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临门一脚如何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临门一脚如何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分类号】G633.6

【背景说明】

高考前最后一课每位教师都十分看重并希望出高效,但许多时候事与愿违。当我们年青的教师忙于给学生鼓士气的时候,往往疏于具体应试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士气却没有底气;也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忙于猜题押宝,o意中给学生新增过多的负担。更严重的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考前指导,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患得患失,打乱了学生考前应有的身体、心理等应试状态,不由自主地将学生推向无序状态之中,其结果可想而知。高考是一项全社会高度关注并决定考生命运的重大考试,是学生从多年课堂学习走向现实实践的第一关。考前最后一课是师生在长期教与学旅程中最终一站,对此不能不慎之又慎。需要高瞻远瞩、脚踏实地、综合权衡。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投影片1:地理高考考前指导

教师:“考前最后一课,大家需要什么呢?”学生反应多种多样,提出各种要求……。教师边作形体动作,象是从自已口袋里掏出一把东西要给学生看,边说“今天给大家带来最有价值的东西,都在这里面了”,随即象是将手中东西投向屏幕中(学生大笑)。教师故作神秘“今天你看到的,真觉得有用,它就真会有神奇的效果;你觉得无用,它真就一点用处也没有,全在大家用心体会了。”(学生肃然)

二、 出示投影片2:临近高考更需--信心、状态和方法。

三、 出示投影片3:

信心:信心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在重大考试过程中,信心给人以巨大的精神支持,使人们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具足自信的人能调动自身的情绪、意识及潜意识,以极佳的精神状态去面对问题和困难,这样客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可能大大增加。

学生阅读,教师引导、分析、提示。明确信心是什么?信心的巨大作用及提升信心的具体方法。

四、 出示投影片4:

临考时要主动感受、把握和调控自己的状态。持久保持良好状态的考生,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过去与未来的事,我们目前不能掌控,目前最重要的是当下的状态,一种可以感受、调控并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理想的状态包括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学习、考试状态等等。什么样的状态是一个好的状态?

外无象,内不动。

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需要保持适度紧张状态

学生阅读,教师引导、提示并演绎,让学生切身感受状态的内涵、良好状态的重要性。确认状态是可以自己主动感受、把握和调控的。为了让学生体会自己的状态,提高心理状态的把控能力,教师可和学生适当地玩一些心理游戏。如提出“你们将要参加几场考试?”学生脱口而出“五场”。这时教师借机引导:“是五场吗?其实你们只参加一场考试。否则就可能失去自己的状态哦!”有学生恍然大悟,平时每场考试后议答案、争对错,实际对后面的考试来说是严重的失态。由此引起同学们的警觉。再问学生:“你们希望地理考试是容易好?还是难点好?”学生众说纷纭,有说易好、有说难好。教师可提示:“难易你们能决定吗?”学生摇头。“不能决定的事,你们考虑有意义吗?”“如实际试卷难度和预想的反差过大,是否会引起心理不适,从而失去自己应有的状态。”由此引出“外无象,内不动”的心态要求。即对外要无动于自身无法掌控的各种事象,对内要坚定自己应有的信心、状态与方法。由此引伸: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以此心态来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局面。同时从心理的松紧程度上,要求学生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从内外两方面权衡自己的感受。当自身对外界环境感觉钝化,心理过分轻松时,需要提高自己的警觉;当自身感到外界的压力过大,心理过分紧张时,可通过调整呼吸缓解自身的紧张情绪。

五、出示投影片5:

解决问题需要思维方法,考试需要各个学科特殊思维方法,也需要一般通用思维方法。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试卷形式、内容、要求发生很大的变化,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怎样总结、发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在解决纷繁多样问题的过程中能灵活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方法;是临考阶段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阅读、理解。针对高考中所遇情境的复杂性,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引导: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实世界问题很多,你准备的钥匙足够了吗?你存放的钥匙是否储备有序?面对不同问题能否高效调取相应的钥匙?要知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有的锁需要二、三把甚至更多的钥匙才能开启哦!你们准备好了吗?,并从更高层面提示学生:纷繁复杂的问题,其解决方法是多样的,但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及基本步骤是有其共性的,由此,引入解决地理问题的五步骤。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体会解决地理问题的五步骤:

1、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获取如文字表述、图像系统、统计数据中的各种信息。

2、获取试题中的问题信息,认清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针对问题,进一步解读其中心内容、限定条件、内涵或外延等。解决该问题可能采用的方法及所需条件等。

4、依据问题解读和可能解决的方法及条件,进一步解读地理信息。通过整理、筛选、分析、综合,形成利于解题的信息条件和思维逻辑。

5、在各种地理信息获取和解读的基础上,及时提取自身储备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准确而有条理地解答问题。

【反思与讨论】

考前最后一课,学生对此肯定有很高的期待。但从沟通过程的漏斗效应考虑,为使最后一课效率最大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尽量最大化,这里故意先抑后扬,对学生提出重在自身领悟的要求。

信心是什么?有何用?如何用?从三方面给学生寻找心理支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完成重大考试,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看待客观事物、看自己,如何因时、因地看待自己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充满信心地走好人生重要一步。

状态的好坏对高考过程的影响是贯穿于始终的。从多年学生临考前易出现的各种状态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感受自己的状态,从更高层面上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人生关系,细心感受内心与外象之间的价值取向与追求,适时把握现实自身各种可控状态。

方法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最看中的直接手段,但如果不能全面、理性的看待具体方法,极易走进解题技巧的死胡同。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步骤与具体方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性、有序思维,灵活运用具体方法。

高考前最后一课理应是师生长期教与学过程的思想凝华,需要师生心灵的高度默契。结尾默然心照本课的主题:信心、状态、方法,使学生对核心内容能铭记在心,并在高考中增添一枚重重的法码。