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体育竞赛的商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竞赛的商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应用经济学的观点,对体育竞赛产品的属性、体育竞赛的商品效用、体育竞赛价格的确定,提出了市场经济对体育竞赛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 竞赛 商品性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的繁荣,体育也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体育不断地受到来自商业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体育竞赛为主体,以奥运会接受商业运作为先导,体育领域开始大规模的商业化转变,体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体育竞赛也开始成为商品,从此面貌一新。

生活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同商品打交道,商品是社会财富最基本的元素,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细胞,掌握了商品的属性和运行规律,也就找到了认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钥匙。当年马克思正是从研究商品入手,发现了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秘密。因此我们要发展体育竞赛产业化,就首先应当从体育竞赛作为商品的基本属性开始研究。

一、体育竞赛产品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在进入市场流通以前,一般通称为产品,体育竞赛产品具有其自身生产和销售的特点。

1.体育竞赛产品的无形性

与工农业产品相比,体育产品的特点是无形的,体育竞赛产品体现的是一种服务,即生产的是一种“精神产品”。在竞技体育中,只有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时,它才成为产品,供消费者欣赏、观看,消费者为获取观看和欣赏比赛的兴奋、感动等效应,而支付必要的费用,购买门票等。这种产品消费者在消费之前不可能看到,在消费之后,也不可能取得任何实体持有物。如消费者观看一场比赛,是抱着能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这一愿望来的,当比赛结束后,消费者得到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情绪的感动,留下美好的记忆存在。

2.体育竞赛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

传统的商品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从生产到最终消费需要一系列的环节和过程。而体育竞赛产品却不是这样,它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发生联系,生产和消费合二为一,两者在时间、空间上是不可分割的。而且消费者也会往往加入到生产过程中。例如一场篮球比赛,赛场就是生产场所,同时也是观众的消费场所,教练员的指挥,运动员的对抗、观众呐喊助威,烘托出赛场热烈的气氛,共同构成体育竞赛产品,同时为观众分享和消费。

3.体育竞赛产品的一次性

正是因为体育竞赛产品的无形性和生产消费的同时性,也就决定了它的一次性。无形的精神产

品无法存储,比赛一旦结束,产品消费的过程也就结束,再无法进行交易,因此,体育竞赛产品在

比赛进行时如果没有被消费掉,就会造成损失(例如体育场的空位子等)。这种损失不同于实物产品的损失,它表现为机会的损失,任何一场比赛从过程到结果都是无法再重复的,即使是电视节目的重播和回顾,那种比赛的悬念和现场的气氛也是无法再现。

4.体育竞赛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性

传统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根据生产的成本和供求关系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价格。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也是可以测量和控制的,所以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质量标准。但是体育竞赛由于举办的时间、地点、参赛运动员的临场态度、情绪、应变等诸多因素影响,比赛很难保证有稳定的表现质量。不同级别、地域的比赛,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即使是同一支运动队或同一运动员,在不同的比赛中所发挥的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同时,观众对体育竞赛的兴趣、爱好、态度、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等不同,对同一场体育竞赛的评价也存在很大差异。

二、体育竞赛的商品效用性

由产品转化为商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过程。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产品的使用性。所谓使用性就是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性质。劳动产品首先必须具有使用性,才可能实现在市场上流通,才能够实现由产品向商品的转化。体育竞赛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体育竞赛是一种非实物性的产品,表现为一种服务,它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健康、娱乐、观赏和人际交往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社会文化财富的内容。周末、闲暇,人们到体育场去观看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感受现场热烈的气氛、欣赏运动员高超的运动技术和战术表演,观看名人明星的风采和英姿,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和享受。

2.满足商家企业赚取注意力的需求

由于体育比赛场面宏大,气氛热烈,人群聚集,观众人数众多,正是商家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良好场所,企业完全可以借助体育比赛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因素,达到对自己企业品牌形象的良好宣传,人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就会把企业的标识品牌尽收眼底。因此赞助体育赛事和体育营销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企业进行品牌宣传最重要的方式。

3.推动举办地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

来自世界各地,无数生动的例子都可以证明,体育比赛,特别是高水平、大规模的体育赛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完全可以促进举办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积极申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正是看中了体育赛事的这种效应,希望通过承办高水平、高规格体育赛事,带动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倾全国之力,申办2008年奥运会,也是基于体育赛事这一功能和作用,它必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4.对自我奋斗精神的激励

优秀运动员在竞技场上表现出力与美的结合,勇与智的对抗,高超的技艺,顽强的意志等,都会作为光辉的榜样和成功的范例激励人们直面竞争,勇于奋斗。

5.对美的欣赏

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项目,将高难度技术和美丽、优雅的运动有机融合为一体。整个比赛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观众观看表演的过程,从商业意义上来讲,运动员更是一位演员。

三、体育竞赛价格的确定

根据价格理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成本、需求和竞争。成本是商品价格的基础部分,它决定了体育竞赛价格的最低限度。一般来讲一场商业体育竞赛,其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运动队、运动员的出场费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运动队和运动员参加比赛,根据不同的运动技术水平、知名度等条件,都有不同的市场价格,竞赛的组办者必须向他们支付这部分费用。运动员是体育竞赛的生产者,出场费的形成,相当于企业支付给产业工人的工资,只不过体育竞赛的“产业工人”是经过长期艰苦训练、具有高超运动技术水平的运动员,表现出比较高的劳务价格。

2.竞赛场地、器材、设备的租用费、建设费

竞赛的组办者往往不是体育场馆的拥有者,因此需要支付场馆和相关服务的费用,不同档次的场馆其价格也必然要拉开差距。

3.办公综合费用

比如交通、通讯联络、会务、食宿、新闻宣传、安保管理和裁判员、工作人员的劳务费等,也占到体育竞赛成本中相当大的比例。

4.奖金等

有些比赛为了增加悬念和竞争,设立不同等次的奖金,也要计入成本核算。

除了成本决定商品的价格以外,对于体育竞赛来讲,市场的供求关系,对其价格的影响更为突出。人们的消费观念、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等,对于确定体育竞赛的价格基本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比如,在美国,人们喜欢拳击、棒球、橄榄球、篮球、田径等,门票常常高达数十美元甚至更高,而足球观众却聊聊可数,门票只有几美元。再比如,1994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由于国人对中国队出现期望很高,一时间第二阶段在成都赛区的门票被炒到很高。当中国队在第一阶段比赛就兵败伊尔彼得,出线无望后,成都赛区的门票一落千丈,几元钱都无人问津。1998年中国队在世界杯赛中又没有出现,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国内的球市,甲A联赛的门票大部分价格下浮。

可以看出,在影响体育竞赛商品价格的因素中,其成本因素并不能起到关键作用,而人们的心理预期、市场供求、消费对象等综合性因素却相互作用,对体育竞赛的价格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举办一场商业比赛,除了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以外,更重要的是紧紧围绕体育竞赛的商品属性,对比赛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有利于准确预测市场起伏变化,认识体育竞赛的市场运行规律,把我们的体育工作做好。

四、市场经济对体育竞赛的影响

1.体育竞赛的评判者和评判标准

竞技体育的评判者和评判标准正在悄悄改变。当体育竞赛逐步成为一种商品,它跟市场的结合就会越来越紧密,它就会在市场寻找自己的养分,将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这一外生变量转变为面向市场自己找养分,靠内生变量生存和发展。那么,竞技体育商品的购买者――观众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就成了竞技体育主要的评判者和评判标准。

2.体育竞赛的商业化改革

竞技体育的商业化改革包括:比赛节奏加快,以使观众不致厌倦;促进进球数增加刺激观众:使比赛双方实力不致过分悬殊,以保持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众的观赏兴趣;实行主客场制;改变赛制,增加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制造悬念吸引观众;增加商业炒作等。

3.服务市场与服务政治的关系

体育竞赛的商品化,必然要求竞赛表演市场化。市场首先考虑的是观众、门票、资产运作和媒体,一句话,即经济收入。这一目标很可能与各级政府的目标相冲突。目前国内举办的全运会、省运会、城运会、农运会、大运会等各种竞赛,更多的是一种政治需要,而非市场运作的结果,往往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才能弥补开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完善的市场中,供求双方都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然而由于体育竞赛活动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非体育企业希望通过投资体育竞赛而获取某种广告效应,以扩大自己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社会知名度。于是在体育商品对利润的追求中就又出现了某种与一般商品供给不同的独特特征:当投资企业的投资保证或基本保证了一个体育企业的运行成本上升后,这个体育企业就有可能在提供特定的体育竞赛商品时并不更多地考虑是否可以通过这种体育竞赛商品供给而获取利润。这种现象不仅仅表现在一般的体育职业联赛中的俱乐部的经营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其它的一些体育市场经济活动中。这种在体育竞赛商品的供给中不以其本身供给利润为目的,而是通过体育活动而获取投资者某种间接的经济利益现象,是我们应当予以充分注意的。

参考文献:

[1]洪志华颜惠崇颜蔚蓝:体育竞赛商品与价格问题研究,2003,(5)

[2]唐桂黔:试论竞技体育的商品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杨铁黎:职业篮球市场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

[4]王民康:体育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

[5]杨铁黎张建华:职业体育市场运作模式的理论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0,(5)

[6]线西平史 兵张 鲲: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供求变动因素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5)

[7]许立群: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及其类别划分[J].人民网,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