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三困生德育教育策略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三困生德育教育策略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日益凸显。文中将存在“家庭贫困、学习困难、心理困惑”等情况的大学生定义为“三困生”。他们极有可能是面临勉强毕业、难就业、退学等情况的高危学生群体。学业的压力,经济上的重负,家庭的希望让这些“三困生”承担了较多的生活和心理压力,极易导致心理疾患,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明显地表现出来。为了实现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尤其能够让三困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与其他同学一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三困生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帮助他们脱困减压,进一步做好帮扶、转化工作。

该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历,分析三困生群体的表现和成因,并尝试提出解决三困生困难的策略,对解决三困生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和操作思路。

关键词:学生工作三困生帮扶

一、三困生群体的成因

三困生在日常学习、社会交往和生活中往往表现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落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排斥参与集体活动,人际关系冷漠,迷恋网络;具有强烈的自卑感,内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心理普遍呈现出亚健康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看,一名学生进入大学后转变成三困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项:

1.1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突发意外事件分散了其学习注意力。

很多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存在学费和衣食之忧,同时担心家中父母的生活,分散了学习注意力;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令家庭经济情况愈发困难,心中充满愧疚,因此希望自己通过勤工助学或者出外打工的方式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从而影响了学习。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是其逐渐转变为三困生的重要原因。

贫困生的家庭由于经济困难,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进一步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遭遇家庭变故的贫困生心理容易受到巨大影响,会因此分散学习的注意力,甚至丧失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并表现出孤独、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1.2环境的改变和高校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使学生无法悦纳自我。

有些贫困生将进入大学作为其高中阶段唯一的、甚至是最终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埋首苦读。他们在高中时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在学校名列前茅,得到充分的认可。但是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目标的缺失,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别等原因,使他们出现了矛盾的心理、甚至表现出对现实的某种失落感。

在大学里,衡量优秀学生的标准是多层次、多向度、多元化的,很多贫困生在和身边其他同学的比较过程中,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不足,甚至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并因此在情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失落、消沉。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发现身边同学多才多艺,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时,容易产生“事事不如人”的想法,并因此加深自卑心理;尽管有些学生明确了解自身不足,但却不知道该如何突破自己,完善自我,内心中充满了矛盾和失落。

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困难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悦纳自我,慢慢转变为三困生。

1.3性格内向,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逃避现实。

不少困难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愿求助于老师和同学;生活中也缺少可以交流沟通的朋友,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心生抑郁,甚至出现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无论是从个性的发展,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角度出发,作为现代社会的青年人,他们都有结交朋友、交流情感的需要,一些“三困生”在现实中不敢去结交朋友,就去网络中寻找“志同道合”者,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更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一个人独来独往,脱离了正常学习生活的轨道,渐渐转变为三困生。

二、解决“三困生”困难的策略

笔者认为,解决三困生的困难要坚持“长期支持”和“不断引导”的原则,采取分步走的策略。不断深入三困生问题的本质,争取彻底解决三困生的困难。

2.1通过完善的帮困体系,对三困生进行适当的经济资助。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的文件,目前各高校基本上建立了“奖、贷、勤、减、补”的帮困体系,形成了以助学贷款为支柱,其他帮困措施为补充的资助体系。学校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使助学金和困难补助金发挥“雪中送炭”的实际功用,争取将助学金和困补金发放到特困学生手中,解决他们突发的或暂时性的困难。从而真正解决三困生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忧虑感;配合适时给予的引导,启发他们学会感恩,报答社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争取从生活层面使其脱离三困生的行列。

2.2组织帮扶团队,帮助三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笔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和三困生经常性的交谈沟通,了解到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学习状态并不满意,也希望自己能够认真学习,并愿意写下保证,做出承诺;可是这种由“保证书”带来的行动往往只能坚持较短时间。一方面,由于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基础不扎实,专业学习缺乏系统性、连贯性,自己缺乏信心和毅力坚持克服困难;另一方面,缺乏自律意识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很多三困生在长期适应了来自老师或者家长监管的情况下,一旦离开外界的束缚就不能自我约束,浪费了大量时间。

面对三困生的“决心大,恒心小”的情况,要帮助三困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详细学习计划,同时组织由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党员、热心同学组成的帮扶团队,帮助三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他提高自我效能和自我脱困的能力。

2.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三困生的心理困惑。

三困生面临的三种困难中,心理困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发,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因此也是最难摆脱的。首先要在学生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三困生还必须进行长期的心理引导工作才能逐步减弱心理困惑的负面影响。

2.3.1善于发现三困生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困生自卑感强,内心压抑,往往容易自暴自弃,甚至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能够发现三困生的特长,并因势利导激发他发挥特长,同时给三困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树立他的进取心。

2.3.2用爱心和耐心温暖三困生,宽容他们经历反复过程。

三困生内心敏感,性格内向。教师在对三困生进行教育引导的时候要注意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充满爱心和耐心地给予他们温暖。困难学生转变成三困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不可能靠一两次说教就起作用,因此教育者要允许学生经历“挫折—引导—失败—再引导……”的反复过程。

作为教师,对三困生的情况要有清楚的认识,要和他们一起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把总体的任务分解成合理的阶段性任务。宽容学生的缓慢进步,传递给他们温暖和关心,和他们一起度过克服困难的过程。

2.3.3善于倾听,排除诱发心理问题的其它原因

大多数三困生不善言谈,有时候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要适当掌握一些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善于倾听,启发三困生说出心中的困惑,细心去发现他心中压力的源泉。

2.3.4鼓励三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尝试和同学交流沟通

大学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的成员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来自友情和团队给予其的力量,从合作中学会宽容、体谅,逐步成长、成熟起来。鼓励三困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去关注、观察身边其他善于交往、沟通的同学的表现,鼓励其尝试去模仿、学习,逐步掌握一些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减轻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

三、结语

高校三困生是目前大学校园里逐步显现的较为特殊的群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心态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的信念,悦纳自我,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估计他们善于学习、掌握技能,挖掘、发挥潜能,逐步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许放,王民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

2.王小明:《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方建中,徐凌霄:关于高校“差生”现象的考察与反思,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