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熟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农业种植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带来种子新品种不断出现。为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夏熟小麦新品种的实验。
[关键词] 夏熟 小麦 品种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14-01
一、试验目的
通过集中展示,鉴定引进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 7个,以扬麦16为对照。 参试品种为扬辐麦4号、扬麦13、扬麦16(ck)、扬麦20、扬麦22、宁麦13、科丰1号。
2.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13.3m2 ,保护行设置为同品种延伸。
土壤质地为粘土 ,前茬为青椒,土壤肥力充足 。11月2日旋田。基本苗15万/亩。基肥为每亩45%复合肥10kg ,尿素10 kg。 3月20日追肥每亩尿素5公斤。3月5日麦喜防治杂草 ;4月25日防治蚜虫;4月20日、4月25日多酮防治赤霉病、白粉病。
三、试验期间气候概况和特殊气候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播种期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出苗。苗期冬前积温偏低发苗差,返青后积温偏高长势偏旺。拔节期为过程性降雨,加之长势偏旺,今年部分品种白粉病发生偏重。抽穗扬花期降雨较多部分品种赤霉病发生偏重。
四、试验结果
1.品种生育期表
2.品种产量表
3.品种评述
3.1扬麦20
该品种折合亩产459.3 kg,比对照增产6.2%,增产显著,在参试品种中居第1位。全生育期209天,幼苗直立,株高86.8cm,株型紧凑,耐肥抗倒能力较强,分蘖性较强,亩成穗28.3万,穗层整齐度较好,穗纺锤型,每穗实粒38.3粒,千粒重45.2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熟相一般,抗寒性较好,赤霉病中等发生,白粉病较轻。
3.2扬辐麦4号
该品种折合亩产445.2kg,比对照增产2.94%,增产不显著,在参试品种中居第2位。全生育期210天,幼苗直立,株高84.5cm,株型紧凑,耐肥抗倒能力较强,分蘖性较强,亩成穗27.5万,穗层整齐度较好,穗纺锤型,每穗实粒36.5粒,千粒重44.1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熟相较好,抗寒性较好,赤霉病较轻、白粉病中等发生。
3.3扬麦22
该品种折合亩产437.8kg,比对照增产1.23%,增产不显著,在参试品种中居第3位。全生育期210天,幼苗直立,株高85.6cm,株型半紧凑,耐肥抗倒能力较强,分蘖性较强,亩成穗33.1万,穗层整齐度较好,穗纺锤型,每穗实粒29.6粒,千粒重44.7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籽粒饱满度中等,熟相较好,抗寒性较好,赤霉病发生重,白粉病较轻。
4. 扬麦16
该品种折合亩产432.5kg,在参试品种中居第4位。全生育期208天,幼苗直立,株高87.4cm,株型半紧凑,耐肥抗倒能力一般,分蘖性较强,亩成穗27.2万,穗层整齐度一般,穗纺锤型,每穗实粒34.4粒,千粒重46.9克,穗长芒、白壳、红粒、硬质,籽粒饱满,熟相较好,抗寒性较强,赤霉病发生重、白粉病较轻。
5. 扬麦13
该品种折合亩产429.0 kg,比对照减产0.81%,减产不显著,在参试品种中居第5位。全生育期209天,幼苗直立,株高85.6cm,株型紧凑,耐肥抗倒能力较强,分蘖性较强,亩成穗31.5万,穗层整齐度较好,穗纺锤型,每穗实粒31.2粒,千粒重44.4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熟相一般,抗寒性一般,赤霉病、白粉病中等发生。
6.科丰1号
该品种折合亩产412.7 kg,比对照减产2.01%,减产不显著,在参试品种中居第6位。全生育期211天,幼苗直立,株高87.7cm,株型半紧凑,耐肥抗倒能力一般,分蘖性较强,亩成穗31.0万苗,穗层整齐度较好,穗纺锤型,每穗实粒31.8粒,千粒重43.8克,穗长芒、白壳、红粒、硬质,籽粒饱满,熟相一般,抗寒性较好,赤霉病、白粉病中等发生。
7. 宁麦13
该品种折合亩产412.7 kg,比对照减产4.58%,减产不显著,在参试品种中居第7位。全生育期210天,幼苗直立,株高74.0cm,株型紧凑,耐肥抗倒能力较强,分蘖性较强,亩成穗35.2万,穗层整齐度较好,穗纺锤型,每穗实粒27.1粒,千粒重43.1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籽粒饱满,熟相一般,抗寒性一般,赤霉病发生轻、白粉病发生较重。
五、试验小结
参试品种中扬麦20、扬辐麦4号、扬麦22比对照增产,品种生育期适中,耐肥抗倒能力较强,分蘖性较强,穗层整齐度较好,抗寒性较好,可以推广种植。在大面积种植时,注意搞好赤霉病、白粉病防治。
参考文献
[1]吴子健. 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80-81+83.
[2]孙旭亮,韩新生,周庆强. 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步伐[J]. 中国种业,2010,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