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青年早婚成因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青年早婚成因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自1978年以来开始的当代社会转型引发了我国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我国城乡居民的婚恋观念与行为也相继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早婚在我国农村地区却一直广泛存在,现在更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传统文化习俗与现代思想观念中的早婚因素是农村青年早婚的社会土壤,婚姻法的软约束、婚恋教育的缺乏与政府监管缺位为农村青年早婚提供了生存空间;成家立业的家庭压力、父母的人生成就定位与精神生活寄托是农村青年早婚的家庭拉力;现在青少年普遍的性成熟提前、趋从效仿心理以及受教育年限少、综合素质不高则是农村青年早婚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农村 早婚 原因

一、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早婚因素

(一)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我国农村历来有早婚的传统,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抱孙子早享福”。当地将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视为个人生命历程中高度连贯、不可间断的重大事件,崇尚早婚,父母认为帮子女“成家”是比培养子女“成才”更根本的任务,担心错过最佳时机,“先下手为强”仿效早婚,晚婚反而会在生活当地遭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二)现代思想观念的冲击。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人们信息获取更加便利、快捷,农村社会日趋开放,农民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接触到爆炸式增长的多元信息,农民的观念和行为也日益呈现与外界融合的趋势。信息获取的随意性、不良文化的传播、社会上对婚前的过度刻画及性的过分商业化,诱使农村青年过早尝试、产生生育行为。

(三)婚姻法的软约束与婚恋教育的缺乏。一方面,虽然有婚姻法的明文规定,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并不以在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为婚姻开始的标志,而是以是否符合传统社会的婚姻要求、是否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举办婚礼仪式作为判断结婚与否的标准。另一方面,与现代化多元信息对农村全方位地快速入侵、渗透相反的是,农村婚恋教育的匮乏,我国传统文化对婚姻、生育等问题都倾向于避而不谈,学校教育中相关内容也一直处于缺失状态,隐晦的婚恋教育氛围反而夸大了婚姻与生育行为的神秘性,诱使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青年人自发模仿与尝试,并进一步引发婚前、未婚先孕现象、早婚以及生殖健康问题。

(四)政府监管缺位。在农村地区目前的婚姻管理中,民政局负责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派出所管理户籍信息,计划生育委员负责计划生育贯彻执行,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其是,部门之间缺乏横向的协调沟通。加之,我国现行的《婚姻法》与《婚姻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对早婚行为的处理办法。故早婚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无人管理。

二、来自家庭的早婚拉力

(一)成家立业,减轻家庭负担。在农业社会中,组织生产功能仍然是农村家庭的核心功能,职业、事业在代际之间有很强的继承关系,这一强继承关系不仅制约了农村青年向外的发展意向,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家庭责任心,促使其愿意早日结婚,加入家庭生产劳动,减轻家庭负担。另外,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多是低技术要求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不固定,且工作地点与生活地点往往相互重合,妻子能为家庭事业贡献很大力量,这也促使当地家庭倾向选择早婚,为家庭事业增加劳动力。

(二)父母人生成就定位。在早婚现象普遍存在的农村地区,父母将为儿子娶媳妇儿视为人生中的重大任务,是其人生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赢取社会声望的重要方式,无形之中便在农村居民之间形成了攀比之风,为了显示自己的成功,父母督促儿子“先下手为强”,在婚姻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获取更多选择机会。

(三)父母的精神生活寄托。现代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劳动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农民逐渐摆脱辛劳的体力劳动,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同时由于农村精神生活的相对贫乏,促使很多父母盼望女子尽早结婚生子,早点抱孙子,将照看孙子女当成主要的精神慰藉。

三、来自青年人自身的早婚动力

(一)青少年性成熟提前导致的心理驱动力。近百年来,世界上普遍出现了青少年性成熟提前的现象,青少年性成熟提前使他们更早具有了成人的外形,并在同龄群体的“镜子”中看见自己的成人外形,认为自己有资格做之前不能做的事情,拥有从事婚恋行为的心理驱动力。

(二)趋从效仿心理。社会制度、结构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在周围普遍早婚的社会环境下,这些早婚青年并不把这种行为视为违法,其选择的参照群体为其早婚行为提供了根本的合法性基础,说他们早婚、违法,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更愿意同周围人一样,选择不到法定婚龄就结婚。

(三)受教育年限少,综合素质不高。农村早婚青年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多是小学、初中肄业或者毕业。由于既没有升学、创业压力,又缺乏正当的生育教育,整体素质不高,自控能力差,这些青年群体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而匆忙恋爱、同居、早婚。

参考文献:

[1]王跃生.法定婚龄、政策婚龄下的民众初婚行为――立足于“五普”长表数据的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 2005(6).

[2]聂建亮、金银.农村男青年早婚成因――以华北T村为例[J].青年探索,2008(6).

[3]严梅福.我国八十年代早婚早育回升的心理成因分析――兼与冯立天先生商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田先红.碰撞与徘徊:打工潮背景下农村青年婚姻流动的变迁-以鄂西南山区坪村为例.青年研究,2009(2).

[6]张萍.中国违法婚姻现状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3(5).

作者简介:

杨金月(1986-),女,河南新乡人,安徽大学2011级,社会与政治学院.社会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