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业成长不妨以长补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业成长不妨以长补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其侧面的最短木板的高度,要增加木桶的盛水量,只有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木桶理论”。运用到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木桶效应”。据此,教师专业发展就有了“补短”的标准,教育管理中就有了对各种目标管理“缺一不可”的“均衡规定”。

其实,一个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一些农村教师,其专业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某个人总有一两个方面的特长,带动其他方面发展,有的甚至只是由于某些方面的超常发挥,引导他走上了专业化的快速发展之路。

有一位乡村小学教师,30多年都在山村学校任教,他只有中师学历,后来通过自学达到本科学历。他任教期间很少有时间走出去参观学习,没得过多少荣誉证,也没有发表过多少教研文章,一直默默无闻,如同村里春种秋收的勤劳农民。但是他有一个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写生活随笔。随看随写,随想随写,看得多写得多,就有了能够迁移教学的悟性和灵性。他教作文经验丰富,每届学生都十分爱好作文。他的学生获得省级作文大奖后,被媒体采访时道出了这位教师许多鲜活的教学方法。随后,这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这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是“均衡”的,除了作文教学,其他的教学项目并不突出,但这个“长项”成就了他的专业成长高度。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都证明,教师不一定一开始就“样样强”,起步阶段,往往从一个“特长”发展起来,或者精于课堂教学,由几节优质课激发信心,逐步深入研究教学规律;或者善于辅导学生,由学生的诸多荣誉带动自身的学习和探索;或者潜心教学研究,从几项课题起步,成为“研究型”教师。这些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例子,证明“长项决定专业化高度”。它与短板决定“盛水量”的“木桶效应”正好相反,可以称之为“反木桶效应”。

根据“反木桶效应”,学校应以“教师具有内在学习力”为前提,建立相对宽松的学习研修制度。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学习者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中,勇于上进、期望专业成长是教师的思想主流。学校制定的制度应多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多一些激励性的引领,多一些服务性的措施。对教师整体性的阅读范围、研究方向、教学方法、成长规划等应当允许有个人的特点或者个性化的追求。目前有的学校存在业绩考核“封顶”的现象,就是将考核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小项目,每个项目确定一定的分值,达到最高分后,即使这方面的成绩再多也不再加分。这种评价标准会给教师一种消极暗示,不利于教师长项的发展。在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文化的感染和熏陶,真正调动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并使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到幸福与自由。

对教师个体来说,顺应“反木桶效应”,则要有敢于“扬长”和“冒尖”的勇气,努力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有一位教师,在读师范时就练就了书法功底,尤其擅长写毛笔字,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参加工作后他先任语文教师,后任教导主任,虽然也有人知道他有这方面的特长,但一直没有派上用场。几年后,学校几经论证后开设了“小学生书法”课,他才找到了用武之地,亲自编教材,写教案,指导学生练习,组织开展展览和比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同时,他个人的教学成绩也有所提高。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