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工程预结算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工程预结算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筑工程结算是决定和控制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进行招标、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我国建筑工程预决算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预结算编制质量低,工程造价削低失控,工程投资控制不科学等问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建立一个高效的适应市场竞争的建筑市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日益重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预结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结算;问题;改进措施

一、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设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是一项很烦琐而又必须很细致地去对待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不仅要求编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一系列系统的建筑工程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水平好坏,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也不断增多。存在问题有以下:

1)施工图跟竣工图存在问题。施工图是建筑工程在招标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和凭证,竣工图是对竣工的验收的重要标准,包括了施工过程产生的工程签单、工程联系单、设计变更、工程洽商记录等,其存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一些规模大、建筑复杂的工程,项目书与实际的出入很大,一些施工方将已经取消的施工项目仍计取工程费用,人为地提高工程预算造价。

2)在对工程量重复计算的同时,施工单位预算员在编制结算时,常将定额项目中已包括了的工作内容重复计算,如定额号2-438~439,配电箱的安装,其工作内容已包括了接线、开箱、检查、安装等工序的工作内容,所以套用此项定额时就不能再套接线端子接线。又如风机的安装定频号1-770~828,定额中已包括电动机和减震器的安装,使用此定额号时就不能再套电动机和减震器的安装子目。还有一些调试,按规范要求应做,而实际却没做,施工单位也给编入结算。

3)定额项目的错套。施工单位在套定额时往往就高不就低,低工程套高价定额子目,如2-965~986荧光灯的安装,定额子目分为组装型和成套型,组装型的定额基价比成套型的定额基价高2/3,施工单位在套此定额时往往都是按组装型套的。如我公司某小区荧光灯安装,在审核结算时,仅定额基价就审减了15.27万元。还有的定额项是以组、系统作计量单位的,施工单位采取以小组套大组,以小系统套大系统,谋取非法所得。

4)甲、乙双方订立合同时,由于条款不严格、不完善,缺乏约束性、规范性,是引起施工单位多算、冒算的又一原因。尤其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对包干范围及调整和调整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其结果是包干项目包不死,成为按实结算。

5)材料价格管理混乱。近年来建筑材料市场化,繁荣了建筑材料市场,但也带来了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筑材料价格涨浮的失控现象。现行建筑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材料费几乎占工程60%~70%。材料费在工程造价构成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控制材料价格对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公司的基建工程材料的供应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我公司供销部门供应;另一部分由施工单位自购,供销部门认价。供销部门供应的材料除三大材料的价格在一定时期是统一的外,其余材料价格均是供销部门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划价的,这就出现了同一型号、规格的材料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以高价调拨单代替低价调拨单进行结算。施工单位自购的材料部分往往采取一个工号完工后,用报价单的形式向供销部门报价,供销部门统一签字认价,这给施工单位漫天要价、开假发票、高价发票谋取暴利留下漏洞。如公司游泳池水施工工程仅材料价格这一项,结算时就审减了15万元。

二、控制建筑工程预决算问题的对策

1 建筑工程预算完善措施

(1)不断完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工程预决算编审工作基本上是以现行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为计价依据。针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的借用问题,建筑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建筑工程的地域分布和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制定出一套趋于完整的定额体系。不断地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深入了解新材料的市场价格,掌握施工中的实际用工、用料及实际发生的材料单价,避免漫天要价的错误做法。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促进产业的蓬勃发展。

(2)提高工程造价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如前所述,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计算方法的失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实际价格因为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和工程预算价格不符合,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失控。针对这种状况,首先需要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预算的材料种类,减少材料费,另外一方面。需要建筑企业能够利用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广泛搜集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区域,材料价格变动的周期性信息,制定出建筑工程调价系数。

(3) 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由于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建筑工程投资之间很难通过一个简单公式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去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然后计算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最后再以相应的定额标准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造价,从而避免由于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预算计算误差。

2 加强建筑工程决算审核

2.1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是编制工程结算最基础的数据,工程量的不实,就会导致整个工程造价不实。审核工程量的重点应放在占投资比例较大的分项工程及容易重复计算的工程,如基础、砖石、钢筋砼结构等。在审核过程中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及工程量计算规则,分清各部分计算范围,例如:(1)砖石工程中基础与墙的划分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或箍筋重复计算。分清各部分的限制范围;(2)如层高大于3.6米时,现浇构件可取支模超高增加费。对现场签证的工程量审核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审查签证内容是否与合同中包于费中的内容重复,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不能见有签证即给与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实际的开支。

2.2 所套定额审核

工程造价定额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法令性,不能随意提高和降低其形式和内容,审核所套用定额事,主要是核定额的合法性,定额子目包括的工作内容,工程项目有没有重复套用。以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墙面砖单价换算为例说明在定额单价换算过程中不同做法的差别。例如:墙面水泥膏粘贴20mm×50mm瓷质长条砖,缝8mm,换算其定额基价(以子19B2-143换算饰面材料)。做法一:块料用量=[10/(块料长+缝宽)×(块料宽+缝宽)]×(1+损耗率)×块料长×块料宽=[100/(0.2+0.008)×(0.05+0.008) ]×1.03×0.20×0.05=85.38m2 ,定额价差=85.38mu×33.00/100 m2-87.52 m2×20.57元/100m=1017.25元/100 m2。换算后的基价=3320.28+1087.87=433.53元/100m2做法二:定额价差=87.52×(33.00元/100m2-20.57/100m2)=1087.87元/100 m2。换算后的基价=3320.28+1087.87=4408.15元/100m2

从上面两种不同的做法容易看出:做法二只换实际展示会料价而定额含量不变,这必然就导致造价明显增大.工程队往往就是这样通过只换实际块料价而不换定额含量来故意增大造价的。

2.3严把材料价格和价差调整

材料价格的取定及材料价差的计算是否正确,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在工程预算审核中不容忽视。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安装工程材料的规格与型号、数量是否按设计施工图规定;建筑工程材料的数量是否按得定额工料分析出来的材料数量计取;材料市场价格是否符合当时的市场行情;材料预算价格是否按规定计取。建设工程复杂、施工期长,材料的价格随着市场供求情况而波动较大时,审核人员应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中材料市场的取定是否按施工阶段或进料综合加权平均计算。笔者审核某结算工程,其中用到建筑机械混凝土输送泵80M3,H20万和 90M3,H25万。送审单位全部按 9OM3,H25万来计算。仅此一项核减材料价共 1919万元。另一项工程在材料表中有一规格的“钢筋”共 82‘‘kg” 送审单位按“3658165元”的材料单位计入,显然将计量单位“kg 误以为“t”来考虑,仅此一项,核减免材料价近 3O万元。

2.4 费用的审核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文件及有关规定,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书等确定费率。审核时应注重:

(1) 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及取费文件的时效性。如新扩建的工程不能套修缮工程的计费表;

(2) 所取得各计费费率是否正确;

(3) 施工企业的取费级别或所属建筑类别是否与取费表的计费相符;

(4) 差价调整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5) 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在结算时应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是否比下浮等。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进行建筑工程预结算,可以促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不断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整体竞争力、工程造价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加强工程项目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总之,工程造价预决算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要想降低工程成本,使利润最大化,重在全员参与,重在做好工程造价方案优化,重在制度健全,重在计算正确。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已流”,才能为企业增加积累、才能让企业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