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纸质文物的保护理念及修复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纸质文物的保护理念及修复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纸质文物是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的课题也是目前国内文物保护工作中被高度重视的部分。纸质文物在收藏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虫害、霉害、自然因素等的破坏,而纸质文物其自身耐受性较差,一旦损坏,就很难进行修复,这将对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本文简单介绍了纸质文物的范畴和保护意义,分析纸质文物受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并介绍纸质文物的修复策略。

关键词:纸质文物;损害;保护;修复

一、纸质文物的范畴及对其进行保护的意义

一般把以纸张作为载体具有艺术价值或历史意义的古代文物称为纸质文物。纸质文物包括古代文献档案、古代书籍、古代字画等,可以反应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艺术等信息,保存好这些文物可以给后人留下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文物在时间的推移中只会越来越少,且无法复制,一旦丢失将无法复原,那么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历史、精神价值也会随之消逝。所以说文物保护工作就是为了将这些代表着民族文化内涵的东西进行更为长久的保存,将一个文明古国的风采和内涵加以保护。

二、纸质文物受损的基本类型和成因

2.1虫害

虫害是所有纸张储藏损害中最为常见、发生最为频繁的问题,由于纸张在发明之初就是使用木材等材料制作,在纸质文物的装裱材料当中,通常存在有淀粉、胶质和动物蛋白,有部分虫类以此为食,甚至还有一些纸张害虫在啃咬纸张后还会在其中结蛹产卵,对纸张进行二次损害,另外也有害虫的有色排泄物也会对纸质文物中的文字、图像等珍贵信息造成损害。目前我国的纸质文物虫害中常见的害虫有:书蠹,竹蠹,药才甲、衣鱼、白蚁、烟草甲、短鼻木象、蟑螂、中华圆皮蠹、东方蜚蠊、谷粉虫等等。

2.2霉害

纸质文物的载体――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一些害虫的尸体和排泄物成为菌类的营养源,进而形成纸质文物的霉害状况。当菌类在纸张上长期生存后会对纸张造成两种损害,一种是菌类分泌的霉对纸张的染色以及侵蚀,另一种是菌类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将纸张中的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一些维持纸质文物强度和耐受性的成分作为养分来吸收。

2.3自然因素损害

纸质文物在自然因素下受到的损害主要为温湿度和气体的损害。纸张的长期保存需要维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纸张在保存时通常应当将环境温度维持在16 -18°C,当温度过高时,容易造成纸张过速老化,温度过低,则可能使纸张中的游离水结冰,影响纸张的韧性。纸质文物所处空间的空气湿度也要控制,过于潮湿的环境会引发纸张的霉变。对于气体损害来说,纸张主要容易受到一些溶水后产生酸性的气体影响,由于纸张内含有少量的游离水,如果空气中的酸性气体过度,很容易被纸张所吸收,与其中的游离水相结合,容易产生腐蚀性很强的碳酸、硝酸等,这些腐蚀性较强的无机酸会促进纸张中纤维的水解速度,加速纸张的氧化,导致文物无法被长期有效的保存。

三、纸质文物的保护方法

3.1低温灭杀虫害

纸张的虫害防治需要以“防”为主,在进行收藏之前,首先对纸张进行特定的处理,通过条件控制来抑制虫害。建议在实际的收藏中采用低温存放的冻杀技术,低温冻杀符合纸质虫害的防治要求,通常只需要将温度维持在零下20度左右,在此温度下四至五天即可杀灭虫害,这种短时低温的灭虫方法对纸质文物的负面影响不明显,但对虫害的预防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2通过纳米防腐纸进行防腐处理

纳米材料本身的耐受性较高,目前在纸质文物保护领域也出现了纳米防霉纸,这种防霉纸内的无机纳米添加剂不易挥发,不会对原藏品造成较大影响,无机添加物也不适宜于菌类的生存,这种材料还具有耐老化、耐腐蚀等特征,通过这种材料的包覆能够对原作品起到很好的防霉效果。目前常见的防霉处理方式过于传统,其处理方式与虫害的处理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具体处理时的标准又有所差异,这就使得文物要经过两次甚至多次的重复处理,这很容易导致文物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损害。纳米防腐纸则大大降低了防腐处理的难度,相对的保护投入更低,其处理和更替更为方便。

3.3保证纸质文物收藏的标准环境

在纸质文物保护的环境控制方面,要做好温度控制,湿度控制和通风处理。纸质文物的收藏环境,温度必须控制在纸张强度不受影响,杜绝过高和过低温度。湿度必须控制在纸张菌类不易滋生的环境湿度,当然干燥程度不能过高,还应避免强光的直接照射。管理员要经常性的对收藏空间进行通风处理,还要定期对空气中有害气体进行检测,尤其是收藏馆附近有厂家排放有害气体的,更需要进行频繁检查,如果通风也无法控制有害气体的就需要通过科学的空气净化设施来保证储藏空间的气体质量。

四、纸质文物受损后的修复策略

4.1纸质文物的信息修复

纸质文物的保护包括了纸张本身和纸张载体内所记载的信息这两个部分,具体的修复也要从这两个部分着手,其中信息修复最为困难。在具体的信息修复之前,为了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要建立一份档案文件,其中有纸质文物的图像信息、文字信息、规格、以及保存要求,在编制成文后备案并收录到收藏文献条目当中,以保证今后在进行修复工作时能够得到全面的原始信息;在收藏的过程中,当纸质文物出现损伤后,收藏馆可以结合实际的收藏条件以及对文物的研究结果出示一份修复处理建议书,建议书中结合各自的经验对其修复方案、程序以及所需使用的技术进行诠释,特别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划分与排序,指出哪些损害是需要优先处理的,以求尽可能的保留最有价值的部分。

4.2纸质文物的记录及纸张的修复

中国传统的纸质文物修复方法主要有装裱、复制等方式,而如今的修复技术则更为科学和全面。在具体的修复过程中,可以制定以下的修复流程:(1)从收藏目录中找出文物收藏之初所编制的备份档案,与已经出现损害的现有文物进行对比,找出损害的区域和状况,包括虫害、褶皱、出现损毁的图像轮廓等等;(2)进行试剂检查,比对文物收藏时所记录的初始资料,检查纸张的保存状态与原始状态之间的差距;(3)对文物进行清洁,在具体的修复中可以使用干性的清洁工具火山胶海绵或软鬃毛刷等对文物表面的灰尘等污渍进行清理;(4)对纸张进行脱酸处理,对纸质文物的脱酸可以选用非水性脱酸剂,使用这类试剂脱酸后纸张干燥较快,且不易起褶皱,但是某些脱酸试剂会导致纸张变色,因此具体的使用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来调整;(5)对损伤部位进行修复并补全残缺,比对原始资料,找出损伤部位和残缺部分的大小,通过材料覆盖纸等进行补全或修复,材料要与作品的纸张厚度颜色以及纤维素等的化学结构一致;(6)进行修复后,还要进行二次检验,并对原始编制档案进行补充,以留作未来的修复参考用。

参考文献:

[1]郑利平,席周宽,武仙竹,王运辅.重庆地区馆藏木质文物病害调查与保护[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张畔枫.唐代图书档案的修复[J].兰台世界,2011,(12).

[3]张晓彤,王云峰,詹长法.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与现代[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01).

[4]奚三彩.纸质文物脱酸与加固方法的综述[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S1).

[5]王春红.西方现代修复方法在中国纸质文物中的应用[J].中国历史文物,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