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融危机下证券投资者心理障碍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融危机下证券投资者心理障碍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金融危机下的证券投资者之心理问题的表现

二战以来,全球发生了两次灾难性的金融危机。第一次是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股市跌幅达30%~60%。第二次是自2006年上半年始于美国,迅速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的股市皆纷纷暴跌,跌幅大小不等。出口贸易锐减,市场消费不振。这次金融危机比起1997年那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A股的跌幅在这次金融危机背景下同样难逃厄运。自2007年7月16日的6124.04点降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点,跌幅超过70%。可以说,现在没有被套的股民是凤毛麟角,深套其中的是不计其数。尽管中国股市的此番下跌因内忧外患所引起,但现实利益的受损,加上某些舆论的误导,有些股民的心理状态已经出现了问题,甚至很严重。目前,股民主要的心理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情绪低落,丧失信心

股市的暴跌,大部分股民损失惨重,情绪低落,而且不仅仅使股民对股市本身丧失信心,更为严重的是对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管理层丧失信心,从而导致中国股市的信用危机。

(二)困惑不解,心存抱怨

近期大多数股民们在证券市场不仅没有赚到什么钱,反而赔了很多。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尚好”的情况下,中国股民的财产性收入却得不到体现,于是,股民对国家金融政策的抱怨、对政府管理层的抱怨也就成为必然。

(三)爱恨交加,脆弱恐慌

股民是爱恋股市的,同时也恨股市。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不少被深套其中的股民产生了认为股海浮沉中的无助感,悲观失望心理表现十分明显,因而变得极其脆弱,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产生恐慌心理。由于这种无助感和恐慌心理,不少股民度日如年。期盼行情好起来的希望总是在等待中破灭。

(四)自暴自弃,自伤自残

股民具有作为“人”的共同心理,成功时难免自我陶醉,失败时难免动摇自信心。股市投资长期亏损所产生的强烈失败感极易使当事人产生沮丧情绪,甚至丧失信心。平时表现为突发性地沉默寡言、唉声叹气、自暴自弃等,极端的表现是自伤自残,甚至自杀。

(五)行为过激,冲动闹事

少数的股民在屡买屡亏、一买就套后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种仇视心理,甚至采取一些过激的非理。比如对荐股机构或荐股者实施报复,采取贪污盗窃等行为去弥补损失,冲击证券交易场所,到相关场所聚众闹事等。此外,股民中有的还表现为脾气火爆、血压高、心慌、焦虑、抑郁、神经过敏、情绪不稳等各种各样生理症状。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证券投资者之心理疏导的必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4月,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2521.78万,现在中国差不多10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开了证券账户,其中个人投资者占九成以上,而且以“生手”居多。股市是一个收益与风险并存的竞技场,投股者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既能够享受投资收益所带来的愉悦,也能够承受一定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不管炒股顺利还是受挫,都能保持心理上基本稳定,以适应股市行情的变化无常。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所以,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证券投资者进行心理疏导尤其必要。

(一)有利于重树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中国证券市场自1990年创办与运行至今,将近20年。对投资者来说是尝遍酸甜苦辣的二十年。尤其是2007至2009这三年,投资者的心情随股市而大起大落。他们在对股市充满欲望的时候,转而悲观失望,更多的是对股市本身丧失信心,更为严重的是对包括监管部门在内的管理层丧失信心。因此重树他们自信心的心理疏导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有利于平复投资者的情绪

持有股票既能吃息分红,又可转让流通,从买卖差价中赚取收益。但是股市的现状是有人赚、有人赔。人们形容股市像“潮水”一样有涨有落,股民处于涨落之间,谁也难以保证自己永操胜券。故参股者在做最好的打算的同时,又要做好最坏的准备,提高心理承受度。正确看待暂时的失利,一次失败可以获得下次成功的经验。既然挫折是无法避免的,就应该学习如何提高挫折承受力。相关疏导可以使每一个参股者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失利时不灰心丧气,沉着冷静,理智分析行情,果断采取对策,摆脱困境。

(三)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发展

中小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是证券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没有中小投资者的广泛参与,证券市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证券投资者强调“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意识,可以使其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这个市场,摆正心态,理智和理性投资,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四)有利于保障和谐社会的创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然而,股市动荡带来了一些不和谐因素,比如资产缩水、家庭冲突,个人郁郁寡欢、牢骚满腹,甚至出现高血压、心慌、焦虑、抑郁、神经过敏、情绪不稳等症状。有些个人是不宜进入股市的,诸如,生活上遇到重大挫折者、人际关系长期紧张、独身孤僻、婚姻破裂者、性格内向、自卑和虚荣过度者及对他人的评价、关注特别敏感者。这类人群在股市受挫时易于诱发心理障碍,甚至会发生意外。因此,必要的心理疏导符合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宗旨。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证券投资者之心理疏导的方法

如果我们的管理层、有关机构、媒体不能正确认识股民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疏导措施,从而防范极少数股民的非理,就很有可能因麻木不仁而造成对这一社会动荡隐患的忽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法:

(一)理智投资,量力而为———“用心”

投资者涉足证券市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冷静衡量自己的资金、信息、时间、心理等因素和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首先投资者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投资心理承受能力和资金能力,有多大资金投多大资金;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承担多大的风险,绝对不可以心血来潮,草率行事。明智的投资者为了增强自身对风险的防范能力,绝不把全额资金倾仓抛出,总要保留部分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即使万一失算,仍有东山再起的筹码。自不量力,孤注一掷,往往是一败涂地的导火索。“现代人性的弱点是什么?比较公认的是:浮躁,私己,好攀比,图虚荣,缺乏自省,贪欲难止…等等。”[1]量力而为,理智投资,是规避风险的第一道港湾。

(二)广采信息,谨慎判断———“细心”

股票市场上各类信息交错纵横,很多信息都对股价行情有强烈的干扰作用。因此,信息灵通,情报准确及时,是投资者成功地进行投资操作的重要条件。而信息闭塞,武断投资,无异于盲人瞎马,很容易落得人仰马翻。投资者需要掌握的信息主要有三个方面:宏观经济信息,发行公司信息和股市交易信息。信息来源通常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也有股市大盘、股票实时系统、上市公司公告报表等专用媒体。既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影响深沪两市行情的宏观面、政策面、基本面,也提供所有上市股票即时行情和全部历史记录,还提供全面的分析、预测数据和手段。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观察股市或证券交易场所的实地情况获得信息。比如,股市人潮汹涌,是行情高涨的显示;股市门庭冷落,是进入熊市的表现。股市还是消息纷扬的场所,各种消息往往代表各种不同的愿望和心态。老练的投资者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消息来源,观察分析后作出正确判断,有的放矢,成为经常的赢家。

(三)独立思考,切忌盲从———“全心”

投资者千差万别,心态各异。股市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使他们在相互的影响之下逐渐减小异议,形成一种整体性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但可以操纵很多人的情绪和行为,有时甚至可以成为左右股市行情的最大力量。当股市人声鼎沸,大多数人会受到感染争相入市,股价自然攀升;当这种倾向趋于冷漠,大多数人悲观涣散,抛售离市,股价就会下跌。初入股市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经历,看见大家都在购入股票,自己惟恐丧失时机,马上跟进,偏偏刚买到手就开始跌价。大家都在争相出售,自己也就迅速脱手,却刚刚卖掉价格就开始回升,似乎总是事与愿违。因此,这就是大户操纵股市时的最佳时机和最终利用对象。其实问题很容易想明白:当大家都认为有利可图争相购入时,股价已经渐到高位,庄家大户和一批先行者已经赚足了利润空仓离场,价格必然回落;而当大家竞相出货时,恰恰是庄家在震仓洗盘,甩掉包袱,目的达到后自然要开始拉高。所以,理智的投资者应该冷静考察股市上风起风落的原因,全面分析,独立思考,合理利用市场情绪,杜绝盲目根风,以免作牺牲品。

(四)低买高卖,适可而止———“顺心”

投资股票的目的就是获利,但对利益的追求要有尺度。贪得无厌是投资者最大的心理问题,也是股市上最大的陷阱。“证券投资的基本心理现象”表现为“贪婪与恐惧、焦躁与慌乱、盲从与随意”等。[2]当股价上升时,投资者一再提高售出的价格指标,迟迟不肯善罢甘休,以图更大的利润,往往使已经到手的利益成为泡影。当股价下跌时,迟迟不肯入市,总希望能够买到更加便宜的股票,直到价格反弹才如梦初醒,结果坐失良机。最低价买进,最高价卖出是买卖操作的理想状态,可遇而不可求,要靠牺牲机会和承担风险来换取,更何况得失成败靠一笔交易决定,所以,审时度势,适可而止,顺势而为是保证长期获利的最可取的策略。对获利的期望值不可过高。有人见一些炒股者发了财,就误认为闯股市一定能发财,梦想自己也会在一夜之间成为富翁。这样,一旦赔了本就会精神崩溃。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期望值等于结果时,人的心理可保持原有的平衡;当期望值小于结果时,人们往往会喜出望外;当期望值大于结果时,人就会有挫折感,而且期望值越高于结果,挫折感越大。故投资者的基本信条之一就是:戒“贪”。

(五)短线长线,赢利为上———“尽心”

每个投资者的投资心态都会不尽相同:有的人喜欢做短线,而有的人喜欢做长线;有的投资者踏准热点获利丰厚,而有的投资者则屡进屡套亏损严重;有的人喜买中高价股,而有的人偏偏喜欢低价股;有的投资者喜欢追涨杀跌,而有的人偏偏喜欢高抛低吸。每个人的投资、投机视角不同、持股品种不同、赢利状况不同、仓位轻重不同而决定了每个投资者对盘面的感觉不一样,这种感觉有时差异还是相当之大。许多时候,“当局者迷而旁观者清”会一再演绎,我们还可以在持股迷惘之时多听一下有经验投资者或专家的意见,听一听他们是怎样看待该股的后市趋势的。经常这样做,炒股赢利的机率将会大大提高。进入股市后,首先应该掌握经济、金融、财务、投资分析、技术指标等等理论与实务操作知识,也要作些相应的常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锻炼自己不惧风险,知足常乐,不为人言驱使,不为失利动容,始终保持开朗豁达的心境。

(六)提倡投资,减少投机———“诚心”

股票的收益来自两个部分,一是从发行公司获得的股息和红利,二是来自买卖的差价。股市上习惯于把长期持有股票,注重获取股息和股利的行为称为投资,而把频繁买进卖出,注重价差收入的行为称为投机。投资与投机没有严格的界限,二者往往同时体现在一个投资者身上。长期持有的股票,当价格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出手,投资就变为投机;频繁买卖过程中将后市看好的股票收仓保存获息获利,投机又成为投资。侧重于投资行为的投资者,也希望能获得价差收益,但他们的行为较为保守,更倾向于较低的投资风险。倾向于投机的投资者则相对富有冒险精神。他们不甚关心对证券发行者的考察分析,而更多的关心市场行情的变化和可能引起行情变化的各种信息。因为投机性投资的前提就在于正确预测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买进卖出,赚取差价。长期的投资行为是以上市公司稳定发展作保证,投机行为则是影响股市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但是,投机行为的迅捷获利对投资者的诱惑力又直接刺激股票市场的成长和繁荣,继而引来更多的投资资金。因为投机行为充斥较多赌博、欺诈等消极因素,有较大的风险性,所以,股市上更提倡健康的投资行为。

(七)被套不惊,冷静化解———“耐心”

股市风云变幻,阴晴不定,即便是再老谋深算的投资者也有失误被套的时候,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尤其是在市场非理性急转直下时,投资者大量被绑也不足为奇。这时候是评价投资者理性思维和心理承受力的关键时刻,也是考验其降低或化解损失的应急智慧的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假如被套的是业绩较优的股票,所占投资比重不很大,投资者又不急用资金,投资者又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应该继续持有。因为这类股票每年还有股息、赠(送)股等收入,股票成本自然下降,股票只要不出手,赔钱就不会成为现实,再说股市有跌必有升,连本带利收回不会很难。如果持有的股票泡沫成分很大,公司前景看淡,或该股占用了大量资金以致妨碍正常支出;或投资者急待资金使用,从其它方面可以盈利挽回损失;或投资者已被搞得魂不守舍,就应该当机立断,忍痛割爱,停止损失,图谋东山再起。再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摊平止损法。随着行情下跌,有计划地购入该种股票,降低平均成本,缓解被套的深度,也就是缩短被套的时间。运用摊平止损法的必要前提是股票要有进一步投资的价值,有一定数量的可用资金。如果宏观经济前景不乐观,资金会越套越多,越来越被动。

(八)当机立断,遇事不慌———“决心”

在买入股票时,当很多人为股票的收益、价位等犹豫徘徊时,成熟的投资者早已买定;当大家最终确认购买时,不是早已被抢购一空,就是价位已经较高。在卖出股票时,当一般投资者还在考虑价格是否有望继续上升时,成熟的投资者往往已经成交获利;待到大家都认定时机已到时,经常是已经时过境迁,不是价位不如当初,就是跌势降临。初涉股市的投资者在止损时的表现更举棋不定。他们虽然意识到购进了不当的股票,却不忍承担损失迅速卖出,总希望有朝一日会出现奇迹,直到深度套牢时才悔不当初。而成熟的投资者则会当机立断,果断止损,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股票市场上没有永远的赢家。丧失一次盈利机会还有重新补救的机会,不能及时止损却可能令投资者元气大伤。难怪股市上流传这样的说法:“入市后的第一课不是收利,而是止损。”[3]

犹豫不决很容易转为惊惶失措。一经失误,稍有风吹草动,就怕旧戏重演。上升行情中,稍一出乎意外就马上抛出,担心到手的薄利也变为乌有;下跌行情中更是见跌就逃,唯恐重蹈覆辙。股价升中有降、降中有升都属必然,就像晴天转阴、阴天转晴一样自然;股市上利多利空消息随时可见,其中绝大多数是有意营造或自寻烦恼,即使真的出现问题,惊惶失措也于事无补,无须大惊失色。为了防止瞻前顾后带来的心理煎熬,投资者可以在每次投资之前冷静周密地拟定出投资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操作,就可以免受任何感情和心理因素的干扰,更可能占据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