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面临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面临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城市化为服务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前提,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升动力。

一、服务业对城市化的作用

(一)吸纳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促进城市化进程

农村牧区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内蒙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政府对农民进城务工条件的进一步放宽,越来越多的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并主要在服务业中就业。2008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输出已达255.3万人次,其中从事服务业劳动力人数为122.3万人,占总人数的47.9%。

城市化过程中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农牧区转移劳动力的主要渠道,而转移出来的农牧民的主要就业大都集中在餐饮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服务业之所以能够吸引更多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主要在于其就业成本低。技术含量要求低等。

(二)服务业是提升城市化质量的动力

服务业是城市化的重要经济源泉和后续动力,是实现城市经济聚集效益和外部经济效应的保证,是城市经济发挥扩散效应的重要条件。到后工业化时期,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大,服务业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作用日益显现。服务业之所以能够吸引更多农村牧区人口,主要在于服务业绝大多数行业都是劳动、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单位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大高于工业,而且等量劳动力就业所需的投入要小得多。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尽管人们消费的增长直接带来的主要是餐饮、住宿、美容、洗浴、家庭服务等生活业的发展,但由于生活业的发展会增加中间服务――生产的需求,如餐饮、住宿业的发展会对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物流等生产业产生极大的需求,通过需求的乘数效应,进而会促进生产业的发展。伴随生产业的发展,由于大部分生产行业,如计算机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法律服务等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会促进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收入的增加,这些从业人员作为消费者,其收入的增加必然导致对生活消费的增长,尤其对享受型服务如洗浴、旅游、文化娱乐等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生活业快速发展和水平的提升。

(三)服务业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业的发展是有利于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的。服务业总体上以较小的投资、能耗和物耗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有较强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缓解人口膨胀对土地的压力是有利的。服务业以较低的能耗和物耗,以及较少的污染创造较大的收益,从而能显著降低单位经济增量的污染物排放量,直接有利于污染控制。从以上可以看到,城市化通过推进服务业发展实现的环境效益是巨大的。

二、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现状

服务业是典型的城市产业,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内蒙古地区的服务业发展也是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本文运用内蒙古2000-2008年的数据来分析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服务业总量增长较快

服务业发展总体呈现平稳态势。2000年内蒙古服务业增加值为60524亿元,到2008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258329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3.26倍;2008年内蒙古服务业增长速度为15.5%,快于同期全国服务业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2000-2008年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为14.56%:2000年服务业占全区GDP的39.36%,到2008年这个比重变为33.29%,

(二)就业人数增加,比重提高

随着全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尤其是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区就业、再就业的矛盾日益凸现,服务业仍然成为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渠道。2008年,农村牧区输出到服务业的劳动力为122.3万人,占总输出人数的53.24%。2008年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了360.4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4.9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32.67%,增长了10.7%;2008年全区就业人数增长了21.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减少了12.6万人,第二产业增加了2.6万人,第三产业增加了31.8万人,服务业已成为吸纳第一产业人员转移的主要方向。服务业就业人数在缓慢上升,就业结构得到调整。

(三)服务业投资保持较快发展

2008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完成5604.67亿元,其中服务业投资额达到2422.47亿元,占总投资的43.22%。服务业各行业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侧重于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公共管理设施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侧重于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业。

(四)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40.5亿元,增长22.8%;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548.42亿元,增长14.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35.55亿元,增长8.7%;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6.85亿元,增长12.9%;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67.58亿元,增长4.7%。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高于上年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其增速在全国排第5位。2008年,房地产业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达736.0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3.2%,比上年上升1.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47%。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141.01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527.98亿元,增长12.9%。2008年,全区旅游业开发了多种形式旅游项目,使自治区旅游收入再创新高,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8.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54.93万人次,创汇收入5771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5.9%:国内旅游人数达3198.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22.4%。200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341.03亿元,比年初增加1387.12亿元,增长2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211.66亿元,增长26.4%。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4527.86亿元,比年初增加878.7亿元,增长23.3%,高于上年增速5.7个百分点。

(五)人均产值在提高,规模不断扩大

人均服务业增加值逐年增高,2008年内蒙古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1070.47元,比2000年增加了3.2倍,跟全国人均服务业9072.65元相比相差甚远,仅占全区人均C-DP的3.32%(如图所示)。

三、内蒙古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面临问题

(一)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严重制约服务业的发展

近几年内蒙古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严重制约服务业的发展,而低服务业发展水平也阻碍深度城市化。由于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城市,因此,发展服务业必须以城市化进程为支撑。长期以来,严格的户籍制度和城市劳动用工制度将农民牧民束缚在土地上,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资料。内蒙古仍有近六成的人口滞留在农村。2008年内蒙古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为51,72%,高于全国城市化率6个百分点。内蒙古城市化率只体现在数字上,然而城市化质量远远低于其他省市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严重滞后,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延缓了人口的集聚,最终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二)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较低

2000年,我区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9.94%,2008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4.5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67%和66.83%。可见,服务业对GDP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而第二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信息咨询、计算机服务、软件业、金融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为标志。内蒙古服务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的发展。2008年,内蒙古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55,13%,而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行业所占比重仅为18.06%,低于传统行业37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劳动力素质低

推动服务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必然要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撤乡并镇政策的实施,农牧区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多数转移劳动力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服务业,2008年,内蒙古农牧区输出劳动力中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数占服务业劳动力的28.45%,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劳动力占20.59%,其他服务业占5%:文盲占2.36%,初中以上占78.45%。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远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随着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业在进一步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时候,如何吸纳到能胜任就业岗位的劳动力已成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五)对服务业投入力度不足

2008年,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596.44亿元。分行业来看,对工业的投资达2881.7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5%:而对服务业的投资为2428.05亿元,仅占43.4%,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其中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的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9.7%,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投入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6%,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投人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9%,上述几大行业投资比重均比上年有所降低。由此可见,2008年我区对服务业的投入不足,特别是对服务业中新兴行业的投入较少。

(六)开放程度不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

我区服务业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市场化程度不高,垄断经营项目较多,市场准入限制较多。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外,其它众多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银行、保险、电信、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行业对非国有经济和外资都有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资源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对策建议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服务业发展

城市化带来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效应,使生产的中间投入增加。社会对生活和生产服务的高需求,就可达到支撑服务业部门形成和发展的起点规模。只有加快推进城市化,实现农牧业人口的非农化和农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才能够为服务业创造需求。从长期看,城市化对服务业增长将会产生持续的正向拉动作用,只有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服务业的经济总量才可能提高。我区在实施城市化促进服务业增长的政策上,应采取长期的稳健政策导向,为服务业发展注入长期的宏观动力。

(二)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适当增加劳动密集程度高及非公有制部门的比重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本标志,同时它还具有行业多、门类广、服务要求强、劳动密集等特点,对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有着别的产业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劳动力需求的实际情况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依据内蒙古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目前既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更要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适当增加劳动密集程度高及非公有制部门的比重,以实现产值与就业的协调增长,同时还要注重金融信贷、现代物流、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社区福利等新兴行业的发展。通过对现有的资源及资金、技术管理的引进,实现行业规模扩张及优化。用现代服务业的理念、现代经营方式,实现传统行业的产品创新和新兴行业的发展。

(三)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水平,稳定就业

近几年来,我区城镇居民和农牧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提升整个经济对于服务业的需求。增加居民收人的最好途径就是增加就业机会,我们要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的积极作用,加快服务业发展,拓展居民就业渠道。要进一步完善并坚决贯彻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等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各级政府在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供优质就业服务,让更多的下岗及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整个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就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带给我们的压力,使国民经济尽快走上正常轨道。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二是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扩大就业:三是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积极应对目前就业难状况:四是认真作好对返乡农牧民工就业服务工作,

(四)加大对服务业投入力度

目前,服务业的投入主要表现为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和金融信贷支撑,因此,拓宽投入渠道是有必要的。一是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用足国家信贷政策。用经济手段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市场准入条件、有竞争力、经济效益看好的服务业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二是要依靠西部大开放这一机遇来引进大企业,加快自治区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和重点行业的建设,使其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三是在积极引进技术和项目的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人才。人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才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努力改善我区发展的软、硬条件,依靠资源和环境从国内外市场上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

(五)抓好政策落实,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鼓励扶持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自治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60条政策,重点推进落实服务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政策以及市场准入、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二是积极推进能够市场化经营的部分社会事业领域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改革,落实公平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资本投入等政策。积极引进区外现代服务企业,承接国际、国内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加快提升自治区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