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山区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山区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山区常会遇到地基软硬不均的问题,这是由于山区地形高低不平、基岩表面起伏变化大、地质成分也比较复杂的原因。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地基的处理和基础造型更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本文主要阐述山区地区建筑地基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地基;处理方法;基础施工;技术

1 前言

山区地基与平原地区相比,常会遇到滑坡、崩塌、岩溶、土洞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给建筑物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威胁,给地基处理带来困难,处理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地基处理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如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发生工程事故,选择正确的地基处理方案是至关重要的,方案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建筑场地的实际情况,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是地基处理设计的首要问题。应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情况、基础形式及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做出地基处理多种方案,经认真推敲,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2 山区建筑地基特点

山区建筑地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具有如下特点:

(1)地面高差悬殊大:大量的平整场地工作往往使同一建筑物的部分基础置于挖方区,而另一部分基础置于填方区,一部分基础置于河道上,而另一部分基础置于硬土层上,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

(2)基岩起伏较大:由于基岩起伏,上覆土层的厚度不同,常常使建筑物一部分基础置于坚硬的基岩上,另一部分基础置于相对较软的地层上,使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3)土层复杂:山区地基由于土层在平面与竖向分布上常有很大的差异,不但层次多,且各种土层的物理力学技术相差悬殊,在平面上土层厚度变化较大。

(4)大块孤石外露的地基。这类地基的变形条件对建筑物最为不利,在地基处理时,应使局部部位的变形与周围的变形条件相适应,否则极易在软硬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房屋开裂。

3 地基处理方法

针对以上几种不均匀地基的特点,可采取以下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

(1)充分利用上覆土层,尽量采取浅埋基础。当地基上部土层的强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厚度,而其下分别为软弱土层和硬土层时,应优先采用浅基础较为经济合理。工程实践中对多层建筑物均采用的是浅基础。

(2)换填垫层法。换填有两种,一种是以硬换软,另一种是以软换硬,其目的均是为了使建筑物均匀沉降,回填的材料要与周围天然好土的压缩性相近。在同一场地,硬地基土少,软地基土多,可以采用以软换硬的换土法。基坑开挖后,部分灰土垫层和周围天然形成的粉质粘土相比,其强度较大、含水率低、压缩性低,因此地基处理时将这小部分灰土垫层挖除后,用和周围土质相同的粉质粘土进行分层碾压回填。而若在同一场地,软地基土少,硬地基土多,则宜采用硬换软的换土法,根据周围天然好土的性质,选用灰土或砂石等换填。这种地基情况在大多数浅基础地基中经常出现,处理的方法是将问题坑内的杂填土全部剔除,用3:7灰土进行分层碾压换填,或根据问题坑的特殊情况用毛石混凝土回填。另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软硬地基各占一半,其压缩性相差较大,则宜结合建筑平面形状、荷载条件、设置沉降缝与局部换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沉降缝的宽度不小于70mm,施工时结合地基现状、建筑平面,将部分碎石土用灰土换填至设置的沉降缝部位,同时根据工程的地基和结构特点,进行地基和上部结构的协同作用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3)桩基或复合地基。当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或软弱土厚度较大的、或因地基沉降对邻近建筑物产生相互影响时等等,一般采用各类桩进行处理。依据目前的施工经验和施工能力,多采用的是人工挖孔桩、粉喷桩、旋喷桩、钻孔灌注桩等。当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时,大多采用的是粉喷桩、旋喷桩、钻孔灌注桩,另还有CFG桩;对含水率和孔隙比比较大的软弱地基一般也可采用砂桩、石灰桩等进行挤密。以上各种桩均应穿过软弱土层,将基础支撑在坚硬土(岩石)层上,使建筑物的沉降差满足设计要求。

(4)设置褥垫。对于大块孤石出露的地基,当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50kPa、房屋为单层排架结构或一、二层砌体承重结构时,宜在基础与岩石接触部位,将其顶部削低,做厚度宜为300~5OOmm的褥垫,褥垫可采用炉渣、中砂、粗砂、土夹石等材料,夯填度应根据试验确定。当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较高或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可适当调整建筑平面位置,也可采用结合结构措施综合处理。

(5)当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上覆土层薄厚不均匀时,可能引起建筑物倾斜。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倾斜,可调整基础的底宽和埋深。将条形基础沿基岩倾斜方向分阶段加深,做成阶梯形基底,使其下部土层厚度趋于一致,从而使沉降均匀。

(6)对软、硬不均的岩土地基,可采用按变形设计地基。即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基础尺寸来调整基底压力进而控制其差异沉降。如在强风化岩层中采用较高的基底压力,使较硬地基产生一定的变形;在较软地基上采用较低的基底压力,以减小较软地基的变形,从而达到减小差异沉降的目的。

另外,在山区建设中,应密切关注场地的稳定性(尤其在雨季或汛期),并充分利用和保护天然形成的排水系统和山地植被。当工程建设必须改变天然排水系统时,应在易于导流或拦截的部位将水引出场外,在受山洪影响的地段,应采取相应的排洪措施。

5 技术处理建议

(1)山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只有在查清工程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的情况下,经过认真勘测才能对地基采用因地制宜的合理方案。因此山区建设中搞好水文地质勘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为了保持山坡稳定和减少土方开挖,建筑物一般应沿冲沟和山坡布置,即平行于等高线方向布置。当挖方无困难时,一般以多挖少填为宜,但应考虑斜坡的稳定性。基础应浅埋,尽可能位于老土层上,因为挖方区地基承载力一般较填方区为高,基础可以作得小一些。

(3)山区建设软硬不均地基比较复杂,在设计时应考虑减少建筑物的沉降差,谨慎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桩基础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选用什么样的桩型及工艺应根据地质情况和具体条件确定。为了保证质量,应在现场进行桩的静载试验来确定桩基的承载力。

(4)建筑物的基(槽)坑开挖后,须按规范进行全面钎探,以查明场地内暗洪及软弱土夹层等的分布情况,同时在基础施工前,应组织勘察、设计、质监、监理、建设和施工单位联合进行验槽,经确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基础施工应作好隐蔽工程记录、特殊处理记录。

6 结束语

从工程建设角度讲,山区地基问题越来越引起工程界的高度重视。山区地基具有其特殊性而不同于一般平原地区的地基,只有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彻底查明地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充分了解地质结构及其土层分布特点,掌握其内在规律,科学规划,区分情况具体地加以分析处理,才能消除建筑物的地基隐患,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