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困境与出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困境与出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缓解中小企业当前的生存压力,我们每个有责任感的从业者必须认清形势,调整战略。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需求下降

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下行,直接导致国际需求下降、企业出口增速回落。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5.7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内的通货膨胀也导致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生产成本上升

1.融资成本上升

从2007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17.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7.47%,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

2.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用工成本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平均增加了20%~30%。

3.资源环境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

进口的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随着国家对环保的强制性规定,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在上升。

4.出口成本上升

外汇汇率和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对中小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影响。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20%,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7.22%。同时,出口退税率或下调或取消,一些传统行业出口退税率从13%骤降至5%~8%。

融资困难加剧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只有10%左右,80%的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得不到满足。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了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广东的一项调查表明:95%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中小企业困境的社会影响

中小企业之困首先影响到的是就业。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载体,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倒闭的小企业过多,必然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其次,中小企业经营之困,还会波及到整个产业链,会很快影响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第三,中小企业之困,还会影响社会的供应。绝大部分消费品是中小企业生产的,如果这些企业出了困难,就会增加市场供给障碍,要么是短缺,要么就是涨价,进一步加大国民经济的调控难度,影响国民经济的活力。第四,中小企业的经营之困,也会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中小企业的出路

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要缓解中小企业当前的生存压力,最迫切的是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这需要政府和中小企业自身通力合作。其一,政府应及时为中小企业“输血”。包括减税让利、财政补贴、扩大银行信贷、加速折旧、降低土地使用成本等。其二,中小企业自身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争取资金,渡过难关。比如,减少存货,有订单之后再从事生产,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以节省流动资金占款。生产有市场的商品,暂时没有市场的生产线、设备,不用的厂房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盘活,适当减少企业损失,和优势企业联合重组等。总之,尽一切所能地开源节流是目前企业自救的根本。

中小企业的未来之路

中小企业当前的困境或许只是一个开端,随着国内法律和政策的完善与生产要素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众多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中小企业的未来之路应该怎么走?

1.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方向

很多中小企业不重视管理,不重视人才,这种观念要彻底摒弃,必须把管理和人才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因为人才关系到企业的创新、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探索:

1)遵循经济规律,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在这次危机中,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所受到的影响是有别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三种类型的企业:一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二是产品附加值低的出口型企业;三是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而另外一些行业的企业却发展良好:一是依靠软要素投入的文化创意企业;二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这种差别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从事的是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样的企业显然是不能长久的。因此,中小企业要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尽快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上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的发展道路。

2)开拓国内市场,减少对外需的依赖程度

为了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中小企业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我国有8亿农民,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是,广大的农村市场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农村保险、金融、技术培训、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等供给严重不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必将为这个市场的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小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开拓农村等国内市场,减少对外需的依赖程度。

3)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走出国门,在国外直接投资设厂或建立销售网点,可以减少商品的流通环节,增加中小企业的利润,不失为一种可以考虑的选择。当然这要建立在对国际投资环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4)把产业向中西部内陆转移

东部地区由于起步早、发展快,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居高不下,企业转型的压力更大。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就业形势严峻,既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资源价格低等客观优势,又具有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当地工业发展的主观愿望。因此,一些东部地区中小企业可以考虑把产业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

2.政府的职责

1)完善政策法规,还中小企业国民待遇

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此外,中小企业在一些方面不能享受大企业同等的待遇。这就需要政府完善政策法规,对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一视同仁,甚至在税收、财政等某些方面给予照顾。政府应该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技术支持体系、财政支持体系以及产业支持体系等,通过相应体系的完善,把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

2)完善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角色也要不断转化。服务型政府将不断代替行政主导型政府。为了配合中小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人才和技术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吸纳人才的有利条件,由于缺乏人才,技术创新就更加困难,发展就无从谈起,政府可以发挥中介桥梁的作用,把中小企业和当地高校、科研机构联系在一起,产学研相结合,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难题。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出台具体的产业指导目录,以供中小企业参考。取消中小企业在一些行业的市场准入壁垒,放宽中小企业的投资领域,以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的风险更大,在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市场开拓服务和出口信用担保服务。中西部地区区位不佳,对出口加工型企业不利,如果基础设施落后的话,物流成本的上升就会大大抵消生产要素成本的下降,这不利于中小企业产业的地区间转移。为了吸引中小企业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当地政府应该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工作,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