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巨型棚芸豆栽培技术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巨型棚芸豆栽培技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芸豆的生物学特性

芸豆具有发达根系,主根入土深达80cm以上,侧根分布直径60~80cm,根群主要分布在15~40cm深度的范围内。根上有根瘤,有固氮作用。根系吸收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芸豆茎较细弱,有无限生长和有限生长两种类型。无限生长类型又叫蔓生型,茎长3m左右,节间长,侧枝产生能力弱,主茎四节以后向上缠绕,不能直立。茎有缠绕性不需绑蔓。生长期长,开花结荚期长,产量高,适合巨型棚种植,能够夺得高产。一般亩产可达5000kg以上。芸豆为喜温性蔬菜,不耐霜冻,生长适宜温度18℃~20℃,开花结荚最适温度为18℃~25℃,0℃即受冻害,2℃~3℃低温叶片暂时失去绿色,但温度升至15℃,2~3d仍可恢复正常。植株在10℃以下生长不良,32℃花粉发芽力大减,易引起大量落花落荚。芸豆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为20℃~25℃,高于27℃或低于15℃容易出现不完全花,落花落荚严重,9℃以下不能分化花芽。芸豆要求较强的光照,但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

2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2.1优良品种选用与催芽育苗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巨型棚高产创造高效益的首要条件。近几年巨型棚菜农由于误用不适合大棚栽植的品种及买到假、劣、杂的种子造成减产甚至绝产的屡见不鲜。根据近几年巨型棚种植的实践,适合我国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品种主要是双丰架豆王、双丰一号、绿龙等芸豆品种,其特点是:植株生长健壮,结荚节位低,荚宽荚长,一般2.5~3.0cm×20~25cm。荚嫩色绿,产量高。巨型棚种植一般亩产8000~10000kg。当品种选定之后,为了保全苗、保壮苗,对种子做如下处理,是近几年巨型棚种植成功的重要经验。

2.1.1精选种子

播种前精选种子是保证发芽整齐、苗全、苗壮的关键。要选择籽粒饱满,具有品种特性,有光泽的种子,剔去已发芽、有病斑、虫伤、霉烂、机械混杂的种子。二年以上的陈种发芽力和发芽势都较弱,不宜采用。播种前晒种1~2d,可提高芽势,发芽整齐。

2.1.2土生催芽

这是巨型棚菜农近1~2年内摸索出的最为成功的经验,它对一播全苗至关重要。其方法是:先在巨型棚内,选通风良好的一小块土地,铺一层薄膜,然后在膜上撒一层5~6cm的细土,并用水淋湿(不要太湿,以防烂种),然后将种子撤于土上,摊匀。在种上撤上1~2cm的浮土,再盖上一层地膜。这对种子萌动发芽非常重要。

2.1.3营养钵育苗

在土生催芽的基础上,再用塑料袋或纸袋营养钵育苗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即当催芽4~5d芽长1cm左右时,还未发生侧根前,挑选芽长一致的种子播于营养钵内,一般从土生法下种至营养钵育苗完毕25d左右。营养钵育苗应注意炼苗、蹲苗,有利于花芽分化。

2.2整地施肥

芸豆宜选用土层深厚,排水通气良好的沙壤土栽培,因此,精细整地和深施基肥是芸豆壮苗及丰产的措施之一。尽管芸豆有根瘤,固氮能力强,但吸收氮肥中50%靠土壤供给。因此,种植前要施入充足的、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一般每亩施2~3m3有机肥,速效化肥不宜太多,一般三元复合肥,或磷酸二铵每亩施25~35kg。

2.3种植密度

巨型棚栽培,由于施肥足、光照弱,种植密度较露地栽培稀。最好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法,这个方法利于提高地温,延长芸豆采摘上市时间,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垄高20~25cm,大行距70cm,小行距50cm,穴距30cm,每穴双株,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育苗移栽或直播,然后在垄上覆盖地膜。每亩7000株左右。由于大棚条件下温度高,又是营养钵育苗,移栽时未损根,故移栽后生长很快。要及时架苗、划锄、松土,促地温提升。

2.4田间管理

根据芸豆发育规律和栽培需要,将其发育周期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发芽期、幼苗期、甩蔓期和开花结荚期。

2.4.1发芽期

种子萌动至基生叶展开为发芽期。芸豆的子叶出土后,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很差。幼苗出土后,主要靠第一对真叶制造营养供给幼苗生长,第一对真叶健全与否对幼苗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上注意保护好第一对真叶。

2.4.2幼苗期

从第一对真叶展开至团棵(4~5个复叶)为幼苗期。幼苗期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但同时花芽开始分化,根开始木栓化,有根瘤发生,此期20~25d。基生叶对幼苗发育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管理上主要是促根炼苗。

2.4.3甩蔓期

从团棵至植株现蕾为甩蔓期。这时期植株生长迅速,节间伸长,并孕育花蕾。初花是此期结束的标志。由于初期根瘤固氮能力差,管理上应以施肥养蔓及时搭架,预防相互缠绕为管理重点,此期10~15d。接近开花时要适当控制浇水,经验是:浇荚不浇花,否则易引起落花落荚。

2.4.4开花结荚期

是指从开花至采收结束。从开花到开始采收一般10~13d,从采收到采收结束一般40~60d。此期植株的开花结实与茎蔓生长同时进行,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要取得丰产,必须保证植株有良好的营养状态,嫩荚坐住后,待长到8~10cm,结合浇第一水每亩冲施标准化肥10~20kg。以后,每采收一次,追一次优质速效化肥,即5~7d追1次三元复合或磷酸二铵,有条件的追施磷酸二氢钾,每亩施15~25kg,或与腐熟好的人粪尿交替进行。植株的营养充足,叶片保持旺盛的同化能力,可以促进叶腋内抽生花枝,不断结荚发挥其增产潜力,不仅早期产量高,中、后期亦可获得理想的产量。巨型棚芸豆生产不同于露地,由于温度高、湿度大、长势强,往往叶片幼嫩不抗日晒。几天连阴天,拉棚、放棚要同平常一样,否则一旦放风,往往叶片灼烧。故遇有阴雨天,大棚管理要特别注意。才会收到好的结果。

3病虫害防治

巨型棚种植芸豆,也和其他蔬菜一样,由于田间小气候改变,病虫害也会较重。适时防治才会增产增收。在生产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病虫害。

3.1芸豆苗期猝倒病

芸豆苗期猝倒病发生在地面的叫“小脚瘟”,不能直立而倒伏,有时发病部位在芸豆子叶以下,叫“卡脖子”病,是芸豆育苗期间发生较多的病害之一。症状:在幼苗基部或子叶下的茎上,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接着病部变成褐色,缢缩成线状开始倒伏。发生在子叶下时,很快歪脖。有时子叶刚刚出土,胚茎已经腐烂染病。苗床初发病时,只见几株幼苗发病,几天后即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扩展蔓延,最后引起幼苗猝倒。发病条件:病原菌是绵腐菌。在高温、高湿的土壤表面,寄主残体和附近床面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春季阳畦和育苗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播种前进行床土消毒。播种前12~14d,用福尔马林溶液喷洒床土,喷后覆盖农膜4~5d,待揭膜药味挥发完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40ml,对水5L;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g,加半干细土0.5~1.5kg,拌成药土,下铺1/3,上盖2/3;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5%瑞毒霉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幼苗和床面,每5~7d喷洒1次。另外,可在苗床上撒少量干土或草木灰,以降低土壤表面湿度,预防发病。

3.2芸豆根腐病

芸豆根腐病又叫枯萎病,全国各地发生很普遍,是菜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从幼苗期到采收期都可发病。症状:感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仅表现植株矮小,到开花结荚期才逐渐表现出来。开始发病时,病株下部叶片变黄,从叶片边缘开始枯萎,但不脱落。感病植株容易拔起,拔出病株可以看到主根上部及茎下部都呈黑褐色,稍凹陷,切断根茎可见维管束变为暗褐色,侧根很少或已腐烂。当主根大部分腐烂时,植株枯萎死亡。在潮湿的环境下,植株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强,可存活多年,因此土壤中的病菌是第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种子不带菌,病菌借农具、流水等传播,从伤口侵入。根腐病为土传病,高温、高湿是诱发该病的主要条件,病菌生长发育的适温为29℃~32℃,相对湿度为80%。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倒茬,实行高畦高垄栽培;采用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田间管理,增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特别注意增施磷、钾肥;发现病株及时拔掉,同时还要进行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病初期用70%的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g,7~10d灌1次。也可用4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70%敌克松1500倍液,喷洒植株茎基部,每隔7~10d1次,连喷2~3次。

3.3芸豆锈病

症状:常年发生在4月底或5月上旬。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疱病斑,破裂后有褐色粉末散出,即夏孢子。发病条件:夏孢子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散发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氮肥过多等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三唑酮)1500倍液喷雾1~2次,或用粉必清每袋对水30~40kg喷雾。

3.4芸豆细菌性疫病

症状:叶片感病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病部变褐而干枯、薄而半透明状,周围出现黄色晕圈,并溢出淡黄色菌脓,干燥后呈白色或黄色菌膜。严重时叶片上的病斑相连,全部枯萎、破碎。嫩叶受害时变成扭曲状,皱缩脱落。茎部发病时,病斑呈红褐色溃疡状条斑,中央凹陷,当病斑围茎一周时便萎蔫死亡。豆荚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褐色,最后变为褐色,中央稍凹陷。发病条件:病原细菌的菌体均系短杆状。随病残体在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借风、雨、昆虫传播,经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茎叶发病。温度在24℃~32℃,叶面有水滴是发生此病的重要条件,此外肥水不足、偏施氮肥、密度过大、大水漫灌等都容易诱发此病。防治方法:用50%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3%药剂拌种;发病初期喷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连喷2~3次。

3.5芸豆灰霉病

症状:灰霉病在芸豆上危害严重。危害叶、花、果、蔓,叶片受害从叶尖呈v形斑向内发展,开始水侵状、淡褐色;豆荚受害,初呈水侵状淡褐色凹陷的病斑。棚室条件下,一般生灰色毛层。发病条件:病菌从残花或伤口侵入,通过气流、水流、农事操作传播进行再侵染。发病最适温度13℃~21℃,产生孢子21℃~23℃最适,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弱光、通风不良、叶面结露发病重。防治方法:用速克灵、扑海因、农利灵1000~1500倍喷雾。也可用甲霉灵、克霉灵、多霉灵、灰核威500~800倍喷雾。同时摘除病叶、病果,带出棚外销毁。

3.6芸豆炭疽病

该病是芸豆栽培中的常见病,分布广,危害大,多发生在潮湿地区。从幼苗到开花结荚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能发病,豆荚在贮运期间仍能继续受害。症状:幼苗感病后,首先在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的病斑。幼茎上最初生成许多锈色小斑点,随着茎的伸长,病斑扩大成条状锈色斑,凹陷和龟裂,使幼苗折倒枯死。在嫩茎上,病斑由褐色小点扩大后呈长圆形,长1cm左右,病斑中心呈黑褐或黑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成株感病时,在叶片上病斑多沿叶脉开始发生,呈黑色或黑褐色多角形的小斑点或小条斑。在未成熟的豆荚上,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病斑直径可达1cm左右,长圆至近圆形,中心红褐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豆荚成熟后病斑色泽较淡,边缘隆起,中心凹陷以至穿过豆荚而扩展至种子。种子上病斑呈不规则形,黄褐色至深褐色。发病条件:病原菌以菌丝状态在种子上或土壤病残体组织上越冬。种子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以上,播种后可直接为害子叶和幼茎,引起初侵染,在病部表面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借风、灌溉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由伤口、植株表皮侵入,潜伏期一般4~7d。低温、高湿利于发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7℃~22℃,湿度接近100%。当温度低于13℃、高于27℃且湿度低于92%时,很少发病。另外低洼、黏重土壤、连作地块、栽培密度过大等都可能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四氯苯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min,然后洗净晾干后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控制好温、湿度,增强光照,适时采收。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d1次,连喷2~3次。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用50%代森铵1000倍液对棚室、架材进行消毒,也是病害防治的重要措施。3.7茶黄螨症状:近几年茶黄螨危害越来越重,严重时减产30%~40%。发生部位一般在芸豆的顶端心叶,由发生中心逐渐蔓延,严重时叶片油渍光泽或油浸状,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幼果呈红褐色。防治方法:发现虫株,及时喷洒1.8%虫蟎克4000倍液或扫螨净2000倍液1~2遍。

4芸豆化控技术

巨型棚蔬菜生产,由于受生产条件的制约,往往有诸多方面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特别表现在湿度大、温度高、光线弱,往往秧蔓徒长、开花迟、结荚晚。利用传统的农艺措施,在控制这诸多方面,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几年我们采用化学调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大量生产实践发现缩节胺用在芸豆上,可促进花芽分化早开花、多结荚,效果非常明显。方法是:当苗高30cm时,用100mg/kg的助壮素+0.2%磷酸二氢钾混用喷雾;当苗高50cm时,用200mg/kg的助壮素+0.2%的尿素液混喷;苗高70cm时,再用200mg/kg的助壮素+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喷雾,连续处理2~3遍,对促进花芽分化、早结果、提高前、中期产量效果显著。

作者:李国阳 单位:河南省扶沟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