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秋菊的困惑与艾琳的收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秋菊的困惑与艾琳的收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两部相似的法律题材电影――中国的《秋菊打官司》和美国的《永不妥协》都描写了两个执着的女性打官司的故事,但在影片中她们打官司所得到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这不仅反映出了中关两国民众的诉讼观的不同,更进一步揭示出中关两国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差异。

关键词:法律文化 民族心理 “礼”与“利”

一《秋菊打官司》与《永不妥协》两个貌合神离的故事

1992年,中国导演张艺谋以半纪实手法拍摄了也许是他这一生中最优秀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影片推出后受到好评。获199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巩俐获最佳女演员奖和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双奖。这部法律题材的电影因其内容的特殊性引起广泛关注,被作为普法或是大学课堂教学的活教材,甚至影片本身也引起了一起名誉权官司,并导致理论界的一场论战。无独有偶,7年之后,有“电影神童”之称的美国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拍摄了后来被称为美版“秋菊打官司”的影片《永不妥协》(Erin Brockvich又译《艾琳-布洛克维奇》《阿莲正传渤.此片同样让女演员朱丽娅・罗伯茨(JuIia Roberts)赢得一尊奥斯卡小金人。这两部电影看起来都是描写了两个女性执着地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的故事,但“执着”背后的原因却大相径庭。

《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万家诉讼》。主人公秋菊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因为村长踢了她丈夫的下身,所以和村长打起了官司。她在整个官司中的唯一要求就是“要个说法”――就是村长踢了人也不能没有说法,应该道歉。为此,她几次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克服了层层阻力(主要是来自村里人的闲言碎语和家人的反对)来到乡上、县上和市里,几度打官司,却几度失败。但到了后来在秋菊不再想打官司的时候,村长却因为踢人已构成轻伤害,而受到国家的法律追究。

《永不妥协》则是根据发生在美国的一桩真实案件改编。小镇上.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单身母亲艾琳・布洛克维奇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但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她丢了工作,又被汽车撞伤。更令人沮丧的是她委托的律师还把她的撞车官司打输了!自知理亏的律师只好接受艾琳的要求,同意艾琳到律师事务所担任助理的工作要求。没想到文化程度不高的艾琳工作非常努力负责,在工作中她发现了当地一家大公司污染环境并且给当地居民造成身体损害的事实。她决定深入调查,以了解更多情况。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阻力后,她拒绝那大公司对她的收买而坚持公司。最终,没有经过正式审判,而是通过法院的“具结裁判”的方式与被告达成和解,得到一笔数额惊人的身体损害赔偿金:三亿三千万美元。艾琳自己也摆脱了困境,和她的律师上司一起成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二、对影片的法理分析

《秋菊打官司》中秋菊虽然很执着于“打官司”,被有些人认为是反映了中国农民法制观念的进步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但事实并非如此。秋菊打的完全是一场“糊涂”官司,她只是想请“政府”为她被村长踢伤的丈夫“要个说法”。请注意:秋菊讨“说法”的过程并非都是打官司,前面到公安局“讨说法”是寻求行政解决,后来到法院进行行政诉讼才是真正的打官司。而且秋菊到法院去打官司完全是在热心人旅店老板、公安局长和律师的鼓动之下才进行的!可见,秋菊其实并不清楚自己从事的每一次法律行为所指向的明确后果,因此说这部影片反映了农民法律意识的觉醒,是站不住脚的。

影片中村长踢了秋菊丈夫的下身.在乡公安特派员的调解之下,予以金钱赔偿,本来事情就应到此为止了,但由于村长的傲慢(或者说维护自己一村之官尊严的做法),被激怒的秋菊没有接受调解,她来到县公安局上访,县公安局认为乡里的处理并无不妥,因而维持了乡里的决定。秋菊不服。继续上告,到市公安局进行行政复议,在市公安局做出维持县公安局的处理决定的情况下,案件终于进入行政诉讼阶段,到了法院。结果在诉讼中,她发现多次帮助她的公安局长竟然成了被告,这就使她不太能接受了。在等待法院调查此案的过程中,怀孕的秋菊临产了,恰恰是在村长的热心帮助下,秋菊顺利生产。秋菊对村长万分感激,官司的事情也不提了。但此时秋菊丈夫的伤情鉴定出来了――已构成轻伤,村长因此被拘留。

秋菊的官司结束了,但秋菊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东西(来自村长的道歉),而是使村长进了监狱,这是她所不愿看到的,看到村长被押上警车,秋菊的眼睛里闪过“茫然而困惑的光芒”,她再也没想到她一次又一次的打官司获得的竟是这样一个结果!

让我们再用法律的目光审视《永不妥协》中的艾琳吧。和秋菊茫然地讨要说法不一样,艾琳以及她帮助打官司的小镇居民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和电力公司对垒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利益补偿。从这部影片反映的内容来看,只要自己的利益获得了保障,好像美国人其实也不愿上法院打官司――包括影片中的“真正”的律师,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上了法院,自己的官司也不一定能赢,或者即使能赢,也很有可能“惨胜”,因为判决之后还可能有电力公司上诉:而即使上诉失败,电力公司~定会想方设法拖延支付款项的,到那时,很多因污染致病的受害者可能就等不及了!对艾琳、律师和小镇的居民而言,能够及时、足额的获得经济赔偿才是最为关键的。在影片中,要不是因为电力公司开始答应支付的赔偿金太少,艾琳他们早就应该和公司达成和解了。当然,在最后电力公司让步的情况下,艾琳和小镇的居民适可而止地放弃了让公司身败名裂的机会,而选择了与其庭外和解,达成妥协,从而获得了法律上的成功。

三、对影片的民族文化心理分析

(一)表层差异:官司背后关于法律公理和社会正义的不同理解

在美国的影片中,艾琳他们在和电力公司达成和解后能得偿所愿,表明了美国法律文化的两个特点:折衷和实用主义。因为有这些特点.美国法律文化中有一些我们没有的东西:如“辩诉交易”等等。这在很多人看来有些不可理解,这样做法律的正义性(或者说公正性)如何体现呢?

其实法律本身就是各种价值在相互妥协中的产物,它在实施过程中当然避免不了各种价值的冲突和整合。我们在看一个具体的问题时,如果仅仅看一个方面往往是无法正确理解的,还应当从社会这一大的方面来看,这样才能对人的行为加以全面的解释。在艾琳的故事里,小镇居民获得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艾琳和她的上司也挣到了一大笔钱,那个污染环境的公司也没有因此倒闭,最重要的――相关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从这个角度理解,放弃诉讼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里,人的尊严固然是重要的(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小镇居民的整体利益,艾琳拒绝了电力公司对她个人的金钱诱惑).但对于尊严来说,权利和因此而产生 的实际的经济利益也同等重要。因此,在他们获得了那笔巨额赔偿金后,也可以和那家造成污染的公司达成庭外和解。

其实,艾琳他们的做法在美国并非独一无二,据统计,在当代美国现实生活中,每年没有经过诉讼就解决的民事案件就占整个民事案件数量的95%因此,可以说美国人对待法律的态度是喜欢用法律解决问题,但不一定非要对簿公堂。

再看看秋菊吧,一般认为,中国人是不愿打官司的。有所谓“耻讼”和“厌讼”之说。费孝通先生在他的名著《乡土中国》就专门表达了这个观点。在影片中,执着地要打官司的人只有秋菊一人,大家几乎都是反对或者观望的。

秋菊之所以打执着官司的原因,就是“一根筋”的想法一她的丈夫被村长踢了,而且踢的部位是象征着男性尊严和担负着传宗接代重任的下身,侵犯了其做人的尊严,因此要村长给他们一个“说法”――道歉。村长不道歉。就寻求政府帮助,要他道歉。于是就去打官司,其实秋菊其实并非是打官司,而是向村长“讨说法”。也因此秋菊发现热心帮助她的公安局长成了被告,她就不干了。用秋菊的话说你开什么玩笑?我想告的是村长,又不是严局长,严局长是好人,这官司我不打了!还是在律师的百般解释――告局长如果赢了就能向村长讨到说法一她才同意把官司进行下去。这里,法律似乎在和秋菊这个农妇开玩笑,但更大的玩笑还在后面,在她不想告村长的时候,法律却把村长送进了班房!

通过打官司,秋菊并未得偿所愿。她打官司的结果,正像一首歌里唱的“你给我的不是我想要的”。为什么会这样?从影片来看,还是因为中国农民对法律明显水土不服,不懂得在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如何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比如调解),而是将法律单纯理解为诉讼、“打官司”,当然不能够使这个案件获得好的法律实效。

(二)深层差异:“礼”与“利”的不同追求

《秋菊打官司》一片中,村长之所以拒不给秋菊“说法”的原因其实涉及到尊严问题,即传统的“礼”的问题。因为作为~村之长,如果他道了歉,村长的威严就受到了挫折。在秋菊生活的村子里,村长就像过去中国传统社会里大家族的族长,是享有很高威望和实际权力的。对于一般的村民.村长可以像教育子女或是家族里的晚辈那样,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当然村长觉得自己打人是理直气壮的。不打这些人如何听话?村长的工作如何做?村长之所以对秋菊告他感到很愤怒也正是因为――秋菊让自己当了被告一因为中国以刑为主的传统的法律文化让人觉得:好人是不会当被告的。当了被告就会非常丢人,这也是当秋菊发现公安局长成了被告感到非常不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旁观者的村里人为什么要反对秋菊打官司?除了中国人传统的一般性“耻讼(厌讼)”心理之外,还有就是因为秋菊要告的人是村长,是相当于过去传统社会里的族长(家长)似的人物。你如果告他就是“以下犯上”,是违反“礼”的。但是秋菊要打官司并不是仅仅因为村长打了她丈夫,而是因为踢伤了下身可能导致无法生育,那可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秋菊告村长违反的小“礼”相比,村长违反的是更大的“礼”。因此秋菊不顾村里人的反对。执着地要告村长以维护自己的尊严,也就是维护了“礼”的尊严。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秋菊这样不惜一切代价“一根筋”去打官司的案件时有发生。比如几起发生在云南和南京的几乎相同的案子:两家农民为了确认对一头耕牛的所有权,不惜动用DNA亲子鉴定的方法(做一次DNA鉴定要4000到7000多元不等,而一头小牛才价值1000多元,诉讼成本明显偏高)。此时对于这些农民来说,相当于农民命根子的耕牛属于谁恐怕已经成了次要问题,做人的基本尊严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打赢官司(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打官司时可能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和秋菊相比,他们似乎更为执着,但同样也并非是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实际“利益”,而更重要的是涉及道德的面子问题,中国人俗语说“不蒸馒头争口气”,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

和中国人相比,“美国人喜欢打官司是世界公认的。”,但是美国人并不一定要通过“打官司”来区分到底谁对谁错,美国人打官司的目的性很强.就是通过法律获得实际利益,从而也客观使社会达到和谐的状态。美国人注重实际利益.也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强于中国人。

进一步说,美国人一向信奉这个理念“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美国人为了成功获得实际利益会作很多努力,包括和对手达成妥协,从而达到和谐的状态。这和中国为了和谐而妥协,并不过多考虑个人利益是不同的。

结 语

与中国法律电影的寥若晨星相比,美国法律电影的精彩纷呈早已令我们司空见惯。然而这一现状是与美国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分不开的,特别是英美法系所特有的对抗式的精彩的庭审过程,常常是注重影片可看性的美国电影重点表现的对象。《永不妥协》虽然几乎没有描绘法庭论战的场面,但剧情仍然精彩。通过导演不动声色的叙述,我们仍然可以处处发现美国法律文化对美国社会的点滴影响。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美国人能在合适的时机达成妥协。是啊,连《黑客帝国》中打得昏天黑地(并非夸张)的两方都能和解,人们为什么不能呢?其实,导演索德伯格的目的也并非就是要宣传美国人的法律意识很强,而是通过描绘艾琳的故事讲述那个有些老掉牙的“美国梦”故事――只要努力你就会成功。当然他做到了。而女主角的精彩演出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其实秋菊虽然执着的打官司,但她也并非没有妥协与和解的机会,因为她和村长的矛盾其实就像家里人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在影片的尾声,因为村长积极的帮助即将生产的秋菊,秋菊已经不打算再打官司了.但法律却终究没有给她带来和解。其实这部影片并不是反映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刻画一个执着而又不失真实的女性人物形象和给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或许才是张艺谋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做的更加出色。

当然,刻画精彩的人物是导演追求的目标.而我们也正是从这些人物的表现中了解到中美两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巨大差异――特别是法律文化心理的差异。反之,法律文化心理的差异也使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影片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