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奇幻基地:苦心经营,只为责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奇幻基地:苦心经营,只为责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奇幻文学(或称奇幻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奇幻”一词是由英文“fantasy”翻译而来。1992年,台湾奇幻文化艺术基金会的负责人朱学恒,在台湾的老牌电玩月刊杂志《软件世界》中开设为期一年半的“奇幻图书馆”专栏,“奇幻”一词便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二十世纪以来,存在对奇幻文学的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内容划分,可分为魔幻小说(代表作有《哈利・波特》、《魔戒》)、日式奇幻小说、边缘幻想小说(正统奇幻小说与恐怖小说交界的产物)、玄幻小说(具有中国特色的幻想小说)等分支。

奇幻之风,绚烂诡异的景观

2001年年底,一部名为《魔戒》(又名《指环王》、《魔戒之王》)的电影被引进台湾,在当时奇幻文类尚未被普及的岛屿上掀起轩然大波。《魔戒》三部曲连续上映期间,出版商也趁着电影的热潮着手故事的出版。当时,被冠以台湾“奇幻小说鼻祖”的奇幻文学爱好者朱学恒,在9个月时间内将《魔戒》三部曲重新翻译,书出版后在台湾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三个月之久,创下60万册的销售纪录。随后,朱学恒遇见城邦出版集团的黄淑贞,并一同策划奇幻基地出版社(以下简称奇幻基地)这一事业体,定位是“引进欧美一些大家听过但没看过的小说到台湾来”。经过8个月的筹备、规划,奇幻基地于2002年3月成立,其主要的出版路线将包括恐怖(Horror)、科幻(Science Fantasy)、奇幻(Epic Fantasy)及参考书籍(Reference)四大类型,计划相应推出战悚之城、迷幻之城、魔幻之城、创作之城、圣典(工具书)等书系。

2003年2月,通过黄淑贞女士的引荐,杨秀真来到奇幻基地任职。此时,奇幻基地已从2002年11月以来陆续推出《刺客正传1:刺客学徒》、《神之传说》、本土创作《镜之国》系列等作品,以及圣典《奇幻文学写作的十堂课》。

杨秀真说起《刺客正传》一书时,言辞之间满溢激动之情:“这是我最欣赏、最真心推荐的一本书。它的设定很简单,在一个皇室私生子身上预设贵族与凡人的魔法,这两种魔法的对峙形成矛盾,剧情围绕这个矛盾铺展开来,作者的巧思也让人物形象异常立体。最难得的是,它鲜有地写出了人性,读者很容易一下就掉进场景中。”正如杨秀真所言,《刺客正传》相对风靡一时的《魔戒》,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空间架构,都显得更“平易近人”,这种“轻”度奇幻对初次接触奇幻文学、对魔法设定和魔幻背景不甚了解的读者来说是很好的入门读物。此系列由于长期受到各层级的奇幻爱好者喜欢,奇幻基地将版权续约保留至今,每年均有再版出售。而紧随其后出版的,是作为作者大卫・艾丁斯(David Eddings)向奇幻文学教主托尔金致敬之作――《圣石传说》,此作充分延续了《魔戒》纷繁有序的人物布置和架空世界,两者的“重”度可谓不相上下。

《刺客正传》与《圣石传说》系列,一“轻”一“重”,吸引了从入门级到资深级的奇幻迷们,奇幻基地由此圈到最早的一批追随者。此后,由时任奇幻基地总策划的朱学恒亲自选定引进的其他多部奇幻作品也按计划纷纷出版,这个时期以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奇幻基地引进的作品都偏向厚重的古典奇幻小说,网罗了多数欧美奇幻大师的代表作。

精心经营读者群,赋予奇幻价值和意义

初入奇幻基地的杨秀真,除了做编辑工作,其余时间一头扎进奇幻基地网站建设的工作中。逐渐完善的网站,首先罗列出出版品清单以及每部作品的简介,以便读者搜寻检索;同时,通过定期社内消息,让读者获悉奇幻基地最新动态;最重要的是,通过网站上开设的读者讨论区与读者密切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收到读者第一手反馈意见,也是了解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在解答读者问题的基础上,获得读者的更多信任,这对于巩固和扩大市场有很大帮助。

自2004年起,讨论区延伸出博客(台湾称为部落格),痞客帮博客的简单界面更便于发文和讨论,这对于奇幻基地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值得高兴的事。

说到奇幻文学的读者,很多人可能会认为都是青少年。实际上,大多数人进入正统的经典奇幻小说世界的时候确实是在青少年期,但他们一旦通过游戏、小说、动漫等方式真正融入后就很难改变,以至于当他们历经升学、工作、成家之后,仍然会抱有兴趣和热情。台湾很多人,诸如奇幻文学翻译家蒋镜明和奇幻文学作家谭光磊,都是“喝着《龙与地下城》的奶长大”,而今他们都过了而立之年,但依旧对奇幻事业不离不弃。奇幻基地的讨论区与博客,都是“希望除了出版品本身以外,还可以借此经营这样的一个忠实社群。我们不可以辜负他们的热情和忠诚。”杨秀真如是说。

多数人都会为他人对某种事物的迷恋表示不解,这种不解又是相互的,就如男人之于女人对韩剧的迷恋。但只要能被解释,一切都说得通。奇幻文学的“粉丝”也许会告诉我们,他们对奇幻的迷恋,不光因为剧情本身,还因为它在被赋予在逻辑能够被解释的超能力的前提下,当深陷困境时仍能脱身,可以被代入英雄的角色,这些正是他们想要的,而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无可实现的。这正是奇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困境之下,责任与使命的坚持

2010年,奇幻基地引进布兰登・山德森(Brandon Sanderson)的《迷雾之子》三部曲。难得的是,在台湾奇幻文学归于平淡的时候,《迷雾之子》以纯正的奇幻风格被读者看好,登上畅销书榜。

虽然类似“一个激灵”的事件偶有发生,但台湾奇幻文学市场趋于平淡却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奇幻文学时常以“周边产品”的身份出现(例如1998年,“龙枪”系列小说因同名桌上角色扮演游戏而引进出版),然而但凡出现的产品,都必须以主体的角色面对市场的考验。

“2008年以前,台湾已经基本上把欧美那些讲得出名字的奇幻大家的作品都出得差不多了,新的作者因缺少地位而对奇幻迷的挑剔口味难以适从,台湾的市场局限性因此显露出来。另外,在奇幻市场的消费群体没有太大起伏的前提下,有大量其他类别的优秀产品涌入市场,悬疑、惊悚,甚至包含一点超自然却非奇幻的作品,数不胜数,奇幻文类的市场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当之前的奇幻作品出得太多太全的时候,一些原本对奇幻有点好奇的人会因为作品数量太多而无从选择,随手一翻就会心生恐惧――每一套都那么沉重、那么浩大,于是默默退出。等到新的作品出来,即使被告知“真的很棒!”,读者可能还是会因为“厚重、浩大”的最初印象而却步。杨秀真说:“台湾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快到把某些不是那么懂奇幻但又很好奇的读者给吓着了。他可能觉得每一个‘坑’都好大,跳进去以后,一时半会根本不知道哪些作品真的好,哪些作品不好。” 杨秀真强调,核心奇幻迷仍旧有不少,但是数量上已无法支撑一个出版社继续独立制作。

近几年,数字出版盛行,在传统出版面临诸多机遇的时候,奇幻基地的引进产品却因版权限制无法进行延伸出版,对此杨秀真不时生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叹:“每一套书的引进,从版权接洽、翻译,到出版、推广,都花费大量心血,却仅限于非常有限的市场、单一的出版模式下去经营。虽然这是市场规则,必须严格遵守,但我们确实也会有遗憾。”

面对以上种种困境,奇幻基地在坚持做奇幻文学的前提下,设立两个方案:一是出版大量奇幻文学新书,新生作者和作品种类都大量拓展,以弥补经典正统奇幻市场萎缩的情况;二是转型,挖掘能迅速带来盈利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跟奇幻有关,但又不能划入严格的奇幻文学,前提是继续履行对读者的责任,继续坚持出版有存在意义的经典奇幻文学。最终,奇幻基地选择了后者,盈利解决生存问题,而对于正统的奇幻文学的坚持,是因为“对出版秉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畅销作品与经典作品配套出版,既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保持品牌。“奇幻基地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这是我们的标准,不会轻易放弃。只是有时候我总会有私心,希望有一个更高、更多元的标准让我们去追求。”杨秀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