点之后,学生很快地掌握这首歌曲的学唱。教师则适时提出:“你们能不能把歌词改一改。把我们家乡美好的特点写进这首歌曲里,然后进行分组比赛,看一看哪一个学习小组编得最好听?”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创造欲望被充分地挑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手里还不停地比画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着。各自在小组中给原曲添加自己家乡美好特点的新歌词。教师则在钢琴上弹起《我的家乡我美好》的曲子,学生听了乐曲声。自然而然地在小组里根据自己编排的动作和歌词尽情地表演起来。添加的歌词合情合理,十分贴切,准确地勾画出家乡的美好特点来,而学生那表演的眼神、动作充满了天真与童趣……在这种音乐实践中。师生都深深投入到了音乐情节的环境之中,陶醉在家乡美好景色与乡情之中,正是学生在这种实践中进行学习、表演、创作,达到了对这一课歌曲的体验与诠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音乐践活动中,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教师要在音乐实践中提倡并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在体验音乐美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而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让学生多听多想,不仅有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而且更能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因而教师要注重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像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听觉与创造能力共同发展。如教学音乐欣赏课《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二胡曲曲名的来历和华彦钧悲惨的身份,在分段欣赏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悲怆激昂的旋律声中联想华彦钧在黑暗旧社会里悲惨的遭遇,学生从曲调中体验出现实是冷酷的,华彦钧的心结是郁结的,他面对着黑暗的社会,既对旧社会充满不平与抗争。又对新生活充满了憧憬。对自身痛苦遭遇的无奈。学生在体验音乐意境与美感中,理解《二泉映月》所抒发的如泣如诉。如啼如怒的情绪,学生的想象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培养。

总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实践。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体验音乐美感。促进了学生能探索音乐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